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多重意识形态影响下的翻译与改写——The Harmony Silk Factory中译本研究

发布时间:2023-10-15 14:57
  马来西亚华裔作家欧大旭的英文小说The Harmony Silk Factory是东南亚英语文学的代表作,原著包含复杂而丰富的历史政治话语。2008年,我国大陆出版该书中译本《丝之谜》,译者为王丽艳。次年,台湾地区出版了署名同一译者的中译本《和谐丝庄》,内容基本与大陆译本相同,但对于大陆译本的改写内容进行了再度处理。通过对上述译介现象进行观察,笔者发现The Harmony Silk Factory在海峡两岸的译介过程中,受到了多种意识形态因素的共同作用、相互牵制,在由此形成的张力和共同影响之下,两岸译本虽然出于同一译者之手,却呈现出各自的特殊形态。基于上述观察,本文以勒菲弗尔的改写理论为切入视角,考察了多重意识形态对译本的塑形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译者个人意识形态对于反殖民诉求的强化、大陆主流意识形态对于相关历史表述和政治话语的改写,以及台湾地区主流意识形态对于译本的再处理过程。本文对操控The Harmony Silk Factory译介过程的多重意识形态因素进行辨析,不仅解释和厘清了较为复杂的相关译介现象,也丰富和细化了我们对于意识形态因素的认识,从而对于更有效地运用改写...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问题与研究方法
    三、论文框架
第一章 文献综述
    一、国内外对原著The Harmony Silk Factory及其中译本《和谐丝庄》、《丝之谜》的研究综述
    二、对安德烈·勒菲弗尔改写理论的研究文献综述
第二章 理论框架:改写理论视角下的多重意识形态探讨
    一、改写理论概述
    二、作为操纵因素的意识形态
    三、The Harmony Silk Factory译本中的多重意识形态介入
第三章 从译本后殖民诉求的强化看译者个人意识形态对译本的影响
    一、译者后殖民意识形态的表达
    二、从译本中后殖民诉求的强化看译者个人意识形态的介入
        (一)以“wayang Kulit”的翻译为例
        (二)以“batik”的翻译为例
        (三)以“joget”的翻译为例
    三、小结
第四章 从译本政治表述与历史话语看大陆中译本所受的操控
    一、南海出版社意识形态的表达:以大陆地区主流意识形态为背景
    二、从南海出版社译本的改写看大陆地区主流意识形态
        (一)以“formosa”的翻译为例
        (二)以“Manchuria”和“Manchu”的翻译为例
        (三)对涉及执政党形象和民族历史的政治表述的翻译
    三、小结
第五章 从台湾译本再处理看台湾出版社的意识形态作用
    一、台湾出版社的意识形态背景:台湾地区主流意识形态介绍
    二、台湾出版社意识形态下的译本再处理
        (一)对译者的反殖民话语的消解:对马来文化异质词的归化译法
        (二)对大陆主流意识形态下改写内容的复原:以政治表述和历史话语为例
            1.台湾译本对“Formosa”和“Manchuria”的处理
            2.对大陆译本政治表述改写的还原
    三、小结
第六章 结语
    一、研究总结
    二、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38541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38541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3c3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