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工程博士论文 >

以二苯基吖啶为给体的高效有机荧光小分子材料的设计、合成与光电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07 08:10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具有驱动电压低、响应快、亮度高等优点,近几十年来在科学界和产业界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关注。目前已经商业化的材料大多数为磷光材料,主要是含有金属Ir和Pt的配合物。这些贵金属存在储量有限、价格昂贵、专利大多为国外占有,不具备知识产权等问题。所以,开发研究不含贵金属的纯有机荧光材料对整个OLED产业具有重大意义。小分子荧光材料具有成本低、结构变化丰富、纯度高等优点。根据自旋统计规则,传统有机荧光小分子材料只能利用25%的单线态激子,按照光输出效率为20%计算,其器件的外量子效率最大为5%,这使得开发利用占比75%的三线态激子的有机小分子材料变得格外重要。目前有机荧光小分子利用三线态能量的方式主要有热活化延迟荧光(TADF)、三线态-三线态湮灭(TTA)、“热激子”和自由基发光等机制。其中利用弱激子束缚的电荷转移态实现三线态到单线态的反隙间穿越过程的TADF和“热激子”机制理论上都能实现100%的内量子效率,是利用三线态的有效途径。基于TADF和“热激子”机制的有机小分子发光材料以电子给受体基团构成的D-A型电荷转移态分子为主,通过调节给受体的吸推电子能力来实现对材料...

【文章页数】:13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有机电致发光简介
        1.2.1 有机电致发光的发展及现状
        1.2.2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性能参数
    1.3 有机荧光小分子利用三线态激子的几种方式
        1.3.1 P型延迟荧光
        1.3.2 E型延迟荧光
        1.3.3 其他的三线态激子利用方式
    1.4 有机荧光小分子电致发光材料的发展现状
        1.4.1 有机蓝光材料发展现状
        1.4.2 有机绿光材料发展现状
        1.4.3 有机红光材料发展现状
    1.5 二苯基吖啶类材料的特点及其发展现状
        1.5.1 二苯基吖啶的特点
        1.5.2 二苯基吖啶类材料在电致发光中的应用
    1.6 本论文的设计思路和主要内容
        1.6.1 研究思路
        1.6.2 主要内容
第二章 以N,N-二苯基吖啶为给体,二苯砜衍生物为受体的蓝光TADF材料的合成、表征及器件研究
    2.1 引言
    2.2 化合物的合成与结构表征
    2.3 化合物的基本性质
        2.3.1 化合物的热力学性质
        2.3.2 理论计算
        2.3.3 化合物的光物理性质
        2.3.4 化合物的电化学性质
    2.4 化合物的电致发光性质
        2.4.1 基于DPACDPS的深蓝光掺杂器件的性能研究
        2.4.2 基于DPACDBTDO的蓝光掺杂器件的性能研究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以N,N-二苯基吖啶为给体,苊并二氰基吡嗪为受体的红光TADF材料的合成、表征及器件研究
    3.1 引言
    3.2 化合物的合成与结构表征
    3.3 化合物的基本性质
        3.3.1 化合物的热力学性质
        3.3.2 理论计算
        3.3.3 化合物的光物理性质
        3.3.4 化合物的电化学性质
    3.4 化合物的电致发光性质
        3.4.1 非掺杂器件的性能研究
        3.4.2 掺杂器件的性能研究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以N,N-二苯基吖啶为给体,萘并噻二唑为受体的红光材料的合成、表征及器件研究
    4.1 引言
    4.2 化合物的合成与结构表征
    4.3 化合物的基本性质
        4.3.1 化合物的热力学性质
        4.3.2 理论计算
        4.3.3 化合物的光物理性质
        4.3.4 化合物的电化学性质
    4.4 化合物的电致发光性质
        4.4.1 非掺杂器件的性能研究
        4.4.2 掺杂器件的性能研究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实验方法与仪器
    5.1 合成和测试中所用到的试剂药品
    5.2 测试仪器和实验方法
        5.2.1 化合物的提纯
        5.2.2 质谱分析测试
        5.2.3 核磁测试
        5.2.4 元素分析测试
        5.2.5 TGA和 DSC测试
        5.2.6 紫外吸收光谱
        5.2.7 光致发光光谱
        5.2.8 电化学测试
        5.2.9 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
        5.2.10 理论计算方法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研究生期间学术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7367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gckjbs/37367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180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