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中教育论文 >

冯至《杜甫传》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9 06:18
【摘要】:本论文以福建省厦门市某高中高一(2)班的49名学生为实践对象,开展冯至《杜甫传》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本研究让学生整本阅读冯至的《杜甫传》,同时结合萧涤非《杜甫诗选注》进行阅读,旨在让学生走进杜甫,鲜活地感受其人其诗,同时为往后的人物传记阅读和诗歌阅读打下基础。这也是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一次大胆尝试,是对高中语文新课标的“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学习任务群的落实。本论文主要从以下五个部分展开研究:第一部分为绪论,阐述本文的研究对象与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思路与方法。第二部分是《杜甫传》的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该设计以人物传记三要素、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和“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学习任务群作为教学设计的依据,从知识积累、精神成长、策略建构和能力提升四个维度来定位教学目标。学程设计分为导读自读、专题研讨和内容统整三个阶段,以高考六层级阅读能力作为测评方式。第三部分到第五部分,根据学程设计的三个阶段进行《杜甫传》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第三部分是《杜甫传》的导读自读阶段。笔者先用一课时的时间从“杜甫很忙”事件导入,吸引学生真正走近杜甫。再用两周半的时间让学生在课下自主阅读冯至《杜甫传》和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真正走进杜甫。同时又设计阅读任务让学生思考,避免学生陷入盲目阅读。第四部分是《杜甫传》的专题探讨阶段。专题研讨1“杜甫的生平”探讨了杜甫的亲人圈,设想了杜甫的朋友圈,绘制了杜甫的人生足迹图,填写了杜甫的为官生涯表格,在有意思、有意义的阅读活动中梳理杜甫的生平。专题研讨2“杜甫的诗歌和人格”先借助阅读材料评价了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杜甫的诗歌被称为“诗史”,主导诗风是沉郁顿挫,杜甫的诗歌又是集大成的、众体兼备的。接着,按照杜甫生平四个分期分析了杜甫的人格:早年的杜甫是聪慧可爱、浪漫豪放的,中晚年的杜甫是忧国忧民、仁民爱物的,不乏人情味和幽默感。第五部分是《杜甫传》的内容统整阶段。先让学生讨论杜甫纪念馆的选址问题,分析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选址的合理性。而后在课堂上以图片的形式带领学生虚拟游览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让学生调动自己对杜甫的所知所感来理解和分析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的雕塑、匾额和楹联等,在真实的应用情境中融汇学生所学知识。
【图文】:

杜甫,行为,学生,诗圣


图2.1杜甫很忙逡逑接着是让学生分析评价:你如何看待这样的涂鸦行为?大部分学生见,也有的学生部分肯定这样的行为。学生的回答整理如下:逡逑生1:我反对这样的行为。竟然把杜甫恶意涂鸦成贵妇!这种行为令人气这是对诗圣杜甫的不尊重。逡逑

杜甫诗,杜甫,语言文字,驿站


硕士学位论文逡逑MASTERS邋THESIS逡逑手转动纺锤纺线之意。”①由此可知,“专”的本义是用手转动纺锤,带有“转动”逡逑的含义。“传”(P常骸盎嵋饧嫘紊帧<坠俏拇尤耍覾(转动),会供人逡逑转换车马的驿站驿舍之意,\也兼表声。”②“传”的本义是供人转换车马的驿站,逡逑而驿站是用来传递消息、公文的,所以“传”又引申为“记载历史事件或个人生平逡逑事迹的文字。”③因此,传记就是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作品,其中文学性较强的作品逡逑可称为传记文学。真实性和艺术性是传记文学的两个特性。此外,笔者提醒学生在逡逑阅读《杜甫传》的时候关注传记文学三要素。当笔者解释完“专,,和“传”的甲逡逑骨文,学生们“哇”邋了一声,既显得兴趣盎然,又表现出恍然大悟的样子。追溯字逡逑源,探索祖国语言文字的奥秘,让学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独特的美,真正由内而发逡逑地爱上祖国语言文字。逡逑最后是让学生知道整本书阅读书目是冯至的《杜甫传》,同时结合萧涤非的《杜逡逑甫诗选注》进行阅读。推荐版本为:冯至《杜甫传》为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年版,逡逑萧涤非《杜甫诗选》为人民文学出版社2016年版,如下图所示: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G633.3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赵德成;;表现性评价:历史、实践及未来[J];课程·教材·教法;2013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刘璐;高中外国名著整本书阅读研究[D];苏州大学;2017年

2 陆裕婷;初中古典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D];苏州大学;2017年

3 沈萍;初中科学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7年

4 张世浩;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课程化探索[D];陕西师范大学;2017年

5 赵彩玲;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6055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26055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9f6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