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法语德语论文 >

翻译补偿视角下文论《地理批评:真实、虚构、空间》的翻译实践报告

发布时间:2020-11-11 05:10
   文化背景差异所带来的意义缺失是跨文化交流中绕不过去的问题。作为跨文化交流的使者,译者必然会面临这种问题,也有责任对该问题进行必要的处理。如何处理?上世纪60-70年代,西方翻译理论文献中出现了“补偿”相关的术语;80年代,西方学者对“补偿”概念有了初步的思考与界定;之后,中西方学者从定义、形式、分类等方面对这一概念进行了有益的补充。在文学理论的翻译过程中,由于大量专业知识壁垒和术语的存在,翻译补偿尤为重要。笔者在导师的推荐下,翻译了《地理批评:真实、虚构、空间》(下文均简称《地理批评》)一书的第二章,对这一问题有着深刻体会。《地理批评》为“地理批评”概念创始人、法国利摩日大学教授波特兰·维斯法尔所著,系统地探讨了“地理批评”理论。作为一部文学理论著作,《地理批评》一书专业性较强,原文中有大量的典故、术语、引用。为了达到充分翻译之目的,最大程度地传达原文的意义,笔者在翻译中采取了添加译者注的策略。但在具体应用译者注的过程中,笔者遇到了以下两点困难:在文学理论的翻译中,面对大量的典故、术语和引用,如何判断何时需要添加译者注?在添加译者注时,如何保证译者注的质量?笔者在翻译补偿视角的观照下,对上述两个问题进行了思考,并确定了最终的加注策略。本文为翻译实践报告,共分为四章:第一章集中介绍翻译任务,包括文本来源介绍、作家介绍、文本内容介绍和文本类型介绍,并提出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在文学理论的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如何在翻译补偿视角下有效、合理地运用译者注?第二章系统介绍翻译过程,包括译前准备、正式翻译和译后事项。第三章是翻译案例分析,是报告的主体部分。笔者先梳理“补偿”这一概念的诞生和发展,指出目前学界关于“翻译补偿”的性质和使用原则虽无定论,但在翻译活动中,“补偿”切实构成译者的具体翻译策略,而译者注则是一种重要的“补偿”手段:又结合翻译实践中的具体案例探讨添加译者注的标准和原则:一方面,笔者根据不同的术语类型提出了3条加注标准作为是否添加译者注的判断依据;另一方面,笔者从内容、形式、行文这三个方面总结了3条加注原则,以保证译者注的质量。最后,第四章对本次翻译实践及理论思考进行系统总结,指出本次翻译实践的收获和不足,对后续的翻译实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学位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H32
【文章目录】: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摘要
第一章 翻译任务描述
    1.1 背景介绍
        1.1.1 文本来源
        1.1.2 作家介绍
    1.2 任务性质
        1.2.1 文本内容
        1.2.2 文本类型
第二章 翻译过程描述
    2.1 译前准备
    2.2 翻译过程
    2.3 译后事项
第三章 翻译补偿视角下的加注实践
    3.1 翻译补偿与文论翻译注释
        3.1.1 翻译补偿研究概述
        3.1.2 翻译补偿与注释
        3.1.3 文论翻译中译者注的添加方式
    3.2 加注标准实例
    3.3 加注原则实例
第四章 翻译实践总结
    4.1 翻译补偿视角对翻译实践的启示
    4.2 翻译实践的收获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1 原文选段
附录2 对应译文

【相似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倩格;翻译补偿视角下文论《地理批评:真实、虚构、空间》的翻译实践报告[D];南京大学;2019年

2 张媚;1927年到1937年中国翻译文论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3 夏露;中文视野下的伊格尔顿[D];山东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787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waiyufanyi/28787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99b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