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博士论文 >

当代中国网络场域主流意识形态引领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22 17:04
  关于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发展进步造成的巨大影响,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发出如此感慨:“中世纪的市民靠乡间小道需要几百年才能达到的联合,现代的无产者利用铁路只要几年就可以达到了。”(1)近20多年来,曾被称之为“信息高速公路”的互联网横空出世,凭借其更为迅捷的信息传递技术和庞杂的信息开放资源等特质席卷全球,既为现代政党和政府传播政治观点及意识形态、更好引领公众提供了便捷渠道,也带来了巨大的意识形态挑战。在由现代互联网交织构成的网络场域中,各种意识形态相互激荡博弈,你方未唱罢我便已登场,真是非议与流言齐飞,美化共粉饰一色。这种众声喧哗、竞领风骚的态势,必然影响公众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态度——既有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工作的热情支持者,也有对主流意识形态漠不关心者,更有少部分人成为主流意识形态的“专门黑”。有鉴于此,研究互联网这一特殊场域中主流意识形态引领的特征和规律,改进主流意识形态引领的方式和方法,提升主流意识形态引领的效果,已经成为当前意识形态工作不可回避的一个重大课题。我们要有信心、有智慧,不断探寻改善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工作的有效途径,用主流意识形态的无限魅力“圈粉”,在网络场域凝聚建设祖... 

【文章来源】:中共中央党校北京市

【文章页数】:18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依据
        (二)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与研究展望
        (一)文献综述
        (二)研究展望
    三、逻辑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逻辑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理论分析
    第一节 意识形态引领
        一、引领的内涵
        二、意识形态引领的内涵
    第二节 主流意识形态引领的内涵和意义
        一、主流意识形态的界定
        二、主流意识形态引领的内涵
        三、主流意识形态引领的意义
    第三节 主流意识形态引领的结构
        一、主流意识形态引领主体和客体
        二、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内容
        三、主流意识形态引领环境
        四、主流意识形态引领方法
    第四节 当代中国网络场域主流意识形态引领的内涵、结构和特征
        一、当代中国网络场域的演化
        二、当代中国网络场域主流意识形态引领的内涵和结构
        三、当代中国网络场域主流意识形态引领的特征
第二章 时代价值
    第一节 新时代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要条件
        一、有利于坚定理想信念
        二、有利于促进人民团结
    第二节 党长期执政的坚实思想基础
        一、意识形态是政党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
        二、新时代凝聚党和人民共识的需要
    第三节 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需要
        一、网络场域是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平台
        二、网络场域是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
        三、牢牢占据意识形态建设的道义制高点
第三章 经验借鉴
    第一节 中国古代主流意识形态引领的历史经验
        一、中国古代主流意识形态引领概况
        二、封建时期主流意识形态引领经验
    第二节 中国近现代主流意识形态引领的经验教训
        一、国民党
        二、共产党
    第三节 国外主流意识形态引领的深刻启示
        一、成功经验——以美国为例
        二、失败教训——以苏联、“阿拉伯之春”运动国家为例
第四章 问题与挑战
    第一节 主流意识形态自身建设滞后于时代发展
        一、理论内容解释力不足
        二、表达方式吸引力不够
    第二节 主体素质不能适应网络场域的复杂态势
        一、良莠不齐的思想政治素质
        二、教条肤浅的理论素质
        三、简单落后的技能素质
    第三节 引领方式僵化落后,实施策略缺乏系统规划
        一、网络场域多元思潮交锋,应对迟滞低效
        二、网民群体构成复杂多样,方式简单错位
        三、引领工作趋于形式应付,手段固化老套
        四、实施策略缺乏系统规划,合力难以形成
第五章 实现路径
    第一节 总体要求
        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
        三、科学分析、精准施策原则
    第二节 提升主体素质
        一、思想政治素质要过硬
        二、理论素质要完善
        三、技能素质要扎实
    第三节 创新引领内容
        一、增强引领效果的基石
        二、引领内容创新的要求
        三、理论和形式同向发力
    第四节 丰富引领方式
        一、加强顶层设计,整合多种资源,壮大引领合力
        二、广泛借鉴技巧,打造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平台
        三、巧抓主要矛盾,聚焦重点思潮、人群和平台
    第五节 完善引领机制
        一、监控研判机制
        二、运行保障机制
        三、利益诉求机制
        四、协调沟通机制
        五、评估调整机制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文化虚无主义的表现、本质及治理[J]. 孙丽珍,李泽泉.  红旗文稿. 2018(09)
[2]警惕资本逻辑影响网络舆论导向[J]. 陈联俊.  红旗文稿. 2018(09)
[3]推动理论武装走深走实走心[J]. 唐国富,张为民.  求是. 2018 (06)
[4]不断增强党的思想引领力是实现党的全面领导的内在要求[J]. 戴焰军.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8(03)
[5]让党的新闻工作优良传统代代相传[J]. 李东东.  求是. 2018 (04)
[6]苏联解体: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上的沉痛教训[J]. 郭德钦.  红旗文稿. 2018(02)
[7]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成功之路[J]. 秦刚.  求是. 2018 (02)
[8]习近平意识形态思想的整体性探析[J]. 刘希刚,王永贵.  江苏社会科学. 2018(01)
[9]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J]. 秋石.  求是. 2018 (01)
[10]西方意识形态网络渗透新态势及我国对策研究[J]. 刘永志.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7(12)



本文编号:35467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35467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de4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