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及不同情境下积极人格特质对其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4-29 21:01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及不同情境下积极人格特质对其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亲社会行为是由个体实施的,一切符合社会期望并对他人或社会有益、能够带来积极影响的助人行为、利他行为以及其他更广泛的行为。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亲社会行为对人类生存和社会文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大学生思想活跃、行为积极,其亲社会行为状况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本文选取河南省5所大学595名学生为被试,通过三个研究探讨了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现状以及不同情景下积极人格特质对其的影响。 研究一,选取275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分析了大学生亲社会行为总体及各个维度的水平,以及不同性别、专业、年级以及独生子女的大学生在亲社会行为总体及各个维度上的差异。 研究二,选取16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句子组合测验”作为启动材料,采用2x2被试间实验设计,以启动类型和助人情景为自变量,以助人时间为因变量。探讨积极人格特质在阈上启动方式下对不同情景中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影响。 研究三,选取16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自编的“词汇刺激反应”程序为启动材料,采用2x2被试间实验设计,以启动类型和助人情景为自变量,以助人时间为因变量。探讨积极人格特质在阈下启动方式下对不同情景中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影响。 通过上述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 (1)大学生总体亲社会行为具有较高水平。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在总体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在公开、利他、依从和情绪四个维度上性别差异显著;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在总体上不存在显著的专业差异,在利他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在独生子女这一变量上,亲社会行为在总体和各个维度上差异不显著;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在总体上不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在利他和紧急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 (2)在阈上启动方式下,启动类型和助人情景的主效应与交互作用显著。积极启动下,被试在一般情景、紧急情景中的助人行为显著高于控制启动的被试,积极启动促进了被试的亲社会行为。 (3)在阈下启动方式下,启动类型和助人情景的主效应与交互作用显著。积极启动下,被试在一般情景、紧急情景中的助人行为显著高于控制启动的被试,积极启动促进了被试的亲社会行为。
【关键词】:大学生 积极人格特质 助人情景 亲社会行为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1
  • 引言11-13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13-27
  • 1 概念分析13-15
  • 1.1 从行为后果的角度界定亲社会行为13
  • 1.2 从行为动机的角度界定亲社会行为13-14
  • 1.3 从社会认知的角度界定亲社会行为14-15
  • 2 与亲社会行为相关的其它概念15-16
  • 2.1 利他行为15
  • 2.2 助人行为15-16
  • 3 亲社会行为的理论研究16-17
  • 3.1 Eisenberg 的亲社会行为理论16
  • 3.2 移情—利他主义模式16
  • 3.3 唤醒--代价回报模式16-17
  • 4 研究亲社会行为的常用方法17-18
  • 4.1 问卷调查法17-18
  • 4.2 情景实验法18
  • 4.3 情景观察法18
  • 5 亲社会行为的相关研究18-27
  • 5.1 发展性方面的研究18-20
  • 5.2 亲社会行为的差异性研究20
  • 5.3 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20-27
  • 第二部分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27-31
  • 1 以往研究的不足27
  • 1.1 研究对象、内容单一27
  • 1.2 忽视了内外因对亲社会性为的共同影响27
  • 1.3 研究方法选择存在一定局限27
  • 2 问题提出27-29
  • 2.1 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基本情况28
  • 2.2 阈上积极人格特质的启动对大学生在不同情境中亲社会行为的影响28
  • 2.3 阈下积极人格特质的启动对大学生在不同情境中亲社会行为的影响28-29
  • 3 研究意义29-31
  • 3.1 理论意义29
  • 3.2 现实意义29-31
  • 第三部分 总体研究设计31-33
  • 1 核心概念的界定31
  • 2 研究设计31
  • 3 研究方法31-33
  • 3.1 问卷法31
  • 3.2 启动技术31-33
  • 第四部分 实证研究33-53
  • 研究一 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基本情况33-41
  • 1 研究目的33
  • 2 研究假设33
  • 3 研究方法33-34
  • 3.1 被试选取33
  • 3.2 研究工具33-34
  • 3.3 研究程序及问卷处理34
  • 3.4 数据处理与分析34
  • 4 结果与分析34-37
  • 4.1 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总体状况描述34-35
  • 4.2 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性别差异35
  • 4.3 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专业差异35
  • 4.4 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在独生子女上的差异35-36
  • 4.5 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年级差异36-37
  • 5 讨论37-41
  • 5.1 大学生总体及各个维度亲社会行为水平37
  • 5.2 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性别差异37-38
  • 5.3 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专业差异38
  • 5.4 独生子女和非生子女在亲社会行为上的差异38-39
  • 5.5 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年级差异39-41
  • 研究二 阈上启动方式下,积极人格特质对不同情境中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影响41-47
  • 1 研究目的41
  • 2 研究假设41
  • 3 研究方法41-42
  • 3.1 被试选取41
  • 3.2 实验设计41
  • 3.3 实验材料41-42
  • 3.4 试验程序42
  • 3.5 实验数据处理与统计42
  • 4 结果与分析42-44
  • 4.1 阈上启动方式下,,各实验组在不同情景中助人时间的基本情况42-43
  • 4.2 阈上启动方式下,积极人格特质、助人情景对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影响43
  • 4.3 阈上启动方式下,积极人格特质和助人情景对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影响的简单效应分析和事后检验43-44
  • 5 讨论44-47
  • 5.1 阈上积极人格特质的启动对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影响44
  • 5.2 助人情景对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影响44-46
  • 5.3 积极人格特质与助人情景的交互作用及简单效应分析46-47
  • 研究三 阈下启动方式下,积极人格特质对不同情境中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影响47-53
  • 1 研究目的47
  • 2 研究假设47
  • 3 实验方法47-48
  • 3.1 被试选取47
  • 3.2 实验设计47
  • 3.3 实验材料47
  • 3.4 实验程序47-48
  • 3.5 实验数据处理与统计48
  • 4 结果与分析48-49
  • 4.1 阈下启动方式下各实验组在不同情景中助人时间的基本情况48-49
  • 4.2 阈下启动方式下,积极人格特质、助人情景对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影响方差分析49
  • 4.3 阈下启动方式下,积极人格特质、助人情景对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的简单效应分析和事后检验49
  • 5 讨论49-53
  • 5.1 阈下积极人格特质启动对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影响49-50
  • 5.2 助人情景对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影响50-51
  • 5.3 积极人格特质与助人情境的交互作用和简单效应分析51-53
  • 第五部分 综合讨论53-59
  • 1 大学亲社会行为的总体状况53
  • 2 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53-54
  • 3 积极人格特质对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影响54-55
  • 4 助人情景对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影响55-56
  • 5 积极人格特质、助人情景对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影响56-57
  • 6 研究启示57-59
  • 第六部分 展望与结论59-61
  • 1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展望59
  • 2 本研究创新之处59
  • 3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59-61
  • 参考文献61-71
  • 附录71-77
  • 附录A 大学生亲社会行为量表71-73
  • 附录B 启动实验材料73-76
  • 附录C 助人情景问卷76-77
  • 致谢77-79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79-80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闵昌运;郑超然;郜广超;林静洛;张林;;情景风险因素对助人行为倾向的影响作用[J];社会心理科学;2013年07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晓;大学生自我同一性风格、同一性地位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D];西南大学;2013年

2 于骞;大学生积极人格培养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3年

3 赵容;初中生亲子关系、感戴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及不同情境下积极人格特质对其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55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3355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198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