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归属感受挫和累赘感知对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影响:生命意义的中介作用

发布时间:2022-12-09 02:07
  本研究以自杀人际理论为基础,探讨了归属感受挫、累赘感知、生命意义与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关系。研究采用问卷法对五所高校114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归属感受挫和累赘感知均对自杀意念有正向的预测作用,且二者交互作用显著,当归属感受挫和累赘感知同时处于高水平时,大学生的自杀意念程度最严重;(2)归属感受挫和累赘感知负向预测生命意义,生命意义负向预测自杀意念,生命意义中介了归属感受挫和累赘感知对自杀意念的直接效应。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1 问题提出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与实测程序
    2.2 研究工具
        2.2.1 归属感受挫和累赘感知的测量
        2.2.2 生命意义的测量
        2.2.3 自杀意念的测量
    2.3 统计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3.1.1 各变量的描述统计和相关分析
        3.1.2 归属感受挫、累赘感知对自杀意念的预测作用分析
        3.1.3 归属感受挫、累赘感知对生命意义的回归分析
        3.1.4 整合模型
4 讨论
    4.1 大学生归属感受挫、累赘感知和自杀意念之间的关系
    4.2 生命意义的中介作用
    4.3 教育建议
5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自杀人际理论框架下大学生精神病态与自杀意念的关系研究[J]. 杨丽,李敬敏,刘海玲,程诚.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7(01)
[2]生命意义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基于中国样本的元分析[J]. 靳宇倡,何明成,李俊一.  心理科学进展. 2016(12)
[3]追求意义能带来幸福吗?[J]. 杨慊,程巍,贺文洁,韩布新,杨昭宁.  心理科学进展. 2016(09)
[4]自杀行为:影响因素、理论模型及研究展望[J]. 杜睿,江光荣.  心理科学进展. 2015(08)
[5]自杀人际理论框架下大学生愤怒与自杀意念的关系研究[J]. 赵琳,李贞,刘芳,杨丽,程诚.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5(03)
[6]自杀的人际关系理论:研究与临床应用[J]. 李建良,俞国良.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4(01)
[7]初中、高中与大学生的生命意义来源研究[J]. 张姝玥,林艳.  中国特殊教育. 2012(10)
[8]Beck自杀意念量表中文版在大学学生中应用的信效度[J]. 李献云,费立鹏,张亚利,徐东,童永胜,杨甫德,况利.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1(11)
[9]生命意义问卷在不同受灾情况高中生中的应用[J]. 张姝玥,许燕.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1(02)
[10]生命意义的内涵、测量及功能[J]. 张姝玥,许燕,杨浩铿.  心理科学进展. 2010(11)

硕士论文
[1]“生命的成长”生命教育课程设计与实施效果研究[D]. 林艳.广西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7145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37145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973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