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博士论文 >

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发布时间:2016-11-19 09:30

  本文关键词:中国人口年龄结构转变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东北财经大学》 2012年

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张卫  

【摘要】: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迅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然而,随着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劳动力资源优势逐渐减少。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研究所所长蔡昉就曾指出,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到2013年将不再增长,人口红利即将消失的情况下,人口结构转变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日益凸显: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严重,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出现“用工荒、用工难”等困境;与此同时,高校毕业生却出现屡屡找不到工作,就业难的情况;生育率持续下降,劳动年龄人口逐步减少,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等等。 本文正是在此背景下,首先介绍下自建国以来我国的人口转变情况,据此给出中国目前的人口年龄结构及其变化趋势。然后进一步理论分析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对中国三十年高速的经济增长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二者之间又有怎样的内在的联系,再结合拓展的索罗模型得出一个具体的理论分析框架,最后运用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中国的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对中国不同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全文分为6章: 第一章绪论,主要提出了本文的研究背景、选题意义以及文章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系统介绍国内外对人口年龄结构对经济增长的研究现状,并针对现有文献的一些不足和局限之处,提出本文的创新点。 第三章大致介绍下我国自建国以来人口年龄结构的几次转变过程及其原因,并给出几次转变过程中中国人口的具体年龄结构变化情况。 第四章较为详细的分析中国人口年龄结构转变所产生的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主要通过分析人口年龄结构转变是如何通过劳动力供给、储蓄率等途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经济发展水平。 第五章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首先根据拓展的索罗模型(即加入劳动力年龄人口影响)得到本文实证研究的理论框架,然后通过构建面板数据(Panel data)模型从动态的角度来考察我国不同地区、省份之间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研究。 第六章根据实证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全国各地区人口抚养比指标的系数普遍为负,说明人口抚养比增加,普遍会对经济发展水平带来负的影响效应。其中,西部地区人口抚养比系数较大,说明影响程度相对较高。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储蓄率系数相对较小,中部地区相对较大,东北地区次之,说明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储蓄率相对消费和出口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较其他地区小。东部地区经济水平发展较快,支撑经济发展的主要是第二和第三产业。而西部地区刚好相反,带动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是第一和第二产业。随着国家近期对中部地区的大力扶持,中部地区资本投资相对较高,人力资本投资得到显著体现,形成较高的投资和储蓄水平,尤其是安徽省,近两年发展明显。因此随着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人口老龄化问题不断加重的情况下,必然会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较为突出的负面影响。 文章的创新之处在于:第一,就国内较少的实证研究来看,大部分也是基于传统的经济计量理论为基础,采用最小二乘法来估计参数,没有对人口结构转变对经济增长的研究提供一个规范的数理推导过程。第二,国内研究而言大部分还是基于全国整体范围,对于各地区之间人口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较少,不能表现出地区之间的差异性。本文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研究全国不同地区,丰富了人口年龄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实证内容。不足之处在于:第一,变量问题,本文在进行实证研究的时候只分析了人口总抚养比和储蓄率对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人口抚养比只能从劳动年龄人口占比方面来反映人口结构的变化如何影响经济增长的,并没有体现劳动力质量的变化。这主要是由于代替劳动力质量的相关指标在学术界存在较大不同和争议,而且对于全国各个地区的相关数据也不易获取。第二,研究人口年龄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应该考虑从较长时间跨度来考察,本文由于数据可取性的限制,只研究了1995-2010年的数据,难免有失准确性。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C924.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扬;殷剑峰;陈洪波;;中国: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研究[J];财贸经济;2007年01期

2 孙祁祥;朱俊生;;人口转变、老龄化及其对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挑战[J];财贸经济;2008年04期

3 蔡昉;;未富先老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J];国际经济评论;2012年01期

4 蔡昉;;中国的人口红利还能持续多久[J];经济学动态;2011年06期

5 汪小勤;汪红梅;;“人口红利”效应与中国经济增长[J];经济学家;2007年01期

6 蔡晳,王德文;中国经济增长可持续性与劳动贡献[J];经济研究;1999年10期

7 蔡昉;;人口转变、人口红利与刘易斯转折点[J];经济研究;2010年04期

8 钟水映;李魁;;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综述[J];人口与经济;2009年02期

