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谈教育学生的艺术——赏识教育

发布时间:2014-07-07 17:35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四块糖”的故事早已在教育界被传为佳话。它给我们教师教育学生以很大的启示。当年他任育才学校校长时的一天,他看到一名男生用砖头砸另一名同学,遂将其制止,并责令他到校长室接受批评。陶先生回到办公室,见男生已在等候。陶先生掏出一块糖递给他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按时到了。”接着又摸出一块糖给他:“这也是奖励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说明很尊重我。”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果。陶先生又说:“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陶先生遂掏出第三块糖给他。这时男生哭着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又拿出第四块糖说:“你已认错,再奖你一块,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这个故事虽然简短,但给我们的启示是深刻的。学生打人了,陶先生没有训斥,没有疾言厉色,更没有打骂,却让学生一步步地完成了对自己错误的认识过程。他用四块糖就让学生认识到了错误,发掘了学生的四个优点:守时、尊重别人、正义和勇于认错,想方设法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陶校长的赏识教育使我深受启发。
  赏识学生就是要尊重所有的学生,笔耕论文,只有懂得尊重所有的学生,才能合格地参与文明的教育教学活动。爱一个优等生每个教师都能轻而易举地做到,可对于那些“差生”呢,就未必了。我认为能够爱那些“差等生”才是真正爱学生。因为他们更需要精心的关爱和呵护。一个赞许的目光,一句肯定的话语,一次成功的鼓励,都会使人产生奋发向上的动力。因此,教师要善于拿起赏识这把“金钥匙”,通过表扬、激励等手段,肯定孩子的优点、长处,鼓励学生不断追求成功。那么老师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去赏识每一个学生呢?
  一、要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
  任何人都是有面子的,也是爱面子的,青少年学生尤其如此,且他们爱面子来得更感性更直接。因此,老师在教育学生时,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通过告诫、谅解、宽容、补偿等手段,给学生以内心体验,诱发学生悔改的动机,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通过艺术的批评能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达到批评的最佳境界。
  二、批评教育学生要挖掘学生的优点
  孩子犯了错误,批评时既要看到其错误与缺点,又要看到他的长处与优点。陶行知为什么能看到一个打架孩子的四个优点并给予奖励呢?这是与他具有现代的教育观点和丰富的教育经验密不可分的。他认为,“难管的孩子多半不是劣童,也不是真正的坏蛋,这态度要坚定。否则你主观上咬定他是劣童则一切措施都错,便愈管愈难管了”,他说教育者要能“慧眼观人长处”,这样才能“在平庸中体会出真的瓦特,在坏蛋中体会出真的爱迪生”。由此可见,老师和家长必须不断接受先进的教育理念,练就一双善于看到孩子潜在优点的敏锐目光,批评前要多做调查分析,给孩子申述的机会,设身处地体会孩子的心理感受,以便分清是非,以理服人,激励进取,获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三、批评要简洁,点到为止
  老师或家长对孩子的批评,最忌唠唠叨叨、没完没了、纠缠不休。孩子有了错,在学校已受老师批评了,还要通知家长,回家再受家长责骂;昨天已经认了错,而今天又要翻旧账,这种教育方式无疑是收不到好效果的。陶行知对犯错误的孩子主张“宽容”,不以“整人”为目的,他认为“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达到心灵的深处。”基于这样的认识,陶行知先生批评孩子总力求言简意赅,点到为止。一个打架的孩子本是做好准备来经受校长的“电闪雷鸣”和“狂风暴雨”式批评的,想不到这么快就“和风细雨”“雨过天晴”,还受到充满母爱般温馨甜蜜的奖励。对于这样的批评,孩子会牢记终身,并受益终身。
  总之,赏识学生,必须重视学生的每一步发展,时刻关注学生,走进学生心灵。只有走进学生心灵,教师的行动、语言对学生才有震撼力,要以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多称赞,及时称赞;少批评,即使批评,也要用非常慎重的方式,使得批评方式艺术化。
中国
  (作者单位 山东省邹平县黄山实验初中)
转贴于



本文编号:24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24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a36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