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急救学论文 >

糖皮质激素对乙型肝炎重症化阻断作用的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17-01-05 10:18

  本文关键词:乙型肝炎肝衰竭发生机制中的三重打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苏州大学》 2011年

糖皮质激素对乙型肝炎重症化阻断作用的临床研究

黄燕  

【摘要】:背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我国重型肝炎的主要病因,重型肝炎死亡率高达70%,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HBV诱发机体产生的超强免疫应答在重型肝炎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具有负向免疫调节能力的调节性T细胞(Treg)能抑制HBV特异性抗原的效应性T细胞活化,减轻过度放大的免疫反应造成肝细胞病理性损伤。活化的CD8~+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上表达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可传递抑制性信号,限制T细胞活化。虽然目前认为糖皮质激素(GC)能够抑制过强的细胞免疫应答,稳定肝细胞膜,但其在重型乙型肝炎中的应用仍然存在争议,同时,其具体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目前已有研究者在其他疾病中发现GC能够上调Treg细胞的表达,修复受损的Treg,促进其释放抑制性细胞因子,恢复机体免疫平衡,但在重型乙肝中,GC是否对Treg以及CTL上PD-1、CTLA-4的表达产生影响,目前未见报道。 目的探讨GC治疗前后调节性T细胞、效应性T细胞及CTL上抑制性受体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揭示GC的免疫调节机制,为GC在阻断乙型肝炎重症化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研究对象为128例乙型肝炎重型前期患者,以同期24例健康者作为对照。比较激素治疗组(GC组)、非激素治疗组(NG组)治疗前、治疗后2周及4周TBIL、PTA、ALT的差异;比较两组重症化率、住院天数及出血、感染发生率的差异;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并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2周外周血Treg、CD4~+、CD8~+、CD4~+/CD8~+及CTL上PD-1、CTLA-4的差异。 结果治疗后2周、4周,GC组TBIL、PTA分别为87.52±95.43(umol/L)、52.46±27.25(%),68.36±106.48(umol/L)、62.35±32.36(%),分别与同期NG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C组重症化率为13.2%明显低于对照组35.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021,P=0.0226);GC组与NG组好转出院患者住院天数分别为24.03±6.89(天)、32.13±11.86(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血、感染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2周GC组外周血Treg水平为5.47±1.16(%)与治疗前水平3.99±2.0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4,P=0.0156),而NG组治疗前后Treg水平无显著差异;治疗后2周GC组,外周血CD8~+、CD4~+/CD8~+与治疗前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GC组,外周血CTL上PD-1、CTLA-4水平分别为9.45±2.60(%)、12.10±2.48(%)高于治疗前(t=-2.33,P=0.028)、(t=-2.42,P=0.019)。 结论糖皮质激素能阻断乙型肝炎重症化,降低重型肝炎发生率,明显改善肝功能,缩短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少;上调Treg细胞和CTL上PD-1、CTLA-4的表达;抑制乙型肝炎重症前期的超强免疫反应,恢复免疫平衡。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R512.6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文华;刘玉凤;郭瑛;荀健;梁红岩;;重型肝炎T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及补体C3的临床观察[J];传染病信息;2007年05期

2 叶一农;高志良;;乙型肝炎肝衰竭发生机制中的三重打击[J];传染病信息;2009年05期

3 杨丽芬;何芳;章坚;尹飞;;PD-1对小鼠内毒素血症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年10期

4 李鑫;杨蕊;臧强;胡永秀;;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09年01期

5 赵彦宗;PD-1/PD-L信号通路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2005年04期

6 舒小莉;曹雪涛;;抑制性受体对淋巴细胞活化的调节作用[J];国际免疫学杂志;2006年04期

7 黄海英;李树臣;于建武;康鹏;李静媛;;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表达[J];哈尔滨医药;2009年01期

8 徐东平;福军亮;王福生;金磊;邹正升;张辉;丁熙来;张玲霞;;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和肝组织FoxP3的检测及其意义[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6年05期

9 姚安延;邓丽玲;王黎明;;重型肝炎患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C_3的变化[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5年06期