9 王德文,蔡昉,张学辉;人口转变的储蓄效应和增长效应——论中国增长可持续性的人口因素[J];人口研究;2004年05期

10 陈友华;人口红利与人口负债:数量界定、经验观察与理论思考[J];人口研究;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彭希哲 作者系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N];中国人口报;2005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文波;袁田田;高雨婷;林波;;农民工流动影响因素及流动效应的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2期

2 丁仁船;;安徽省劳动力需求与供给预测[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8期

3 胡明娣,成定平;个人意愿教育投资额的决定[J];安康师专学报;2002年01期

4 张少华;曹怀信;;教育投入规模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数理分析[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6期

5 朱峥嵘;;老有所养·老有所保·老有所为——和谐社会养老体系的构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6 宋立;;经济发展方式的理论内涵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路径[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7 付尧;赖德胜;;劳动力市场分割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广东、上海为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8 王建国;;中国居民健康对劳动参与的影响——基于多维健康指标的实证分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9 潘志刚;韩颖;;组合预测法在我国汽车市场需求预测中的应用[J];商业研究;2006年20期

10 朱波;周卓儒;;人口老龄化与医疗保险制度:中国的经验与教训[J];保险研究;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晨;;劳动力有限供给、有序迁移与城镇化健康发展——中国经济发展的“刘易斯转折点”讨论及启示[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吕品;林芳;;中国“人口红利”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基于储蓄和劳动力供给的实证分析[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李通屏;;从抑制消费到刺激消费——人口转变与中国消费制度变迁[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4 叶林祥;;非国有经济的成长与国有企业的民营化——以中国经济转型为背景的分析[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5 蔡昉;;人口转变、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可持续性——兼论充分就业如何促进经济增长[A];中国金融论坛(2005)[C];2005年

6 黄纪念;;人口因素与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河南)食品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崔秀梅;;市场化进程、最终控制人性质与企业社会责任——来自中国沪市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年会)暨中央在鄂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8 曲兆鹏;姜晓华;;二元性劳动力市场政策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证据(讨论稿)[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蔡文伯;王学峰;韩瑞娟;;新疆高等教育与劳动力市场变化的协调发展分析[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干春晖;郑若谷;;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演进与生产率增长研究——对中国1978~2007年“结构红利假说”的检验[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9)[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包玉香;人口老龄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汤晓莉;社会医疗保险可携带性政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李善杰;软预算约束下的宏观经济与政策实践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4 闫俊;中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5 李伟;结构化创新的理论与实证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6 刘士杰;人口转变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贾清显;中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构建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梁强;人口与经济、环境协调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唐志军;地方政府竞争下中国之“谜”的若干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0 钱明亮;中国生育率转变的人口效应分析[D];浙江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景仲;出口贸易结构升级与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戴伦阜;营口市鲅鱼圈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徐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永涛;重庆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0年

5 展迪;多元供给主体下城市居家养老照护服务产业化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6 李丽琴;中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转制成本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丁鸣杰;基于企业高储蓄的分析谈扩大消费问题[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朱秋琪;人力资本促进国际竞争力提高的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9 缪仁余;能源效率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差异性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10 何泽慧;日本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扬;殷剑峰;陈洪波;;中国: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研究[J];财贸经济;2007年01期

2 陈友华;近喜远忧的持续超低生育率——以苏州为例[J];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04期

3 朱力;论农民工阶层的城市适应[J];江海学刊;2002年06期

4 郭继强;;教化投资:人力资本投资的新形式[J];经济学家;2006年04期

5 汪小勤;汪红梅;;“人口红利”效应与中国经济增长[J];经济学家;2007年01期

6 蔡晳,王德文;中国经济增长可持续性与劳动贡献[J];经济研究;1999年10期

7 蔡昉,都阳;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趋同与差异——对西部开发战略的启示[J];经济研究;2000年10期

