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法语德语论文 >

简析从《红楼梦》的多元化角度看文学翻译无定本

发布时间:2015-02-08 13:02

  摘要:一部翻译作品,是对原作的一种理解,一种阐释。但任何一位译者都不可能穷尽其对原作的生命和价值的认识。本文作者基于前人对文学翻译定本的理论认识,从分析古典文学《红楼梦》的多元化入手,通过引用不同红学家的研究和认识,和比较不同译者对该作品的不同理解,挖掘出该作品不同的意义,间接证明了文学翻译无定本的理论。


  关键词:文学翻译;定本;红楼梦


  1.引言
  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是一部惊世骇俗的作品。自其两百年多前诞生于曹雪芹之笔下,业界对其的争辩讨论就从未停止过。从评书批注的脂砚斋和畸笏叟开始,《红楼梦》从国内慢慢走向世界,先后被翻译成近二十种外文、六十余种译本。此外,各门类的艺术家以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来诠释《红楼梦》,形成一种其他文学作品所无法比拟的、独特的文化现象。可以这样讲,每一个研究《红楼梦》的学者和对《红楼梦》有一定理解的读者也都有一本“自己”的《红楼梦》,社会上对这部经典之作的理解呈现复杂的多元化的态势。
  如此一来,对于《红楼梦》这部著作的翻译就变得很棘手了。不同的译者对其有着不同的理解。对于《红楼梦》的翻译,它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劳动。作为原作生命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延伸和扩展,其本身却又不可能是超越时间和空间的不朽。任何一个译者,由于受自身学识、文化素质修养等方面的制约,对《红楼梦》的理解定会有所不同。我们可以从它的多元性对它进行分析。
  2.《红楼梦》的主流学派看文学翻译定本
  正如鲁迅先生在《迅全集-集外集拾遗补编<绛洞花主>小引》上所作出的概述:“《红楼梦》是中国许多人所知道,至少,是知道这名目的书。谁是作者和续者姑且勿论,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作为一科专门之学,“红学”自然会有学术争议,因此自它诞生的那一天开始,就有了门户,有了派系。诸如现当代的曹禺,周汝昌,刘心武,周岭等人,红楼梦的主流学派可谓层出不穷。
  由此可见,不同学派对其原著本身的理解不同,学者和读者相互之间也很难达成共识。历史在不断发展,不同时代的读者接受了不同时代的文化熏陶,呈现出不同的意识形态。即使是原著的理解都如此难以存在“定本”,那更何况是翻译的“定本”呢?
  3.从《红楼梦》译本来看文学翻译定本
  由于《红楼梦》是一部博大精深的古典文学作品。首先理解上就有诸多难点,这也是至今通行中西方的《红楼梦》全译本寥寥可数的原因。大体上来说,较为著名的当属杨宪益与戴乃迭夫妇的译本和霍克斯的译本。不过两位译者所处的文化背景并不相同。杨宪益先生虽然曾在英国留学,但毕竟还属于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对传统文化有着根深蒂固的情感。尽管有英国出生的妻子戴乃迭陪伴,共同翻译,但杨宪益先生是主译。霍克斯先生虽然对《红楼梦》有着强烈的兴趣,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大背景显然不如杨宪益先生浓厚。土生土长的原因使霍克斯先生对英语的驾驭能力较强,同时也受到英国翻译规范的影响,使其在语言运用上较为灵活。尽管霍克思是著名的汉学家,通晓中国文化,但极少有译者将两种语言和文化都运用到他对母语和母文化同样熟练的程度,母语和母文化在译者的心目中一直占主导地位,对其翻译策略的选择影响也最大。因此霍克斯更多地采取了归化的翻译,这种翻译最大限度地迎合了西方读者的文化口味和习惯。
  因此,任何译本都只是尽可能的接近原作,不可能一劳永逸,尽善尽美地再现原作全部价值。再者,由于时代的变化、文化的变化和语言的变化,不同时代的读者的接受意识是有所不同的,任何文学译作都不可能有永久的生命力。文学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和体现的风格特色,用另一种语言忠实、准确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
  4.《红楼梦》的多元性对文学翻译定本的影响
  正如王蒙在他的《红楼启示录》里说的,“红楼梦是一部我永远也读不完,永远可以读的书,从哪一页开始都可以读。”译者,首先是原作的读者,他的首要任务是理解、挖掘原作的潜在意义和审美价值,尽可能地接近原作。但是,每个译者都可以从自己的角度去理解《红楼梦》,挖掘《红楼梦》的潜在意义。不同的译者在阅读相同版本的《红楼梦》时,都有自己的审美习惯和价值取向。处于不同时代的译者又由于各自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的差异,以及个人的生活经历、文化修养、审美情趣也存在差异,所以他们理解和挖掘的对于原作的潜在意义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差异。如果要客观地接近原作,就需要一代又一代的译者不懈地去认识和发掘。如果《红楼梦》的价值是一成不变的,如果《红楼梦》的潜在意义不可能被某一个译者全部发掘,如果他所理解和挖掘的原作的意义不是唯一正确的,那么怎么可能存在“定本”呢?《红楼梦》就是这样以自身为例给我们完美的诠释了什么叫做文学翻译无定本。
  5.结语
  文学翻译是文化交流的重要环节,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在整个翻译实践中起作至关重要的作用。《红楼梦》作为中国古代文学、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被誉为是反映中国封建社会的一部百科全书,它的内容包罗万象,涉及到了社会、历史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有着无法比拟的文学、美学价值。然而一种翻译,终究不过是一种解释。《红楼梦》原文许多都是寓意的、暗示性的,而译文则不是,也不可能是。翻译本身就意味着部分信息的必然丢失,译者的作用更多的表现为对于所要传递的信息的选择上。译者本人所处的时代,社会文化背景,以及个人的职业、经历等都会影响译文的风格。由此可见,文学翻译与其他翻译有一个根本的区别:文学翻译使用的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正如文学大师茅盾在一次报告中说到:“文学的翻译是用另一种语言”,它“把原作的艺术意境传达出来,使读者在读译文的时候能够像读原作时一样得到启发、感动和美的感受。”文学翻译先有原作,后有翻译作品,其不仅指忠实于原文的表露在字面上的意义,还包括凝聚在字里行间的意韵、情趣和风格。一旦从字面的表层深入到字里行间,文学翻译就进入了艺术境界,也就是说,和一般技术性翻译划出了一条界线。也因此文学翻译才能和其他艺术一样成为一种创造性的精神劳动。而这种不断发展的创造性是不可能被拘泥或者限定在狭小的文学领域。因此,文学翻译难以存定本。

 

 



本文编号:128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waiyufanyi/128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2b1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