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介质转换——以《英美文学》课程为例

发布时间:2016-10-06 10:15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介质转换——以《英美文学》课程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介质转换——以《英美文学》课程为例

时间:2011-09-24作者:王红丽来源:中国论文库

字号:|

  [摘要]本文以人文素质教育的相关理论成果指导《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实践,试图践行有效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教学任务,通过准确定位《英美文学》课程中的核心人文

标签:

  [摘要]本文以人文素质教育的相关理论成果指导《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实践,试图践行有效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教学任务,通过准确定位《英美文学》课程中的核心人文价值要素,针对性采用不同授课形式,试图有效实现人文素质的三个介质———人文知识、人文素养和人文形态这三者之间的成功转换,从而达到有效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人文素质;人文素质教育;英美文学

  当前国内对《英美文学》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不是很丰富(CNKI检索,约二十余篇),这些研究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英美文学》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关系,对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所起的作用和功能;如何改革《英美文学》课程教学,达到有效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目的。

  而对后者的研究,都忽略了从人文素质教育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切入,事实上只侧重《英美文学》课程大谈教学革新,而对人文素质教育的相关理论不熟悉,也还是达不到有效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因为《英美文学》课程只是载体,目标是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如果对人文素质、人文素质教育等方面的相关理论不熟悉,就无法打通《英美文学》课程这个载体到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这个目标之间的通道,所以教学效果不明显。笔者认为这也是为什么———全国范围内的人文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多姿多彩,投入了不少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是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还是让人感到没有文化———的原因之一。因此,笔者以人文素质教育的相关理论成果指导《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实践,试图践行有效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教学任务,通过准确定位《英美文学》课程中的核心人文价值要素,针对性采用不同授课形式,试图有效实现人文素质的三个介质———人文知识、人文素养和人文形态这三者之间的成功转换,从而达到有效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教学目的。

  一、人文素质教育的入门门槛———人文知识的传授

  关于人文素质概念的界定有很多种。通常来说,“人文素质就是具有对感性生命深切的关怀,以及对个体能动性积极倡导的相对稳定的气质、修养和行为方式。包括哲学思想素质、审美素质和行为素质等方面,具体体现为一个人的思想品位、道德水准、思维方式、人际交往、情感、人生观、价值观等个性品格。”人文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优良人文素质为使命的教育类型,其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关心,学会思考,知道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以及如何培养自身的理性、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问题,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所有的人文素质教育无一不是首先从人文知识的传授开始的。“人文知识的传授是人文信息遗传的过程,通过课堂教学、专题报告、辅导答疑等平台,以及教材、音像、报刊、网络等媒介,将学生过去不了解或者没有系统了解过的人文学科的原理、范畴、观念、命题、规律、法则、案例移植到学生的认识界面,它是人文素质教育的第一道门槛和开端。”教育部2000年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文学课程的目的在于……通过阅读和分析英美文学作品,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了解。”文学反映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风俗、生活、精神、思想等,文学体现出强烈的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可以用来对学生的德行、品格、性格等进行熏陶培养。《英美文学》课程的开设为这种人文知识的传授提供了一个平台。选修《英美文学》课程的学生是来自于经贸系、工商管理系、艺术系等不同专业的学生。通过专业知识教育,他们熟悉了他们自己的专业知识,形成了他们自身专业的话语体系和所需要的素质;接触《英美文学》这门课程后,他们一下子感受到了与其专业教育完全不同的话语体系,他们了解了英美不同时期的历史、社会、文化形态、风俗礼仪等知识,于是引起了在其专业教育中不曾有过的人文心理反应。《英美文学》课程知识的传授,对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产生了一种启蒙功能。比如学习了《鲁宾逊漂流记》这部小说后,了解了17、18世纪英国的社会阶层是怎样的;各个阶层在社会中的生存状态如何;

  主人公为何要放弃安逸的中产阶级生活外出冒险;

  这种个人追求是不是代表着该时代、该国家的一种追求;进而联系到已出现新兴资产阶级萌芽的英国产生这种不安的后果,即导致了后来的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发展、对外扩张抢占殖民地等等重大事件。

  通过传授《英美文学》课程中的人文知识,使学生了解了过去没有了解过或了解不多、不深的人文现象和人文文化,使学生具备了拥有人文素质必须得具备的人文知识,引起了他们的人文反思。这个过程是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第一道门槛,对于整个人文素质教育十分重要,应该说这个环节合不合格,水平高还是不高,将直接决定人文素质教育的整体质量。

  人文知识的传授使学生获得了感受得到的知识教益,但人文知识本身并不就是现成的人文素质。人文知识是外在的认知形态,是人们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发展规律的概括,以及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经历的遭遇、构成的关系、创造的成果和积淀的经验,人文知识只是塑造文化素质的材料和通往人文素质殿堂的前庭门径。《英美文学》课程的开设,通过授课、讲解和指导阅读,向学生介绍作家、作品、思想、历史、文化等知识,只是使他们获得了人文知识,如果仅止步于此,并不能实现由人文知识向人文素养的转化,因为这些知识并不能直接转化为价值性素质。要实现有效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必须进入下一道门槛———人文素养的培植。转贴于中国论文库

 

  • ·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介质转换——以《英美文学》课程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31744

  •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317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1ac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