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前教育论文 >

蒙台梭利儿童身体教育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3-05-06 16:42
  儿童是由物质身体与精神身体构成的统一能动主体,精神身体内涵于物质身体,并通过物质身体器官的应用得到发展。儿童身体教育是通过应用物质身体器官来发展精神身体,致力于培养物质身体与精神身体协调发展的儿童。物质身体与精神身体互相联系、互相建构,是儿童身体教育的根本要求,也是儿童全面发展的基本方式。儿童时期是人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教育的关键时期。儿童身体在儿童建构知识和参与实践中,具有重要价值。儿童身体教育在儿童教育中,处于举足轻重地位。蒙台梭利儿童身体教育思想中包含丰富的儿童身体教育方面的内容。因此,研究蒙台梭利儿童身体教育思想,对于突出“身体”在儿童教育中的本质地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当前儿童教育强调智育,割裂物质身体与精神身体的联系,培养片面发展儿童的现实问题,以自然主义教育理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通过文献研究法、历史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对蒙台梭利生平著作及蒙台梭利相关文献中有关儿童身体教育的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首先,根据本研究的理论基础,结合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思想,系统提炼出了蒙台梭利儿童身体教育的核心内容(儿童健康教育、儿童感官教育、儿童活动教育),具体阐述了蒙台梭利儿童身体...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缘起及研究意义
        一、问题缘起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蒙台梭利思想的相关研究
        二、身体教育的相关研究
        三、我国儿童教育中存在问题的相关研究
    第三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儿童
        二、身体
        三、身体教育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及结构划分
    第一节 自然主义教育理论
        一、以遵循自然为规律原则
        二、以身心健全为目标引领
    第二节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一、人的潜能素质的充分发展
        二、人的活动能力的多方面发展
    第三节 儿童身体教育的构成要素
        一、儿童健康教育:感官教育与活动教育的前提条件
        二、儿童感官教育:健康教育与活动教育的联结纽带
        三、儿童活动教育:健康教育与感官教育的高级实现
第三章 蒙台梭利儿童身体教育的目的
    第一节 儿童健康教育:以身体、心理健康发展为价值取向
        一、身体健康:健康教育的基础
        二、心理健康:健康教育的关键
        三、身心协调发展:健康教育的最高实现
    第二节 儿童感官教育:以智慧形成为核心目标
        一、反复练习:发展感觉能力
        二、感官刺激:发展认知能力
        三、创意建构:发展创造能力
    第三节 儿童活动教育:以精神发展为价值追求
        一、劳动:激发自然潜能
        二、创作:促进理智发展
        三、合作:提升道德情感
第四章 蒙台梭利儿童身体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第一节 儿童健康教育:间接引导和直接运动为双重路径
        一、环境、膳食和健康检查保障身心健康
        二、习惯教育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三、体操训练和体育活动促使动作协调
    第二节 儿童感官教育:教具操作为基本载体
        一、视觉教育:直接操作,分辨物体物理特性
        二、触觉教育:触摸训练,识别物体质感、轻重、温觉
        三、听觉教育:声音听辨,识别声音音色、强弱
        四、味觉和嗅觉教育:口鼻尝试,感觉气味与味道
    第三节 儿童活动教育:情境体验为参与方式
        一、农事劳动:沉浸自然、感受自然力量
        二、手工创作:提升审美情趣与灵感
第五章 蒙台梭利儿童身体教育思想评析
    第一节 贡献与缺陷:儿童身体教育思想评价
        一、思想的贡献:突出身体在儿童全面发展中的价值
        二、思想的缺陷:孤立地刺激感官、忽视教师指导作用
    第二节 对我国儿童教育的启示
        一、树立整全的身体观
        二、凸显儿童身体教育的价值
        三、建立合作互动的师幼关系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本文编号:38092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qianjy/38092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e4d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