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中教育论文 >

论高师音乐教育的基点

发布时间:2014-07-24 12:14

  新形式下的音乐教育改革对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不少音乐教师选择"再教育",即职后教育来满足迅速发展的音乐教育形式,对这部分受教育者的"教师人格"的培养与塑造。就成为培养普及音乐教育者的主要单位一一高等音乐院校的教学重点。

  一、人格与教师人格在现代教师论中所指的人格,界定为做人的根本之路,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通过自身的言、行、情、态等所表现出的人的品位与格调。既指一个人在社会情景中所特有的行为模式。"教师人格"就是指教师应具备的良好的情感及意识结构,合理的心理结构,稳定的道德意识和个体内在的行动倾向性,也是高师学生为适应社会与职业的要求而应努力塑造的完整性人格。

  二、音乐教育中"教师人格"的基本要求

  1、民族性要求人格是个体在文化背景下自我塑造的结果。中国早有"以乐造士"的教育主张,并有音乐"移风易俗"的美学思想。在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音乐的美育与社会功能愈加明显。因而,要求音乐教师要善于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在音乐的传承过程中,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2、科学性要求基础音乐教育改革,提倡知识的创新。音乐创造因其强烈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并受到重视,因此,教师的教学必须是一种创造性活动,能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与创造冲动,展现学生的个性与才能,通过音乐审美教育,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3、时代性要求21世纪社会人才的竞争,是全面素质的人才的竞争。审美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是不可或缺的。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等作用与功能的有效发挥,使得社会对音乐教育的认识,及对音乐教师地位的认可都有很大的提高。教育发展,师资先行,培养和培训高水平的教师是音乐教育发展的关键。

  4、职业性要求。

  作为音乐教师,不仅要求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笔耕论文新浪博客,要尽可能全面地掌握音乐知识与技能及与教师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实际操作能力及科学研究能力;学习如何更好的发挥音乐的教化作用;甚至还要学习如何适应社会音乐发展从事自己的教学或以自己的教学来影响社会音乐发展的有关知识与能力,以跟的上音乐教师职业化的步伐。

  本文由整理发布,请勿转载!



本文编号:57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57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914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