10 仇娇敏;韩莹;计云霞;董培玲;尚宏伟;王兴翠;张斌;丁惠国;;HBV变异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临床肝胆病杂志;2008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邬丽娜;丁玮玮;李素文;许建明;苏菲;;105例乙肝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分析[J];安徽医学;2010年04期

2 沈强;唐琰;李磊;;血浆置换治疗慢性肝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J];安徽医学;2011年12期

3 韩莹;孙琳;李鹏;刘晖;丁惠国;;外周血及肝组织T细胞亚群、NK细胞在慢性乙型肝炎不同转归中的变化及其意义[J];北京医学;2010年09期

4 高旭东;樊艳华;;33例药物性肝损伤的病因与临床分析[J];北京医学;2010年12期

5 侯维;李晖;刘雪梅;李宁;孟庆华;;微生物酵素对慢性肝衰竭大鼠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J];北京医学;2011年06期

6 侯维;孟庆华;;肝病患者的营养代谢特点及营养干预措施[J];北京医学;2012年03期

7 周双男;张宁;王立福;杨慧银;李筠;;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临床研究[J];北京中医药;2011年08期

8 王娟;魏晴;田兆嵩;;治疗性血浆置换术在急危重症中的应用[J];中国输血杂志;2008年10期

9 彭晓明;王煜;刘娅;;恩替卡韦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中的应用[J];包头医学;2011年03期

10 茹清静;叶卫江;杨丹红;郑临;崔景;章亮;施维群;徐珊;;肝衰竭患者胃气定量评估及其与预后的关系[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邬飞源;金剑;;F_(T3)F_(T4)作为重型肝炎及肝衰竭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A];首届江西省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研讨会、首届江西省中西医结合肝病新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8年

2 欧书强;聂晓洁;邱自辉;陈虎;贺建萍;黎学翔;黄水根;赖道权;;血浆置换与血液灌流治疗47例重型肝病的疗效研究及预后判断初探[A];首届江西省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研讨会、首届江西省中西医结合肝病新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8年

3 徐贞秋;徐龙;幸泽斌;龙涛;徐济民;;血清前白蛋白与肝衰竭患者预后的关系[A];首届江西省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研讨会、首届江西省中西医结合肝病新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8年

4 段钟平;;重型肝炎及肝衰竭临床诊断与治疗的进展和展望[A];第三届全国重型肝病及人工肝血液净化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5 于颖彦;计骏;姜山;李宏为;周霞秋;;重型肝炎肝衰竭的病理组织学变化与肝脏干细胞活化关系[A];第三届全国重型肝病及人工肝血液净化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6 李海;唐克诚;李谦;刘国旺;卢诚震;冯洪玲;袁桂玉;;45例急性乙型重型肝炎临床与治疗[A];第三届全国重型肝病及人工肝血液净化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7 唐克诚;李海;李谦;刘国旺;冯洪玲;袁桂玉;;不同类型肝衰竭患者合并感染情况及预后影响回顾性研究[A];第三届全国重型肝病及人工肝血液净化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8 郝红梅;许青田;;重型肝炎出血抢救的护理体会[A];第三届全国重型肝病及人工肝血液净化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9 许青田;郝红梅;吴新艳;杨萱;;重型肝炎预后影响因素临床分析[A];第三届全国重型肝病及人工肝血液净化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10 李晨;王慧芬;林芳;苏海滨;赵鸿;李雷;牟劲松;闫涛;;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合并医院内真菌感染患者的抗感染药物应用分析[A];第二届全国药物性损害与安全用药学术会议——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与临床安全应用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瑾华;核苷类似物治疗早中期HBV-ACLF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1年

2 姜雪强;脂氧素对急性肝衰竭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探讨[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章保新;五加苷元对D-GaIN/LPS诱导的暴发型肝衰竭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初步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4 陈辉;胞嘧啶脱氨酶APOBEC3G抗乙型肝炎病毒的实验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5 王鲁文;高迁移率族蛋白B1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发病中的作用及对调节性T细胞免疫活性的影响[D];武汉大学;2011年

