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伊乐藻净化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的效用和生理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4-02-21 06:41
  水产养殖过程中易发生水体富营养化,种植合适的沉水植物可降低养殖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含量,但水体富营养化对沉水植物的影响严重。本论文以水产养殖过程中常用沉水植物伊乐藻为研究对象,利用人工模拟富营养化水体长时间处理,探究水体中不同浓度氮、磷对伊乐藻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影响,分析其在正常生长过程中,对突发的水体富营养化中不同浓度氮和磷的净化效果,取得如下结果: (1)伊乐藻能够维持不同浓度富营养化水体中离子的平衡,并保持水体处于中性偏碱状态(pH为7-9)。 (2)水体中起始总氮浓度越高,伊乐藻的去除效果越明显,初始种植密度为3株/L,10周后,伊乐藻对不同处理组中总氮的去除率达72.00~91.82%;而对总磷的去除效果低于总氮,去除率最高为56.15%。 (3)水体中起始总氮浓度越高,底泥的富集作用越大,不同处理组总氮的富集率分别达到1.32%、7.31%、17.57%、20.38%和24.22%;而对各组中总磷的富集率为13.53%~21.07%。 (4)在一定范围内(TN1.0~6.0mg/L、TP0.2~1.2mg/L),随着氮、磷浓度的升高,对伊乐藻生长的促进作用越明显。 (5)在处理时...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水体富营养化
        1.1.1 富营养化的概念
        1.1.2 富营养化的现状
        1.1.3 富营养化的形成
        1.1.4 富营养化的危害
        1.1.5 富营养化的评价
        1.1.6 富营养化的防治
    1.2 水生植物在富营养化水治理中的研究
    1.3 研究意义和目的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材料
    2.2 试验设计
        2.2.1 伊乐藻对水体中不同浓度氮、磷的净化效果
        2.2.2 不同浓度氮、磷处理对伊乐藻的影响
    2.3 测定方法
        2.3.1 水土与植物体内氮、磷的分布
        2.3.2 不同浓度氮、磷处理对生物量的影响
        2.3.3 不同浓度氮、磷处理对伊乐藻几种酶活性的影响
    2.4 数据处理和分析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伊乐藻对水体中不同浓度氮、磷的净化效果
        3.1.1 伊乐藻对水体中pH的影响
        3.1.2 伊乐藻对水体中溶解氧的影响
        3.1.3 伊乐藻对水体中电导率的影响
        3.1.4 富营养化水体中伊乐藻株高的变化
        3.1.5 不同富营养化水体中伊乐藻一级分枝的变化
        3.1.6 富营养化水体中伊乐藻生物量的变化
        3.1.7 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浓度的变化
        3.1.8 富营养化水体中底泥氮、磷浓度的变化
        3.1.9 不同氮磷对伊乐藻体内总氮和总磷的影响
    3.2 不同浓度氮、磷处理对伊乐藻的影响
        3.2.1 对株高增长的影响
        3.2.2 对节间生长的影响
        3.2.3 对一级分枝形成的影响
        3.2.4 对分枝长度增长的影响
        3.2.5 对单株鲜重增加的影响
        3.2.6 伊乐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
        3.2.7 伊乐藻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
        3.2.8 伊乐藻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
        3.2.9 伊乐藻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
第四章 讨论
    4.1 伊乐藻对不同氮、磷浓度富营养化水的净化作用
        4.1.1 不同浓度富营养化水体中伊乐藻的生长状况分析
        4.1.2 富营养化水体中物理因子的变化
        4.1.3 伊乐藻对不同浓度富营养化水体中总氮、总磷的净化效果
    4.2 不同浓度氮、磷处理对伊乐藻的影响
        4.2.1 生长状况受不同浓度氮、磷的影响
        4.2.2 各项生理指标对不同浓度氮、磷的响应
第五章 结论
    5.1 伊乐藻对不同氮、磷浓度富营养化水的净化作用
    5.2 不同浓度氮、磷处理对伊乐藻的影响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本文编号:39051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3905191.html

上一篇:汽车生产系统碳排放源识别及其量化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189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