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国内英美文学教材编写的弊病及改进建议

发布时间:2016-10-07 14:31

  本文关键词:国内英美文学教材编写的弊病及改进建议,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学/心理学 >> 国内英美文学教材编写的弊病及改进建议


出版发行研究
2013 年第 10 期 [email protected]

国内英美文学教材编写的 弊病及改进建议 *
●陆春香
摘要 : 提 高 英美 文 学 教 材 编 写 质 量 是中国 高 校 教 学 改革发展的 重 要 内容 。 本文 结 合国 外英美 文 学 教 材 的 编 写 特 点 , 分析 了 教 材 中 存 在

的 各 种 弊病 , 并提 出 了相 应 的改革建 议 , 希望 能 促 进 英美 文 学 教 材 编 写 质 量 的 提高。 关键词 : 英美 文 学 教 材 编写质量 改进建议

一 、 国内英美文学教材编写的弊病分析
总 体 上 说 , 20 世 纪 80 年 代 后 层 出 不 穷 的 教 材 已经取得长足进步 , 基本满足了 国内英美文 学教学 的需求 , 但使用这些教材进行 教学的高 校教师却对 它们鲜有满意者 。 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

书 ” 课 ,, 划完就让学生去背 下来以参加 考试 , 如此 而已 。 况且 , 现在的 英美文学教 材理论陈旧 , 内容 普 遍与时代脱节 , 且枯燥乏味 , 难有突破 。 其 中更多 强调传统与经典 , 而对现代文 学极少提 及 , 也不能 及时反映 20 世纪 甚至 21 世纪的 文化争鸣 , 加 之国 内对西方文学作品的译介速 度较慢 , 这对 于受网络 和流行元素影响较大的 青年读者来 说有很大的 距离 感和生疏感 。 (2 ) 导 向 型 教 材词 汇 难 度 较 大 , 不 易 于 接 受 很多国内编 者编写的英 文版课堂应 用型教材倾 向于使用大词汇 , 用比 较复杂的句 式来解释一 些文 学理论术语或是进行作品选 读分析 , 此举 虽能在某 种程度上使学生接触更多的词汇 , 凸显文学的优雅 , 但却只适合程度较好或一些重 点大学的学 生 , 对于 一些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 , 不免望而生 畏 , 逐渐失 去学习兴趣 。 词汇和语法 的讲解应属 于精读课和 语法课的范 畴, 文学课教学在于梳理文学理论, 介绍文学史、 作家 、 作品 , 传授文学审美 和鉴别方 法 , 只要运用 简单词汇和句式能够使学生对文学知识融会贯通、 了然于胸 , 基本的教 学目的就得 以实现 。 况且 , 文 学本没有任何疆界 , 虽存在着各 个国家文化 和语言

1. 英美文学教材的编写内容
( 1 ) 结 构老 套 , 指 导 理 论 陈 旧 , 内容 往往 与 时 代脱节 导向型英美 文学教材浩 如烟海 , 种类 繁多 , 有 的倾向于文学史 , 有的单纯 以作品选读 为主 , 也有 的 是 “ 文 学 史 + 选 读 ”。 其 中 , 有 中 文 版 、 英 文 版 , 也有中英文结合的 ; 有断代的 , 即以 各个历史时 期 为分界线进行阶段性描述的完 整文学史 , 也 有以文 学类型区分进行专项描述 的 , 如小说 、 诗 歌 、 戏剧 等等。 但总体模式却十分老旧, 无非是历史背 景— —— 作 家 作 品 概 览 — —— 作 家 生 平 及 作 品 — —— 作 家 写作方法及 特点 — —— 作 品 选 读 — —— 难 句 注 释 , “大 多数文学史著作要么是社会史 , 要 么是文学作 品中 所阐述的思想史 , 要么只写下 对那些多少 按编年顺 序加以排列的具体文学作品的印象和评价 。 ”[1]文学教 材内容的刻板 , 选取的评 价方法单一 , 不易于教师 进行发挥 , 甚至导致某些教师上文 学课变成了 “ 划

* 黑龙江省高等学校教研工程项目课题成果 , 项目编号 : JD2012010348 。

44

专题研讨
栏目主持 :文
的差异 , 却是相互影响 , 相 互借鉴的 。 无 论是英国 浪漫主义的雪莱还是中国浪漫主义 的李白 , 都有 着 充满想象与自由 、 文字雄浑壮阔 的浪漫主义 文学的 整体特点 , 不需要用教学使用 的文字来 挑战学生的 接受力和忍耐力 。 ( 3) 教 材 的 导 向 性 过 强 , 文 学 理 论 缺 失 , 缺 少 发 散性 思维 大多英美文学导向型教材批评方法较为单一, 语气显得绝对不容置疑 , 极大地禁锢 和限制了学 生 的自由思维。 殊不知文学没有绝对的对与错之分, 没有一定的经典和非经典之分 , 也没有真 正的严肃 与通俗之分, 对一部文学作品或一个作家的评价, 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见解和价值 取向 , 曾经红 极 一时的作家 ( 如布莱恩特 ), 现在却屈居二流 ; 曾经 遭人唾弃的作家 ( 如爱伦·坡 ), 在 20 世纪却成为对 世 界 影 响 深 远 的 大 师 ; 而 玛 格 丽 特·米 歇 尔 发 表 于