6 吴胜昔;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上调共抑制分子B7-H1在肝癌细胞中的表达[D];第三军医大学;2010年

7 江敏华;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控在治疗肝衰竭中的作用及机制探讨[D];苏州大学;2011年

8 刘陈;HBV相关肝衰竭临床特征分析及其与CCL3L1基因拷贝数变异的关联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1年

9 里进;HLA-DP多态性与中国南北汉族人群HBV相关性肝病遗传易感性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10 邵雁;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意;慢性乙型重型肝炎证候积分与疗效及预后关系的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谭俊;吲哚氰绿清除试验(ICGR_(15))及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对肝衰竭患者早期预后的评估价值[D];浙江大学;2011年

3 叶海燕;急性乙型肝炎患者HBV特异性CD8~+T淋巴细胞受体α和β链取用的研究[D];桂林医学院;2010年

4 李文媛;慢病毒载体介导hTERT对肝细胞生物学的影响[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5 李烨;灵芪蠲肝胶囊含药血清对PDGF诱导的大鼠肝星状细胞增殖及JAK/STAT信号通路的影响[D];泸州医学院;2011年

6 周素敏;恩替卡韦治疗乙肝相关性肝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D];吉林大学;2011年

7 丁宁;乙型肝炎病毒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临床表达特点及其受体分子特性分析[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1年

8 陈婧;p38在急性肝衰竭小鼠及HBV-ACLF患者肝组织的表达及意义[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1年

9 沈云;慢加急性肝衰竭临床特征分析及清热化湿凉血解毒法治疗疗效评价[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10 张强;79例亚急性肝衰竭患者临床特征分析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评价[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The Roles of Innate Immune Cells in Liver Injury and Regeneration[J];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2007年04期

2 陈菊梅;邹正升;;重视乙型肝炎肝衰竭的预防和控制[J];传染病信息;2008年02期

3 冯伟华;蔡蓓;王兰兰;陈捷;;CD_3~+CD_(56)~+NKT细胞及CD_3~-CD_(56)~+NK细胞在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意义研究[J];中国肺癌杂志;2007年05期

4 李梦东,聂青和;糖皮质激素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及实验研究[J];实用肝脏病杂志;2005年01期

5 ;Antiviral therapy for hepatitis B virus associated hepatic failure[J];Hepatobiliary & Pancreatic Diseases International;2009年01期

6 董丹丹;贺永文;;CD4~+CD25~+T细胞——一种新发现的免疫调节细胞[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2006年05期

7 刘甜甜;黄花荣;;CD4~+CD25~+调节性T细胞与支气管哮喘[J];国际内科学杂志;2008年01期

8 何伟刚;曹雪涛;;CD4~+CD25~+调节性T细胞与负向免疫调控及免疫耐受[J];国际肿瘤学杂志;2006年05期

9 邱大鹏,邱双健,吴志全,樊嘉,叶胜龙,余耀,周俭,蔡晓燕;NKT细胞在肝癌组织中的分布状况与肝癌局部免疫的研究[J];中国临床医学;2004年04期

10 王霞;李萍;周元国;陈星云;;糖皮质激素非基因组效应及其信号转导机制[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6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永华,向晟;自拟“水桃10味汤”治疗乙型肝炎35例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1年01期

2 闫洪凤,阴其玲,苏翠丽,李蕊,周长来;护理行为与乙型肝炎患者心理影响的调查[J];齐鲁护理杂志;2001年05期

3 孙丰霞,于爱东,王慧;乙型肝炎患者的健康教育[J];齐鲁护理杂志;2001年06期

4 马洪波,郎振为,金荣华,黄春,金瑞;202例慢性乙型肝炎的病理与临床(摘要)[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5 张月铭,刘长凯,牛龙喜,臧秀萍;中西医结合治疗瘀胆性乙型肝炎36例[J];山西临床医药;2001年04期

6 李振玉,丁治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06例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2001年09期

