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思无邪”与孔子课程思想的特征

发布时间:2022-10-30 11:19
  孔子课程思想是中国古代课程智慧的重要源流。以"思无邪"为引导词,可以发现孔子课程思想的独特性。在从《诗》到"思"的关联中,孔子创生了"可以兴"的课程转化形式,生成出"善喻之言"这一独特的课程语言形态。在从《诗》到"无"的关联中,孔子把握住课程的"时机",展现出"叩其两端"的课程思维方式。在从《诗》到"正"的关联中,孔子表现出"诗言志"的课程意向,构建出"学以致其道"的课程观念体系。探究孔子课程思想的独特性,有助于创造性转化我国古代课程思想,为今日课程改革与发展探寻文化基因,坚定文化自信。 

【文章页数】:15 页

【文章目录】:
一、 “思”与课程语言形态
    (一) 从《诗》到“思”
    (二) “思”与“可以兴”
    (三) 善喻之言
二、 “无”与课程思维方式
    (一) 从《诗》到“无”
    (二) “无”与“时”
    (三) 叩其两端
三、 “正”与课程观念体系
    (一) 从《诗》到“正”
    (二) “正”与“诗言志”
    (三) 学以致其道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君子不器”的课程论阐释及传承延续[J]. 吴刚平,余闻婧.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3)
[2]“理一分殊”视界下的课程整合[J]. 龙兴.  基础教育. 2018(05)
[3]书院课程整合的基本范式与当代启示[J]. 余闻婧.  全球教育展望. 2018(09)
[4]论教师的善喻[J]. 余闻婧.  教育科学研究. 2017(04)
[5]“思无邪”与《诗》之思——上博简《诗论》研究拾遗[J]. 晁福林.  文学遗产. 2015(03)
[6]"思无邪"及其他[J]. 叶秀山.  中国哲学史. 2005(01)
[7]《学记》纲要[J]. 陈桂生.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4(03)
[8]试论孔子[J]. 杨伯峻.  东岳论丛. 1980(02)



本文编号:36987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36987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8aa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