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土地法论文 >

耕地利用的计划管理制度:地方政府创新实践分析

发布时间:2024-02-28 03:5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城市建设用地也日趋紧张,用地矛盾日益尖锐。中央政府面临着保护耕地和保经济增长的双保任务,需要严格控制年度建设用地总量;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的压力下,建设用地指标却不断告急。在耕地保护和建设用地不足矛盾日益尖锐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开始在耕地利用的计划管理制度下寻求各种出路。本研究就是从我国耕地利用的计划管理制度出发,研究我国地方政府出现的各种地方创新政策。以期从地方政府的创新中看到现有制度改进的方向。 本研究首先是利用青木昌彦的制度演变的博弈分析框架分析耕地利用的计划管理制度的变化过程,从计划管理制度到地方政府的各种创新制度,从整体上构成了本文的一个分析框架。然后分析了我国耕地利用的计划管理模式。这一部分内容主要包括我国耕地利用的计划管理模式的形成,以及在计划管理模式下的建设用地指标分配管理。从分析耕地利用及建设用地计划管理模式出发,分析计划配置建设用地存在的一些问题。 接着分析了地方政府的各种创新政策,包括基本农田易地代保、耕地异地占补平衡、折抵指标有偿调剂和中央创新制度供给下的地方创新政策-地票。本文分析了各种创新政策的形成历程、实施效果及...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图目录
表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内容
    1.3 文献综述
        1.3.1 建设用地指标配置研究
        1.3.2 建设用地指标配额市场化影响综述
        1.3.3 地方政府创新政策研究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耕地利用的计划管理制度演变的博弈分析框架
    2.1 制度形成和演变的博弈分析
        2.1.1 制度形成的博弈分析
        2.1.2 制度演变的博弈分析
    2.2 耕地利用的计划管理制度演变分析
        2.2.1 耕地利用的计划管理制度演变过程
        2.2.2 耕地利用的计划管理制度演变分析框架
    2.3 耕地利用的计划管理制度形成及演变的博弈模型构建
        2.3.1 博弈模型的前提假设
        2.3.2 混合域下的动态博弈模型
第三章 耕地利用的计划管理制度
    3.1 我国耕地利用的计划管理模式
        3.1.1 耕地利用的计划管理模式的形成
        3.1.2 建设用地计划管理模式
        3.1.3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制度
    3.2 计划管理模式下的建设用地指标
        3.2.1 建设用地指标分解过程简述
        3.2.2 中央与地方政府在建设用地指标分解规模上博弈
        3.2.3 建设用地指标分配—以南京市为例
    3.3 计划管理模式下的建设用地配置分析
        3.3.1 建设用地指标分配不合理
        3.3.2 建设用地指标使用不合理
        3.3.3 计划配置效果分析
    3.4 小结
第四章 耕地利用计划管理模式下的地方政府政策创新
    4.1 地方政府政策创新
        4.1.1 土地财政-创新环境的改变
        4.1.2 地方政府创新的动力分析
    4.2 创新政策—基本农田易地代保
        4.2.1 基本农田易地代保历程
        4.2.2 政策评价
    4.3 创新政策—耕地异地占补平衡
        4.3.1 耕地异地占补平衡来由和法律依据
        4.3.2 耕地异地占补平衡存在的必然性
    4.4 创新政策—折抵指标有偿调剂
        4.4.1 折抵指标有偿调剂政策历程
        4.4.2 政策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央政府制度创新供给下的地方创新
    5.1 现行地方创新政策-地票
        5.1.1 地票政策创新的背景
        5.1.2 中央的选择
    5.2 中央创新制度供给下的地方创新实践—"地票"政策
        5.2.1 地票的政策由来
        5.2.2 地票交易运作模式
        5.2.3 重庆地票交易情况
    5.3 政策评价
第六章 结论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6.2.1 创新之处
        6.2.2 不足之处
附录
    访谈记录一
    访谈记录二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9134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tudifa/39134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1a1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