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大学生感恩意识与人格特征、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20 18:11
  本研究选取江苏省扬州大学、扬州大学广陵学院2所大学的大一至大四的部分学生为被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发放问卷600份,获得有效问卷531份,运用大学生感戴量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量表(16PF)和父母养育方式量表(EMBU),通过问卷调查法和个案研究法,探讨了大学生感恩意识与人格特征、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情况。结果表明:(一)大学生的感恩意识总体状况良好,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只是个别现象,不具有普遍的代表性,更没有发展到普遍严重缺失的程度。(二)大学生感恩意识的性别差异显著,女性大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男性大学生。(三)影响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环境因素差异突出。(四)感恩意识的频度因子在本研究所选择的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相关不显著;感恩意识的深度因子、广度因子、密度因子与性别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感恩意识的深度因子与所在院校、母亲职业、家庭月总收入等因素显著正相关,与年级显著负相关;感恩意识的广度因子与生源地显著负相关,与家庭月总收入显著正相关;感恩意识的密度因子与年龄、年级显著负相关,与是否单亲、母亲职业、家庭月总收入显著正相关。(五)人格特征中的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恃强性、兴奋性、有恒... 

【文章来源】:扬州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12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一、引言
    (一) 研究背景
    (二) 基本概念的界定
二、研究综述
    (一) 感恩意识的研究进展
    (二) 大学生人格特征的研究进展
    (三) 父母养育方式的研究进展
    (四) 大学生感恩意识与人格特征、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研究
    (五) 评价与启示
三、研究价值
    (一) 理论价值
    (二) 实践价值
四、研究假设
五、研究方法
    (一) 研究被试
    (二) 研究工具
    (三) 研究程序
    (四) 结果统计方法
六、结果与分析
    (一) 量的研究结果与分析
    (二) 个案研究结果
七、讨论与建议
    (一) 讨论
    (二) 建议
八、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和谐社会视域下加强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J]. 蔡振春.  职业圈. 2007(18)
[2]浅析青少年感恩教育缺失的原因与对策[J]. 张明洁.  大众科技. 2007(05)
[3]感恩教育与和谐校园构建[J]. 苏宝胜.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06)
[4]加强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的思考[J]. 戴璐.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5)
[5]慈善视野下的受助大学生感恩问题[J]. 赵宝爱.  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 2007(05)
[6]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刍议[J]. 吴燕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3)
[7]持之以恒开展感恩教育[J]. 郭玉宾.  当代青年研究. 2007(09)
[8]对感恩教育模式创新的探讨[J]. 李晶晶.  文教资料. 2007(27)
[9]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是当前大学德育教育的新任务[J]. 郝建民,王峰.  党史博采(理论). 2007(09)
[10]浅析当前高校感恩教育的现状和强化高校感恩教育的途径[J]. 王瑛.  科教文汇(中旬刊). 2007(09)

硕士论文
[1]当代中学生感恩教育研究[D]. 惠进志.首都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6355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36355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8b5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