8 孙祁祥;“空账”与转轨成本——中国养老保险体制改革的效应分析[J];经济研究;2001年05期

9 李扬,殷剑峰;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高储蓄、高投资和中国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2005年02期

10 蔡昉;;人口转变、人口红利与刘易斯转折点[J];经济研究;2010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魁;人口年龄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D];武汉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路娜;左惠凯;张丹;;河北省人口老龄化现状分析及发展预测[J];河北工业科技;2010年04期

2 宋宗成;陕西省子长县人口现状分析和未来预测[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4期

3 刘长茂;;略述划分人口年龄类型的标准[J];西北人口;1990年01期

4 安菁春;;延边朝鲜族人口的年龄结构变动及其影响[J];人口学刊;1992年06期

5 朱庆;;人口年龄结构与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J];西安金融;2007年03期

6 武萍;白长剑;;现行生育政策的调整与选择——基于辽宁问题[J];社会科学辑刊;2008年04期

7 姜涛;;人口转变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新进展:一个综述[J];西北人口;2008年06期

8 刘士杰;张士斌;;收入、人口年龄结构和中国城乡居民储蓄[J];人口与经济;2009年05期

9 张晓青;;人口年龄结构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年05期

10 王金营;杨磊;;中国人口转变、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的实证[J];人口学刊;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进;;1949-1953年北京城市人口的增长与结构变化[A];当代北京研究(2011年第4期)[C];2011年

2 黄匡时;陆杰华;;中国人口绿色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一)[C];2011年

3 汤兆云;;风险管理中的社会协同问题——基于人口风险管理的研究[A];中国社会学会2010年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张文范;;关于发展老龄事业的若干重要问题[A];首届中国老年人才论坛论文集[C];2005年

5 王金营;戈艳霞;;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必然需要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6 孙鹏;;浅谈《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调整的社会学原因[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黄思宁;;北京市人口老龄化现状以及日本的启示[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下)[C];2011年

8 刘存娣;薛嵋;;目前老年化疗老病人的特点和护理要点[A];第四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张车伟;吴要武;;城镇劳动供求形势与趋势分析[A];首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5年

10 陈培文;;老年心理卫生与健康老龄化[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老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任德京 陈玮;[N];兰州日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徐玢;[N];科技日报;2011年

3 早报特约评论员 华东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博士 余佳;[N];东方早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王湘、黎蘅 通讯员  刘占锋;[N];广州日报;2006年

5 南方日报记者 邓红辉 谢庆裕 通讯员 邱俊 黄春红;[N];南方日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姚自琦;[N];安徽经济报;2007年

7 记者 李明 通讯员 刘占峰;[N];深圳特区报;2006年

8 华东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终身教授 桂世勋;[N];解放日报;2010年

9 胡宏桃 陈炳澍;[N];中国人口报;2007年

10 陆昀;[N];中华工商时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发展;近代河南人口问题研究(1912-1953)[D];复旦大学;2010年

2 李魁;人口年龄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D];武汉大学;2010年

3 姚引妹;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经济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4 王鑫鑫;中国人口结构变迁对收入分配的作用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5 王霞;人口年龄结构变动与中国居民消费:理论与实证[D];浙江大学;2012年

6 刘沁清;老龄化进程中的中国汇率政策[D];复旦大学;2010年

7 张鹏;中国人口年龄结构转变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8 史佳颖;中国和印度的人口转变与经济增长机遇[D];南开大学;2013年

9 王洁丹;人口死亡率水平的数量研究[D];厦门大学;2014年

10 李文星;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雪飞;成都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2 李丹圆;人口年龄结构对外贸失衡的影响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3 常永伟;北京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

4 赵力;北京市重大规划、重大政策、重大项目人口评估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5 田步伟;东北地区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陈燕华;广东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经济效应分析[D];暨南大学;2013年

7 刘云晨;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

8 马晓君;山东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9 朱铮;人口年龄结构对我国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牛永录;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就业的影响[D];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人口年龄结构转变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823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1823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c25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