[email protected]

2. 教材的编排风格单调 , 模式单一
国内的英美文学教材的编排样式相对较为单一 。 首先 , 国内英美文学教材的封面设计比较单一 , 大多是采用作家头像作封面 , 或是采 用一些简单 的 背景图 , 看不出太多深 意 。 与此相 比 , 国外的英 美 文学教材封面设计更具个性化 , 有 的采用现 代色彩 浓厚的油画, 既有艺术色彩, 又与现代文学接轨; 有的甚至采用一幅漫画 , 不仅 生动有趣 , 还 给读者 以遐想的空间 。 再者 , 目录和 附录方面 , 国 内有些教材 也显得 固守陈规 , 一般是一个目录 , 附录不过是 注释和参 考资料等等常规内容 。 而国 外教材却 呈现出多样 化 的特色 : 有的教材主体 编排目录是 按照年代 , 但同 时在后面还有另一个按主题编 排的目录 ; 而 诺顿公 司出版的 《 诺顿文学理论与 批评选集 》 更 是采用按 著者出生时间 、 现当代流 派与运动 、 文 类 、 历史分 期 、 论点与主题等五种顺 序来做目录 , 给读者的文 献搜索和整理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
[2]

1936 年的 《 飘 》 在以后的六七十年间风靡全球 , 当
时却一直被认为是通俗文学 , 登不上严肃 文学的大 雅之堂 , 在很多美国文学教材中也鲜有提及 。 因此 , 不应该用某种所谓特定的 “ 文学意义 或价值 ” 去 定 义一种文学现象 , 这种灌输的方法 使学生只知 死记 硬背 , 最终也不知文学评 价的具体标 准 , 缺乏一定 的审美能力 , 甚至造成 “语言华丽 、 情节跌宕起伏吸 引人的作品就是优秀的文学作品 ” 这样一个大误区 。 (4 ) 教师 用书 内容 刻板 , 功 利 性 过 强 近年来逐步 出现了与某 些课堂应用 型教材相配 套的教学参考书 , 如英文版教材的 翻译版本 , 但 往 往由于这种教学参考书的作者 并非原教材 作者 , 所 以对内容的曲解和断章取义 频频出现 , 有时会误导 学生和教师。 习题册类图书亦是如此。 皆因升学、 经济利益等功利性使然 , 此类图书的 出版在近几 年 大有泛滥之势 , 其中有一部分与 一定的英美 文学教 材衔接 , 很大一部分直接 与升学考试 配套 , 方向性 很强 , 形式较为单一 , 且内 容的重复率 相当高 , 不 会给读者太多发散性的思维空间 。 但 因此类出版 物 功利性强 , 社会需求量大 , 会给出 版社带来可 观的 经济效益 , 所以大有蓬勃发展之 势 , 这应该 成为出 版管理部门所慎重考虑的一个问题 。

附录方面 , 英美

教材一般都附有供人进一步阅读 和参考的 书目 ( 非 本书编写时的参考书目 ) 和与该书内容有关的网址 , 所幸这一点逐渐被中国编著者所采纳 。

二 、 国内英美文学教材编写的改进建议
1. 从具体文学史简介及文 本分析走向 文学理论
的实际应用 , 建立配套教材结构 , 渗透比较文学 改变原有的 单一的 “文学 史” 或 “文学选 读” 的 “ 经典 ” 模 式 , 借鉴国外 英 美 文 学 教 材 的 经 验 , 在教材中把文学史与文 论结合起来 , 用文学理 论来 引导教学和学习 。 这种模式不追 求多种文学 理论全 面的宏大建构 , 但会帮助读者建立一定的理论体系 , 增强读者的文学评价欣赏能力 。 或 者 , 采取配套 教 材结构模式 , 编写相对应的文学 史 、 文学选读 和配 套的文学理论等系列丛书, 互为补充, 互为参考, 也能取得相应的效果 。 文学没有国 界 , 文学教材 编写也可以 尝试打破 国界, 以文类为纲, 将小说、 诗歌、 散文、 戏剧、 传记等不同种类 、 不同 时期 、 不同国 别的作品 放在 一起进行比较 , 凸显相互间的差 异和影响 , 有 助于