7 徐克成,吴建文;慢性乙型肝炎的联合治疗[J];胃肠病学;2001年02期

8 朱精田,赵吉香,乔志平;松之泰和维生素E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年24期

9 宋相英,陈香凌;步行锻炼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的影响[J];现代康复;2001年11期

10 金生;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进展[J];现代医药卫生;200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池晓玲;吴黎明;蒋俊民;田广俊;萧焕明;蔡高术;吴树铎;赵朋涛;;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焦虑抑郁心理及影响因素分析[A];全国第2届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1届传染病协作组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2 萨尔娜;阿拉腾图雅;布音毕力格;额尔登其其格;那生巴图;;蒙药额力根Ⅱ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研究及实验研究[A];第十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3 张光华;赵晓燕;张帆;;27例父传子(女)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资料分析[A];第十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4 王瑞芳;杜国安;;合理饮食与休息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的影响[A];2011年全国医药学术论坛交流会暨临床药学与药学服务研究进展培训班论文集[C];2011年

5 刘莉;;美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观察[A];2004年浙江省传染病、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6 吴国庆;吴其恺;程井军;张红梅;;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54例疗效观察[A];第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7 邹兴明;黄源波;肖声濂;;复方双虎清治疗乙型肝炎40例观察[A];首届江西省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研讨会、首届江西省中西医结合肝病新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8年

8 陈葵;杨高中;汤雄;;五酯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A];首届江西省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研讨会、首届江西省中西医结合肝病新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8年

9 朱鸿;陈洁;范存琳;张韬;谷娅楠;;罕见乙型肝炎标记物模式3例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成立30周年庆典大会资料汇编[C];2009年

10 李晓良;张云城;;慢性乙型肝炎与自身免疫[A];全国第2届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1届传染病协作组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上海中医药大学 胡义扬;[N];上海中医药报;2004年

2 宋欣荣;[N];科技日报;2007年

3 解放军458医院全军肝病中心主任医师 刘树人;[N];广东科技报;2008年

4 ;[N];保健时报;2005年

5 陈黎明;[N];家庭医生报;2006年

6 郑灵巧;[N];健康报;2008年

7 ;[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8 蔺林天;[N];民族医药报;2005年

9 翻译 奇妙;[N];医药经济报;2009年

10 焦作市第三人民医院 赵宇亮;[N];焦作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玲;激活诱导细胞死亡在乙型肝炎发病机制中的意义[D];第三军医大学;2001年

2 王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氧化损伤和免疫调控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4年

3 杨富;慢性乙型肝炎相关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表观遗传学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4 吴刚;1.乙酰半胱氨酸治疗慢性重度乙型肝炎临床研究  2.高效复合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4年

5 张晓刚;隐证型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特点及其隐证机制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6年

6 吴龙仁;Ⅰ型超敏反应在乙型肝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D];延边大学;2006年

7 尹志农;乙型肝炎与载脂蛋白基因多态性相关性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8 王立芹;慢性乙型肝炎发病趋势及患者的生命质量与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9 郭明星;基于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的慢性乙型肝炎证治规律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4年

10 赵婷婷;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和外周血HBV特异性CTL表型和功能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福玲;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其配偶心理状况相关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6年

2 刘崇富;白细胞介素-10及12在慢性乙型肝炎发病机制中作用的初步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2年

3 丁宁;乙型肝炎病毒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临床表达特点及其受体分子特性分析[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1年

4 罗强;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与病理诊断的相关性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6年

5 杨玥;我院部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药物调整原因及疗效分析[D];安徽医科大学;2013年

6 侯亚红;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家属实施连续健康教育的效果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8年

7 胡敏鹂;自然杀伤细胞在慢性乙型肝炎中的作用及其对肝脏炎症的影响[D];福建医科大学;2011年

8 单晓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的炎症程度与黑素瘤缺乏因子2表达程度的相关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9 郭红英;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低血清HBsAg水平发生机制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10 何显;脂联素及其受体在各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的表达和意义[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乙型肝炎肝衰竭发生机制中的三重打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349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jyx/2349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5ec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