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有效教育学习方式之五项基础训练

发布时间:2015-04-03 14:00

南宁市兴宁区教研室    张庆新
 

       孟照彬教授提出:“没有学习方式的变革,就没有教学方式的变革。”关于MS-EEPO学习方式大体有12组。本文仅围绕其中“五项基础”谈谈具体的训练方法。
       一、“约定”的训练
       约定特指师生之间为了有效地控制教育教学活动而专门设计并形成一种默契的文化。约定有学科文化形态、班级文化形态、校园文化形态、区域民族文化形态、国家文化形态、国际文化形态等方面的约定。公共文化的约定是大家公认的,各学科一起使用的统一的课堂约定,如主动表达(要求发言、暂停、降低音量)和被叫接收后回应(准备就绪、明白与不明白、正确与错误、好、一般、不好、停止活动)等。个性文化的约定是老师根据本班学生和自己的实际制订的,与别的老师不同的约定,如用《弟子规》中的语句来引起注意、布置任务等。学科文化的约定是根据各个学科的特点发明的约定如英语课中的归位约定可设计为顺口溜:你用are我用am;is跟着他她它;复数全部都用are。
那如何训练学生形成并遵守约定呢?首先,在训练的初期,老师尤其要注意避免无效操作,防止出现强化疲劳。所谓无效操作,就是教师不能很好地利用学生身边较熟悉的、趣味性较强的素材或者热点问题进行操作训练,也不会在日程教学中进行随机渗透,致使训练无效,使训练徒有形式而不会产生任何实效。如果天天机械地讲解约定的种类,或者虽然选择了趣味性的素材作为载体,但素材本身超出了学生的认知水平,也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疲劳现象。其次,训练时老师要尽量采用成套训练,避免单一训练,影响训练效果。比如,可以把约定中的对错、明白不明白、OK手势等公共约定、班级约定、学科约定等自觉融入到单元组训练中,通过单元组,结合有趣的素材,学生就比较容易掌握,并融贯汇通、娴熟运用了。当学生熟练掌握约定的内容以后,教师要常规地把约定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巩固训练成果,避免师生对约定产生生疏现象。
       (二)“单元组”的训练
       教学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不是大班,也不是小班,而是单元组形态。学习方式训练的目的,是提高课堂效率,而单元组在学习方式中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
单元组训练,需要注意以下五个方面。第一,训练之前,要明确告诉学生单元组训练的目的,以提高学生参与训练的积极性。可以用故事形式,让学生领悟与人相处、合作共赢、团队互助的重要性。第二,训练时,学生分组的组人数要由少到多,逐渐扩大。可以先进行同桌两人组训练,,再依次进行四人组、六人组、八人组、超大组以至随机分组训练,并确保单元组训练的各项指标在各个阶段全部达标,如前一个阶段未达标,不要盲目推进到下一个阶段。第三,要有分工,有合作。在单元组训练的初期,容易出现边缘人或小组讨论声音过大等现象。教师如果不及时予以调控和纠正,就容易导致单元组的合作效率低下。如果让学生民主选取各自感兴趣的小组角色,如组长、声控员、发言人、计时员等,再民主议定好各个角色的职责,同时进行成员职责的模拟训练,如筛选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布置成任务,在规定的时间内让学生进行单元组讨论,交互、发言、倾听,特别强化计时员和声控员的职责。单元组活动结束后,教师再通过提问、写小卡等方式对单元组的合作效果进行检测,以防止出现假合作。
      (三)“表达呈现”的训练
       表达呈现有很多种,本文仅就口头表达的训练进行简单阐述。学生表达呈现训练通常都是从口头表达的训练开始,着重训练学生的语速、音量、神态、站位甚至话筒的使用和传递等内容。在实际课堂训练前,教师还需花费时间和精力有针对性地选择和收集一些适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的文字或视频材料。在课堂训练中,我们可以通过播放一些著名演讲家的视频资料或者指导阅读一些小故事,来训练学生学会观察和模仿发言人。学生在没有认知障碍的前提下进行训练,训练的效果会比较好。要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更高层次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教会学生利用情境故事来进行口语表达的训练。在此基础上,再随机或专门训练学生画气泡图、树状图、鱼刺图、蜘蛛网等图文结构以及诗歌、表演等形式的表达呈现,使学生表达呈现的方式更加五彩缤纷。
       (四)“板卡使用”的训练
       空讲是教学质量的大敌,尤其是理工科;防止空讲的有效形式之一是使用板卡。训练学生如何有效使用板卡非常讲究。在训练初期,教师首先要告知学生板卡的种类及各自的应用范围,避免浪费纸张:内容比较多的使用大卡(大板),内容不多不少适用中卡(中板),内容比较少的用小卡(小板)。接下来,训练开始,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规划卡面,需要考虑如何设计版面才美观、如何书写才能达到要求等综合内容。一般情况下,要求书写字体规范,字号大小适中,以能让全班同学或者观摩的老师看得见、看得清为准。在平时的训练中,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增加训练难度:大卡+粗笔+标准量的字+量。最后环节,学生在完成作品后,教师还要训练学生合理利用教室空间和资源来张贴板卡或者摆放展板。通常EEPO的实验学校都要在教室内配置挂钩、挂线、能粘贴的墙板、板卡、活动桌椅、粗笔以及移动支架等。
       (五)“团队”的训练
       团队的标准形态有原理结构性团队、目标导向型团队、项目结构性团队、学科结构性团队、生成结构性团队等五种。实验初期,我们主要训练学生的原理结构性团队。原理结构性团队的五个指标是标识、目标、角色与规则、合作分工共同完成任务以及共享成果。孟教授说过:训练团队的方法一般有自由式方法、指定法、先混合性再调整法以及魔鬼或极端式方法。对学生进行训练,我们常采用自由式方法及指定法。在平时训练中,我们既可让学生自由组建团队进行合作学习,又可指定相关学生组建团队进行探究学习。在学习方式五项基础训练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注意项目的训练要有先后性,即只有学生的约定、表达呈现、板卡使用以及单元组训练过关后,特别是单元组训练过关后,方能进入团队的训练,否则团队的训练效果不佳。二是原理结构性团队具有五个指标,缺一不可。在实际培训中,学生很容易犯的一个毛病是,虽然队员在标识、目标、角色与规则、合作分工共同完成任务方面都做得很好,但团队成员间不是每一个成员都能共享成果。针对这种状况,教师训练时可采用随机点名的方式来进行检测,坚决杜绝假合作。具体做法是,当团队发言人代表团队发言完毕,教师随机点名其他队员,让其复述团队任务的成果,如能流畅复述就证明是能共同分享成果,反之,就是假合作。出现假合作时,教师一定要抓住机会,着力训练学生如何才能做到共享成果。三是注意做到团队人数合理。有一句话说得好:没有最好的个人,只有最好的团队。团队是没有差生的。一般来说人数3—5个或者5—7个的团队最佳。9人团队为下线。12人的团队效率将严重下滑。最后还要注意的是,教师在上课时,不必每一节课都用团队。简单的问题、没有价值的问题以及学生不感兴趣的问题,就没有必要利用团队的力量去探究、攻克。
       总之,学习方式五项基础的训练要从细节抓起,从简单形式向标准方式逐渐过渡,单元组的训练是整个训练的关键,千万不可忽视其所蕴藏的巨大文化价值。



本文编号:185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85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0ed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