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马尔库塞艺术观初探.doc 全文免费在线阅读

发布时间:2016-10-31 12:06

  本文关键词:艺术对真理与幸福的承诺——马尔库塞艺术观初探,,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网友wyj199215近日为您收集整理了关于艺术对真理与幸福的承诺——马尔库塞艺术观初探的文档,希望对您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以下是文档介绍:其丰富的物质消费品,然而这些物质财富并没有给人带来真正的幸福,这个社会正“存在着最强大的早期法西斯主义的潜力”[27],它陷入到文化危机的泥潭之中。社会的“单向度”和人的“单向度”使这个社会整体处于一种病态之中,而要拯救这样一个几乎没有任何对立面的社会,只有依靠艺术与美。“艺术的使命就是在所有主体性和客体性的领域中,去重新解放感性、想像和理性。”[28]面对这样一个“一体化”的社会,艺术和美成为人类解放的第一缕曙光。马尔库塞对于艺术对抗现实与人的解放的审美倚重绝不是盲目的,在价值向度上来定位他的思想之所以是合适的,正在于这价值本身的内涵所致。黄克剑先生认为,“究元”意味的“至善”指至高的道德和充量的幸福的配称一致,“它在感性的人文世界是不可能指望全然实现的,但它的虚灵之光却永远吸引着人的向善的心灵。这确实只是一种‘应然’,但这‘应然’有其实然而本然的人性之根;它不属于经验的或感性的真实,却是与人的真切意向同在的‘虚灵的真实’”。[29]马尔库塞艺术思想所寄予的深远的人文情怀是“葆任着良知的人的生命的实践地投入”,虽然他并没有给未来社会设定一个现实的框模,但他给人类社会带来的诸多深情的提醒,使人类终究可以在一个未来社会的建构中实现自己的潜能和幸福,实现人的真正自由与解放。绝望(无助)是现世的痛苦,希望是幸福的源泉,艺术和美给人以希望。马尔库塞把希望给予了我们![1]CharlesReitz,Art,Alienation,andtheHumanities,StateUniversityofNewYorkPress,Albany,201X,p171.[2]马尔库塞:《美学方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编辑委员会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第2卷),文化艺术出版社1984年版,第441页。[3]赫伯特·马尔库塞:《审美之维》,李小兵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X年版,第196页。[4]《审美之维》,第196。[5]《审美之维》,第218。[6]《审美之维》,第111。[7]《审美之维》,第181。[8]《审美之维》,第142。[9]赫伯特·马尔库塞:《爱欲与文明》,黄勇、薛民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135页。[10]《审美之维》,第203页。[11]《审美之维》,第205-206页。[12]《审美之维》,第224页。[13]阿多诺:《当代小说叙述者的处境》,伍蠡甫、胡经之主编《西方文艺理论名著选编》(下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700-701页。[14]TimonthyJ.Lukes,TheFlightintoInwardness,London,SusquehannaUniversityPress,1985,p133.[15]《审美之维》,第185页。[16]《审美之维》,第148页。[17]《审美之维》,第146页。[18]《审美之维》,第152页。[19]《审美之维》,第13页。[20]《审美之维》,第226页。[21]《审美之维》,第30页。[22]赫伯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张峰、吕世平译,重庆出版社1993年版,第201页。[23]《审美之维》,第181页。[24]黄克剑:《审美自觉与审美形式——从西方审美意识的嬗演论作为一种价值取向的美》,《哲学研究》201X年第1期。[25]Art,Alienation,andtheHumanities,p195.[26]RichardKearney,DialogueswithContemporaryContinentalThinkers:thePhenomenologicalHeritage,ManchesterUniversityPress,1984,p73.[27]H·马尔库塞等:《工业社会和新左派》,任立编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02页。[28]《审美之维》,第197页。[29]黄克剑:《价值形而上学引论》,黄克剑《黄克剑自选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350页。

<12



播放器加载中,请稍候...
系统无法检测到您的Adobe Flash Player版本
建议您在线安装最新版本的Flash Player 在线安装


  本文关键词:艺术对真理与幸福的承诺——马尔库塞艺术观初探,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598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598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236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