45

出版发行研究
2013 年第 10 期 [email protected]
帮助读者掌握更加全景式的文学知识和概念 。 陈规 , 按照由 当代 — 近代 — 古代的顺 序来重新整 理 教材内容 , 因为时间的久远和社 会的巨大变 迁可能 会使教材与读者之间产生 断层 , 从而影 响理解 , 况 且现在的文学批评界也把 研究重心 更多地放置 在当 代文学上 。 诚然 , 这种 文学教材体 例安排可 能会造 成 “ 由难入简 ”, 割裂历史和发展规律 , 其科学性还 有待商榷 。 目录方面 , 可 以效仿一些 国外英美文 学教材的 模式 , 采用作者 、 年代 、 文类 、 批评方法等 多目录 形式使其更接近计算机的搜 索引擎 , 读 者能够从多 个关键词 、 多种角度审视教材内容或查找资料 。 正文后面提供的参考书目应该避免简单列举, 而是附带简单的介绍 , 使 学习者参照 时多一些引 导 性 , 做到有的放矢 。

2. 增加符合潮流的新元素和非文学性作品欣赏
在未来的教 材出版中应 当推陈出新 , 加大引进 和译介的力度 , 介绍更多展现英美文 学最新发展 趋 势的书籍 , 给教材注入更多的时 代元素 , 如近 年获 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 、 作品 , 让 学生感觉 到学的 不都是一些已经作古的历史 人物 , 还有很 多生活在 当代并活跃于我们中间的作家 , 这一 点尤其应该 在 统领世界当代文学潮流的美国文学教材中有所体现 。 非文学性作 品如杂志 、 电 影等大众媒 体资料虽 然远远称不上是严肃文学 , 但由于这 些资料有效 地 利用了现代化手段 , 与时代和读者的距离更加接近 , 因此普及性更广 , 渗透性更强 , 更能激起 学生的时 代共鸣感 , 也更能体现时代 特征 。 将之纳 入当代文 学的范畴将极大地丰富文学的种类 和范畴 , 真正 做 到与时俱进 。

5. 严格限制教材编写人的 层次和形式 , 防止滥
竽充数 要防止我国 英美文学教 材良莠不齐 , 必须从根 源做起 , 规范国家的职称评定体系 , 约束教师行为 , 严格限制教材编写人员的层次水平, 同时给读者、 学生以正确的心理疏导 , 使其形 成正确的读 书 、 学 习观念 。 出版社亦当严格把关 , 防 止滥竽充数 者搅 乱国内英美文学教材的出版秩序 。

3. 减少导向性和灌输性 , 放开思维空间
英美文学教 材取材于西 方 , 与我们有 着巨大的 文化历史差异 , 加之语言方面的界限 , 大部分学生 并没有能力去真正理解英语的语 言美 , 更不用 说其 跨文化方面的深层次的文化内 涵 。 因此 , 要 培养学 生从文化和文学理论入手 , 首 先在教材中 介绍西方 的各种文学思潮和文化传统 , 加上基 本文学理论 的 常识 , 再辅以文学史和作家作品 的介绍 ( 但这 部分 应略 )。 而对于作品选读 , “ 文学课程的目的在于培 养学生阅读 、 欣赏 、 理解英文原 著的能力 ” [3], 教 材 应列举文学评论界各种批评和赞 誉的声音 , 甚至不 置可否 , 给学生留下更多的空 间去自己审 视 、 体验 和评价选读文本, 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毕竟 “ 一千个人读 《 哈姆雷特 》, 就会 有一千个 《 哈 姆雷 特 》”。 “ 文学 ” 是什么 ? 没有 人能对 “ 文 学 ” 下一 个严谨而完整的定义 , 对 “ 文学 ” 界定具有不 可能 性与无限可能性 , 因此 , 也不应 用所谓 “ 放之 四海 而皆准 ” 的评价方法去禁锢文 学 , 这样的方 法是不 存在的 。

三、 结



近年来 , 英美文学教材的编写和出版硕果累累 , 但全力推动体例严谨 、 质 量高 、 可操作 性强 、 内容 丰富准确的教材的出版发 行 , 对于推 动中国的教 育 改革 , 提高全民族的文学素质仍具有重要意义 。
参考文献

[1] 韦勒克 , 沃伦 . 文学理论 [M] . 刘象愚等译 . 北京 : 三
联书店 , 1984.

[2] 胡 亚 敏 . 英 美 文 学 理 论 教 材 研 究 [J] . 中 国 大 学 教 学 , 2006 (1) : 63 [3] 高 等 学 校 外 语 专 业 教 学 指 导 委 员 会 英 语 组 . 高 等 学 校
英 语 专 业 英 语 教 学 大 纲 [M] . 上 海 : 上 海 外 语 教 育 出 版 社 ,

2000.

4. 编排顺序可以创新 , 彰显个性化 、 科学性
传统的文学 书籍基本上 都是按照时 间上的 “ 由 古至今 ” 顺序排列 , 但编者 是否可以考 虑打破这种 ( 作者 单位 : 哈尔滨 师范 大 学 西 语 学 院 )

46



  本文关键词:国内英美文学教材编写的弊病及改进建议,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328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328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2d7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