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超高层建筑施工期温度效应监测与分析

发布时间:2024-04-15 03:20
  超高层建筑施工期受日照等环境因素影响,温度场分布不均匀,使结构产生不均匀变形和应力,进而影响施工质量和结构安全。文章基于一座335m超高层实际监测数据,研究了其施工期结构温度分布特点及其应力应变演化规律。结果表明,超高层建筑的外框与核心筒之间,以及结构的不同方位之间,均存在明显的不均匀温度分布,其不均匀程度随着季节而变化。结构在不均匀温度影响下产生不均匀应力变化,外框架竖向应力与季节性温度呈负相关性,主梁在季节温差影响下存在受拉开裂风险。研究成果对提高超高层施工质量、增强其运营期安全性和耐久性具有指导意义。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图1武汉长江航运中心

图1武汉长江航运中心

武汉长江航运中心大楼(简称“长航”)地上66层,建筑高度335m。主体结构为第1~64层,高度306m,采用外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外框架由4根钢管混凝土柱和16根型钢混凝土柱构成,截面尺寸50m×50m;核心筒为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截面尺寸30m×30m。外框架与核心筒同步施工,....


图2主体结构传感器整体布置

图2主体结构传感器整体布置

结构温度和应变数据是由传感器子系统中的温度和应变传感器采集所得。如图2所示,主体结构上共有6个楼层安装了振弦应变计,可同时测量应变和温度。如图3所示,每个监测层安装32个应变计,其中20个布置在外框柱上,4个在核心筒,8个在主梁的上侧。图中E/S/W/N分别表示东/南/西/北方向....


图3监测层测点分布

图3监测层测点分布

图2主体结构传感器整体布置每个监测层的传感器在该楼层施工结束后开始采集数据,从2017年7月第一个监测层(第10层)完工至2019年6月主体结构封顶,监测系统对6个监测层进行了短则半年,长则近两年的施工期监测。选取监测周期一年以上的楼层的监测数据作为后续温度效应分析的依据。


图4第10、18层施工期温度

图4第10、18层施工期温度

主体结构第10层和第18层的监测分别开始于2017年7月和9月。图4显示了这两个楼层的南区测点S1和北区测点N1以及环境温度从2017年7月至2018年8月的监测数据,数据采样间隔10min。环境温度变化范围是-8~39℃,最高温度出现在7月下旬,最低温度出现在1月下旬,以年为周....



本文编号:39556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39556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73c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