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电化学活性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及其胞外电子传递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4-02-29 02:09
  电化学活性微生物将代谢产生的电子传递到胞外或从胞外捕集电子用于代谢,能够促进胞外溶解态和固态物质的氧化还原转化,在金属、碳等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以及生物能源合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目前,从环境中分离获得的电化学活性微生物大部分属于Proteobacteria门的革兰氏阴性细菌,并且关于电化学活性微生物胞外电子传递机制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革兰氏阴性菌Shewanella oneidensis MR-1和Geobacter sulfurreducens,而很少涉及到在环境中广泛存在的革兰氏阳性细菌和真菌。本论文针对革兰氏阳性细菌和真菌胞外电子传递机制研究的不足,通过从不同的环境系统中分离鉴定电化学活性微生物,探讨革兰氏阳性细菌和真菌胞外电子传递的多样性,及其在胞外固态和溶解态电子受体的还原过程中的效应,从而促进理解自然界中微生物主导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1.采用传统好氧分离技术从微生物燃料电池微氧阳极分离鉴定了 4株电化学活性细菌Bacillus sp.WS-XY1、Aeromonas sp.WS-XY2、Citrobactersp.WS-XY3和 Bac...

【文章页数】:10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1已分离报道电化学活性细菌构建的系统发育树

图1.1已分离报道电化学活性细菌构建的系统发育树

幻111等[18]通过鉴定发现从稻田土壤中分离的咖cfe/w?IR-1具??有电化学活性;Park等[19]从以乙酸为底物的微生物燃料电池阳极微生物群落中分??离出具有电化学活性的C7〇5YrWw/w6w/>Wcwm。如图1.1所示,此后,研宄者又分??离、鉴定出了近五十株电化学....


图1.3S.oneidensisMR-1(A)和G.sulfurreducens(B)通过细胞色素c进行的电子传递途径,,,

图1.3S.oneidensisMR-1(A)和G.sulfurreducens(B)通过细胞色素c进行的电子传递途径,,,

?硕士学位论文???通过免疫金标记证实了排列在G.?■鞭毛上的OmcS也能够加速固态??铁氧化物的还原。??在革兰氏阳性菌的胞外电子传递研究中,仅有Carlson等[117]报道了?Zporews??JR通过附着于细胞壁上的细胞色素c进行胞外电子传递。而更多关于革兰氏阳性??菌基....


图1.4乂0?6/办《5丨_5河11-1(3)和6:.>5?//^;7^£/此£?5(1))通过细菌鞭毛进行的电子传递途径丨118]??Figure?1.4?Electron?transfer?pathways?of?S.?oneidensis?MR-1?(a)?and?G.?sulurreducens?(b)?via??

图1.4乂0?6/办《5丨_5河11-1(3)和6:.>5?//^;7^£/此£?5(1))通过细菌鞭毛进行的电子传递途径丨118]??Figure?1.4?Electron?transfer?pathways?of?S.?oneidensis?MR-1?(a)?and?G.?sulurreducens?(b)?via??

??图1.3?iS.?oweWew治MR-l(A)和G.通过细胞色素c进行的电子传递途径[11°]??Figure?1.3?Electron?transfer?pathways?of?S.?oneidensis?MR-1?(A)?and?G.?sulfurreducens?(B)....


图2.1酵母菌在灭菌处理YPD培养基中培养12?h后的菌液上清和经灭菌处理的YPD培养??

图2.1酵母菌在灭菌处理YPD培养基中培养12?h后的菌液上清和经灭菌处理的YPD培养??

在研宄户沉办似/伙?是否具有间接胞外电子传递作用的过程中,我??们对培养至稳定期的菌液进行离心,搜集培养液上清,进行循环伏安扫描,结果??发现在无氧条件下,培养液上清在-0.4?V左右出现一对微弱的氧化还原峰(图2.1a??实线)。同时,我们对灭菌处理后的空白YPD培养基进行循环....



本文编号:39143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39143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5eb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