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教育学视域下爱文化的力量

发布时间:2014-07-07 17:35

[摘 要] 《街头日记》是一部根据真实故事改编,反映美国社会现实的校园影片。它将美国当时社会的种族歧视揭露得真切彻底,同时也将一位白人女教师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将其大爱无私展现在观众面前。影片中的女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更是教育的灵魂。爱文化就像寒冬的一股暖流,迷途的一座灯塔,温暖着人的内心,照亮前程。爱是最伟大的力量,为这些迷途的羔羊指引方向,也是女教师艾琳步向成功的法典。
  [关键词] 《街头日记》;种族歧视;教育和教师;爱的力量
  
  教育是立国之根基,是改变命运、书写人生的永恒不变的主题。爱是教育的基础,更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更没有未来。这种无声的爱,是教育学生的良药,引导学生的良方,正如空气一样,悄无声息却深深融入了心里。爱是一种文化,有着浓浓的底蕴和深厚的内涵。这种文化在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电影《街头日记》正是爱文化最好的诠释。电影《街头日记》(Freedom Writers)是根据美国一名白人女教师艾琳古薇尔的真实事迹改编的,拍摄于2005年,由两度获得奥斯卡影后的希拉里斯旺克出演女主角。本片中的白人女教师满怀着理想与希望,试图拯救实验班中“问题少年”,最后教师通过自己的努力,感染并引导她的学生走出黑暗,点燃他们心中希望明灯,带他们走向光明的未来。
  一、剧情介绍
  故事发生在1992年4月29日的“洛杉矶暴动”(又称“罗德尼金起义)”之后,四名被指控使用过当武力殴打交通违规的黑人罗德尼金的凶犯,由当地陪审团宣判释放。这引起了广大黑人的不满与愤恨,爆发了一场恶劣的示威报复行动。这场暴动后数月,共引发3 600多起火灾,120多起谋杀案等一系列纵火破坏等违法行为。持续数月的轰动全美的“洛杉矶暴动”给当时的社会带来了不可忽视的恶劣影响,帮派问题和种族冲突进一步激化。此后,1994年,长滩一所威尔森高中开设了种族融合实验班,试图向世人证明种族问题已有所缓解。在这个实验班中,学生大多是非裔、亚裔、拉丁裔等有色人种,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不是打过架、进过少管所,就是蹲过监狱,居住在美国社会的贫民街区。每个人的一天都是一场战斗,提心吊胆的迎接下一个朝阳。平静的生活是一种奢望,学校更不可能是他们心中的向往。那只是相对暴力街头和魔鬼军营更好的选择。正是这样一群桀骜不驯、视学校为监狱、学业为废土的“特殊学生”,在白人女教师艾琳古薇尔的特别指导关注下摆脱了原有的生活轨迹,走上了一条康庄大道。
  二、 种族差异充斥着整个校园
  影片将美国一直以来不得不面对的种族歧视暴露得彻底真切。美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移民国家,接纳了包括非裔、亚裔、拉丁美洲裔等来自世界各地区各种族的人们。正是这种大量移民的特点注定了这个国家要被种族问题所困扰。其中根植于美国社会最深层的矛盾要属白人对黑人的歧视。这是一个历经百年仍然悬而未决的事实;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的期盼仍然未能实现。在“自由、平等”的大旗下,种族歧视这个毒瘤却仍然隐蔽地存在着。 很多黑人孩子因种种原因无法上学,即使能够接受教育也是最低等的学校。白人学生为主的学校,教学质量和投资均要较之其他人种为主的高得多。在洛杉矶的威尔森高中种族融合实验班里即为一个缩影。150多名学生,课程安排随意简单,图书馆资源被限制使用,甚至教职员工对学生的缺席熟视无睹。这种种的不公平都在电影当中有所体现。先是教务主任抱怨学校的声誉受影响、丢失了75%的资优生。老资格的前辈给出“就那样吧”的建议,学生们总会一个个地不再来上课。新学期的校园里总会分布着一个一个的小团体,就像阔别了一个假期迫不及待要叙旧的老朋友。只是如果细心一些你就会发现,每个小团体里都是一样的肤色,说着一样的语言,有着相似的言谈举止。他们自动就把自己和他人隔离开来,每个人都恪守着不成文的规则,这种规则一旦被打破,就会出现不可预料的冲突,其结果不是火拼,就是大打出手。“融合”这个字眼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力。
