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康拉德的复调:对《黑暗的心》的巴赫金式解读

发布时间:2021-08-05 18:30
  康拉德的最著名的作品之一《黑暗的心》被译成多种语言。在过去很长时间里,评论家主要停留在对康拉德的作品的帝国主义主题、道德思想、以及写作风格的分析上。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对《黑暗的心》的现代解读都没有或者完全涵盖对这部小说的学术性和文化关注。本文试图采用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来分析康拉德的小说《黑暗的心》,着重研究和探讨了其叙述形式的特征。 本文除简介外共由五章组成。第一章主要介绍康拉德的文学成就和回顾前人对《黑暗的心》的研究状况。第二章介绍了米哈伊尔·巴赫金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诗学问题》中所定义的复调小说。依据巴赫金的复调理论,第三章和第四章主要对《黑暗的心》的复调性质进行详实的对位分析。在第三章中,作者就《黑暗的心》中的大型对话和微型对话进行分析。在这部作品中,存在着许多形式对话,有马洛与叙述者、与作者、与其他人物、与读者的对话,也有马洛自己内心的对话。对于主人公库尔茨,不同的人物基于自己的立场,观点,甚至是情感,对他有着与众不同的观点。甚至在叙述者马洛的内心独白中,我们都能听到不同的声音在斗争。第四章将具体从《黑暗的心》中作者的新地位,独立的人物思想意识,人物的未完成性来分析《黑暗的心》中的复调特点。在小说中,作者的新地位通过康拉德的叙述技巧来体现,人物的不同声音反映了独立的人物思想意识。除此以外,人物的独立思想意识与对话形式相结合恰恰与人物的未完成性相一致。第五章得出结论,从广义上来说,通过整部小说的对话关系,《黑暗的心》可以称为一部复调小说。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外国语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I561
文章目录
ABSTRACT
摘要
ACKNOWLEDGMENTS
CHAPTER Ⅰ. INTRODUCTION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Conrad and Heart of Darkness
    B. Literature review
    C Thesis statement
Ⅱ. THE POLYPHONIC NOVEL DEFINED BY BAKHTIN
    A.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olyphonic novel
        1. Dialogical principle:equal footing between the heroes and the author
        2. Great dialogue
        3. Microdialogue
Ⅲ. DIALOGUE IN HEART OF DARKNESS
    A. Literariness as dialogue
        1. Polyphony and the dialogic sense of truth
        2. Polyphony and the surplus
    B. Great dialogue between the narrator
        1. Great dialogues about Kurtz
        2. Great dialogues about African native
    C. Microdialogue within Marlow
Ⅳ. POLYPHONIC FEATURES IN HEART OF DARKNESS
    A. Authorial position in Heart of Darkness
    B. Independent consciousnesses in Heart of Darkness
    C. Unfinalizability of Hero in Heart of Darkness
Ⅴ. CONCLUSION
WORKS CITED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丙泉;;生命的礼赞与狂欢——试析从《活着》到《兄弟》的美学追求[J];北京社会科学;2012年03期

2 韩雷;救人和自救——对《废都》的症候式阅读[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3 孙万军;;交流的桎梏——解读《拍卖第49批》中的三重对话[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4 沈晴;;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的复调研究[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5 周韵;历史·语言·身份——评皮得·凯里的小说《科利帮的真实历史》[J];当代外国文学;2002年02期

6 张利群;;壮族“三月三”歌节的文化定位及其文化意义[J];地方文化研究辑刊;2012年00期

7 杨矗;;中国本土对话诗学的构建[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8 黄肖嘉;;从巴赫金与王国维的作品看作者的地位问题[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9 祁丽岩;;主旋律电影的狂欢化叙事——以《建国大业》《建党伟业》为例[J];电影文学;2012年04期

10 王笑莹;庄鹏;;从狂欢化视野看《索多玛120天》[J];电影评介;2009年2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志刚;《金瓶梅》叙事形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雁;新时期文学中的乌托邦精神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黄东晶;俄汉代词指示语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4 吴猛;福柯话语理论探要[D];复旦大学;2004年

5 张素玫;与巴赫金对话[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张涛;消解的边缘[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7 鞠斐;星光照耀下的夜航船—世纪之交的中国电视剧与当代思潮[D];吉林大学;2007年

8 陈玉珊;论海外华人学者夏志清的中国小说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9 李海霞;危机下的文学图景[D];上海大学;2007年

10 张学昕;南方想象的诗学[D];吉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邹兰兰;刘恒创作综论[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曹惠;阅读与反思:读者与作者对话的个案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3 刘婷;影像谍海:谍战剧的叙事文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胡涵;互联网新政治与替代性民主[D];复旦大学;2011年

5 庞立燕;新世纪以来中国大陆喜剧电影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周凡雅;巴赫金对话理论视角下的英汉小说翻译批评[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陈冲;李培根在毕业典礼上的演讲受热捧的传播学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冯锦芳;电视媒介的当代叙事[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9 赵燕琴;李锐小说的叙事艺术[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10 朱劲松;语用语境在叶赛宁诗歌中的构建与关联[D];吉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6297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6297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467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