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发展论文 >

经济战略转型期企业风险根源及治理措施(2)

发布时间:2014-07-12 17:29

 宏观调控是政府弥补市场经济缺陷很好的方式,但倘若运用不当,反而容易成为引发企业风险的诱因。我国政府的政策实施往往有应急性的特征,即针对出现的紧急状况而即时出台相应的政策,而当外部环境变化之后,又再紧急修正。这虽然可以称之为与时俱进,但是同时也该认识到企业的生产是有自己的周期和规律性的,特别是生产周期较长的行业,企业的生产投入不可能迅速转变。如果在一个生产周期还没有结束时就遇到政府转变政策,企业将会面临很大的损失。更严重的问题在于这种政策风险是企业难以控制和难以把握的。
  
  (四)国际游资(hot money)的流动
  现阶段,我国发展资本市场面临与发达国家当初发展资本市场时不同的外部条件。发达国家在发展国内资本市场的初期,所面临的外部资本市场也同样不成熟,即国内外市场处于同样发展水平。因此,他们只需要考虑如何发展和完善本国资本市场即可。而我国的资本市场是在其他发达国家资本市场已经比较成熟之后才开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即国内外市场处于“内弱外强”的状况。因此,我国一方面必须要注重国内市场的发展完善,另一方面还必须警惕来自外部成熟市场的影响和冲击。这种发展阶段所处的外部条件的差别使得我国在发展资本市场时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目前须特别警惕就是国际游资的冲击。
  
  四、企业风险管理措施
  
  企业风险管理都应包括两层含义。第一,“防患于未然”是避免社会财富净损失的最佳途径,也是风险管理追求的终极目标。现代风险管理目标的重点已经由事后融资型策略逐渐转移到事前控制型策略上。企业风险管理的对策应更加重视损失发生前的风险规避和控制工作。第二,笔耕文化推荐期刊,作为微观个体的企业风险的积聚和传递,还有可能对某个行业、乃至整个国家都产生严重的危害。因此,应该从宏观和全局的角度审视企业风险,引导各个行业、各种类型的企业积极应对企业风险。从这个角度说,企业风险管理不单指微观企业针对其自身的风险管理,而且还应该包括从宏观的角度考虑如何降低或避免企业风险可能导致的行业损失甚至是整个国民经济损失的风险管理。
  
  (一)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提高企业应对危机的能力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壮大,企业的规模也在逐渐扩大,有的还会成长为跨地区、跨行业、资产规模大、关联企业多的企业集团。这些企业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扩大社会就业、增加财政税收、创造社会财富等方面作用显著。但同时,企业规模的扩大也使得企业的经营变得更加复杂,更加难以控制。因此,企业应该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定期对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企业风险状况的影响做出评估,力争在损失发生前做好预防工作。同时,企业应对可能发生的危机状况有所预测,并提前根据可能出现的危机,做好危机预案。
  
  (二)珍视人才资源,树立企业品牌
  人才是企业竞争的关键要素。企业的人才竞争既包括拥有高素质人才的“人”,也包括拥有他的“心”,即高素质人才对企业的忠诚度。如果说留住“人”可以通过经济激励的方式实现,那么留“心”就没有那么简单。取得员工的忠诚是管理学中最核心的内容,甚至被称为“管理的艺术”。要重视人才在企业内部的培养过程。现代择业观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衡量一个企业能否给个人提供良好职业发展帮助,而良好的企业内部培训机制有助于体现这样的目标,同时可以吸引人才,提高人才的稳定性。
  
  (三)完善市场信息分享制度
  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是所有信息的集中反映,人们通过观察价格来选择自己的行为方式。但是当人们的信息不充分吋,市场价格就不能有效的调节供需行为,从而使得供给和需求失衡。如果存在一种信息分享制度,使得企业都能了解各行各业市场中现有生产者数量、生产规模、预期未来产量等情况,就会减少盲目投资、过度投资情况的发生。但市场信息分享制度很难由单个企业自身独立完成。因此,政府应承担起建立完善的信息分享机制的任务,以便使企业能充分了解市场的有关信息,使市场机制能发挥调节供需行为的作用。
  (四)改变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方式,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尽快转变
  粗放型的生产方式会给企业、行业甚至国家经济带来巨大风险隐患。企业采取粗放型生产方式,究其原因,其与地方政府的导向有着巨大的关系。长期以来,我国的企业和政府的关系非常密切。一方面,政府可以给企业创造更优越的发展环境,如提供优惠税率、给予特别审批等,这使得企业愿意围着政府转,受政府的指挥;另一方面,企业的生产规模和数量影响着当地的GDP的总量和增长速度,而我国的地方政府和官员考核制度中的衡量政绩的重要指标就是当地的GDP总量和增长速度。这就使得地方政府和官员,特别是经济较不发达地区的地方政府和官员为了获得较好的政绩,鼓励企业尽最大努力提高生产数量和规模。在技术和资本条件有限情况下,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只能采取高投入的生产方式,以至于忽视了生产的其他方面,形成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和发展模式。因此,要改变这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除了在从经济制度上加强对企业生产的管理和监管之外,地方政府的官员考核制度也必须要改革。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根本在于改变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方式。
  
  (五)大力发展金融衍生产品,为企业提供避险工具
  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成熟的金融市场必然拥有众多灵活多变,能够满足投资者不同需求的金融衍生工具。中国发展金融衍生产品起步较晚。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应按照“满足市场需求、结构由简到繁、风险由低到高”的原则逐步推进。这就要求在进一步健全资本市场,规范相关制度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加快衍生产品设计、推出时机以及为企业树立正确的避险理念等方面的进程。

本文编号:36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3634_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23f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