  三、 爱的力量与教育责任改变人生
  这是一部发人深省的影片。面对残酷的社会现实,在见到艾琳眼神中的坚忍与无奈时,观者心中必然划过一丝感伤与心痛。慨叹种族歧视下少年的无辜和束手无策的无奈。但与此同时,这也是一部很好的教育题材影片。艾琳古薇尔用实际行动坚定了社会光彩的一面,挽救了这些贴着“特殊”标签的心灵。好莱坞电影中教师题材影片并不多见。从1989年拍摄的《死亡诗社》到2003年朱丽亚罗伯茨主演的《蒙娜丽莎的微笑》,同样的主题和形式,将老师如何引导学生找到自我、认识自我展现得淋漓尽致。而《街头日记》中所展现的不仅仅是单纯的反传统教育模式,更把当时社会尖锐的种族问题暴露得十分深刻。在这样特殊的社会大背景下,艾琳勇敢地迎接了挑战。她教孩子们用笔来代替枪与暴力,记录下生活中发生的点滴——过去的、现在的;反思自己的过去。在这个过程中用心去寻找自我,发现生活中的希望与美好。当写作变成最有力的反击武器时,孩子们也真正学会了思考;在向过去挥手告别的同时,也走进了充满希望的明天。艾琳用她对教育事业的执著与热爱,用一种与众不同的教学方式帮助孩子们走出了自我的世界。
  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也是真心交流的基础,更是成功教育的源泉。爱文化可以改变许多——面对生活的态度、面对自我的勇气,甚至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艾琳正是用自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疼爱,点亮了黑暗旅途中的灯塔,拯救了这些挣扎的心。影片中为什么除了艾琳之外,其他老师不喜欢203班的孩子们?他们也是刚进校门的高中生,和每一个白人孩子一样。为什么203班的孩子就被所有老师放弃,被看做是玷污学校名誉的罪魁祸首。很显然,表面上这是一所完全平等的学校,不分种族,不分贫富,实质上各种种族差异、文化差异充斥着整个校园,深深根植在每个老师的观念中。心底的排斥比冷漠更可怕。除了艾琳之外,笔耕论文,没有人喜欢这些孩子。“根本都不喜欢,怎么可能用心去教育、引导呢?”在影片的最开始,教务主任就表明了这样的态度:这些孩子是差等生,没什么前途。但艾琳没有被吓倒更没有退缩,她坚信只要自己热爱学生就会成功拯救这些孩子。的确,这些孩子的童年和其他孩子不同,他们生活的环境不同,经历不同遭遇。当艾琳问大家有多少人知道什么是大屠杀的时候,所有人的眼神都是那么的无辜清澈,只有惟一的白人学生举起了手。但是当她问起有多少人被别人开枪打过,除了那个白人孩子,几乎每个人都有过这种经历。学生艾娃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在美国,一个女孩可以用美貌和仪态换来公主的王冠,但是阿兹特克公主必须付出鲜血。我必须像父亲一样,对抗那些认为我们比他们低劣,也比他们丑陋低俗的人们。”她从小就知道,要想生存就要让自己变强大,而这种强大只有在帮派中能实现。因此,艾娃加入了帮派,为了所谓的强大,自然而然地就成为第三代帮派的一分子。在她心目中,帮派才是家人,才是她惟一的选择。火拼成了这些孩子解决问题的惟一方式,可是他们甚至不知道什么是种族的自尊。在这部影片中,艾琳充满信心去上第一堂课,但是学生们的表现却让艾琳瞠目。每个学生脸上不屑一顾的表情,进入教室后坐在自我划定的种族隔离圈里互不理睬、自我封闭的态度。第一次见面就让艾琳感觉到这些孩子与她想象中的远远不同。面对这转贴于



本文编号:24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24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f0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