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构建解疑课堂 彰显教学亮点

发布时间:2015-03-25 00:49

南宁市上思县民族中学  廖辉
 

 
     如今,不少学校在积极构建“高效课堂”,我们上思县民族中学通过构建“解疑课堂”,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探疑”、“析疑”和“解疑”,让课堂教学彰显出了三大亮点。
     一、何谓“解疑课堂”
     “解疑课堂”以“解疑教学”为显著特征,将教学目的锁定在一个“疑”字;“解疑课堂”是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着力引导学生“探疑”“析疑”“解疑”,依据《解疑导学简案表》(以下简称《简案表》)展开教学。
     《简案表》是老师课前集体备课的产物,需在课前发给学生,以方便学生预习。《简案表》包含“三点”内容,即知识点、疑惑点、测试点。“知识点”,就是把三维目标具体化,把教材知识清单化,让学生在课前便知道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疑惑点”,是学生通过自学后自己提出来的,可以自行填在表格上;老师只在必要时示疑。“测试点”,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设置的测试题,以便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训练。
     依据《简案表》展开课堂教学,教学流程包括以下三个环节,即“自学提疑”“探究析疑”和“训练解疑”。“自学提疑”,就是让学生在上课时通过合作小组展开学习、讨论后提出自己感觉疑惑的问题。“探究析疑”,就是老师针对学生提出的疑问,组织、引导此后的课堂活动,通过师生互动,共同探究,析疑解疑。“训练解疑”,是由老师指导学生当堂完成《简案表》中的测试题,并进行点评。
     我校从2012年春季学期起,经过了动员、培训、试讲等一系列工作后,开始在初一年级实施“解疑教学”。经过近两年的实践,我校初一和初二年级的各个学科都在按照这种模式上课,已初步“成形”,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二、“解疑课堂”的三大亮点
     (一)简单易学,便于操作
     一谈到教学改革,总有人担心出现“热闹非凡”的“花架子”课堂,害怕那样的课堂程序繁多,既不易操作,又缺乏“实际应用”的价值。而我校构建的“解疑课堂”,不仅内容简便易学,而且流程简单,易于操作。
     从内容上看,作为教学依据的《简案表》,只有“三个点”。“知识点”,那是教学目标,不可或缺。“疑惑点”,那是教学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师者”要“传道”“授业”“解惑”,不“解惑”的课堂,就谈不上“传道”“授业”。“测试点”,那是检验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步骤。
     当然,《简案表》不等于“教案”,我们不必把整个教学过程和步骤都详细地写在上面,去繁就简,可以极大地减轻教师的备课负担。而配合《简案表》的教学流程也是只有三个,无非就是让学生把“疑”提出来,教师再指导学生在“探究”中“析疑”,最后让学生“训练”中“解疑”。我们不妨来看一个数学案例。
     2012年12月24日,我校数学老师零雅含给初一年级瑶族女生班上“单项式”一课,她让学生对照《简案表》,以事先分好的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提疑,然后把本组的“疑问”写在各组的小黑板上。于是,老师一下子便看到了学生许多的疑问,如:“什么叫单项式?”“什么是单项式的系数?”“什公是单项式的次数?”等等。于是,老师便组织全班同学就各组同学提出的疑问,逐个进行“师生互动”式探究、析疑、解答。这当中,有老师提问、学生抢答的,有学生反问、其他同学答辩的,有老师启发、学生因答不出而“卡壳”的……总之,课堂教学的过程不再是传统的师“讲”生“听”,而是师生合作、共同探究,师生互动、互问互答。探究、析疑后,老师再指导学生做练习,并进行点评。整个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师生紧紧围绕着单项式这一课中的疑惑问題,有条不紊地探疑析疑,学生学得轻松,老师教得实在。
     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构建有效课堂,必须既符合教学规律,又不能脱离各校的实际情况。我们要做且能做的,便是从像我们一样的“弱势群体”学校的实际出发,构建一种既符合教学规律又适合“弱势群体”学校实际的、简便易学的教学模式。从实际的运作情况看,我们的“解疑课堂”不失为一种很具实用价值的教学模式。
     (二)目的明确,针对性强
     说我们的“解疑教学”有很强的针对性,那得从教学目的说起。
     我们把“解疑教学”的教学目的锁定在一个“疑”字,把教学重点放在“解疑”上,要求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地引领着学生去发现“疑惑点”,去“探究析疑”寻找“解疑”的办法,再通过“训练”去解决疑点,这无疑是一种目的明确、针对性极强的教学。
     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的核心,是让学生“会学”,而所谓“会学”,便正如我们的教学三流程中所展示出来的那样,让学生学生“提疑”“析疑”“解疑”,培养学生“迁移”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比如我校语文老师在执教说明文《苏州园林》时,除了引导学生认真地去感受苏州园林的“艺术美”,更重要的却是要求学生掌握文中所运用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老师让学生针对文中的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提疑”,学生一下子就提出了不少的疑问,包括:“说明文常用哪些说明方法?”“常见哪些说明顺序?”“文中-些句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比喻’与‘比较’有什么区别?”等等。老师从这些疑问中选择有代表性、有教学价值的疑点,逐个进行探究解决。“疑惑”解决了,“目的”达到了,“运用”学会了,教学目标也就完成了。
“解疑课堂”明确地让学生先把“疑”提出来,然后“析疑解疑”,这种直指“疑”字的课堂,便是一种为学生之需要而教、针对性很强的课堂。
     (三)短效长效,两者兼顾
     课堂教学改革要考虑实际的教学效果。而所谓的教学效果,我们认为不该是看老师“教了多少”,而应主要看学生“学得了多少”。学生“学得”的东西,既包含“知识点”,也包含运用知识的“能力点”;既可以看学生成绩提高了多少,也要看学生掌握了什么本领、提高了多少能力。而从“短期”和“长期”的角度上来观察实际的效果,,便有“短效”与“长效”之分。“短效”,通常是指能让学生通过课堂教学来掌握知识和加以运用,并在接下来的测试中取得好成绩;“长效”,是指让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得到某种情感培养、思维训练,从而为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们认为,“解疑教学”,既考虑“短效”,更着眼于“长效”,是一种兼顾了“短效”与“长效”的教学模式。
     试想,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能把自已遇到的“疑惑”问题,包括教学目标中所要求掌握的双基知识中的“疑点”以及如何运用这些知识的“疑难”都主动提出来,与同学们一起探究,并得到了解决,成绩还不能得到提高吗?退一步说,即使某个学生,在某一节课中只提出了一两个疑点,只解决了一两个难题,也比过去那种只听老师讲而自己的疑难得不到解决要好得多。因为我校实施课堂改革的时间不长,目前还拿不出有力的“数据”来印证我们的短效、长效,但我们相信,再过一段时间,当完成一个周期之后,“短效”是可以显现出来的。至于“长效”,那已是不言而喻,从传绕的“满堂灌”到让学生主动合作探究,从培养学生“学会”到重点培养学生“会学”,这是一种“培养人才模式”的改变,而“解疑教学”模式本身,就是一种在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的教学。毫无疑问,我们培养的是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方法。当学生将来走上社会以后,他们一定能体会到,当年他们在课堂上敢于提疑的意识、勇于探疑的精神和培养解疑的能力,实在是一种宝贵的财富。



本文编号:185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85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c95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