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ng(9) "fieldbody"
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生态经济论文 >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保障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5-04-07 17:13

 

【摘要】 当前我国的经济建设正蓬勃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正受到资源环境的双重压力。“高排放”造成的环境问题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更是让生活其中的人们苦不堪言;“高消耗”造成的资源浪费严重制约经济的持续增长,并威胁着国家的经济安全。审视我国资源环境目前遇到的问题,不光是需要我们转变发展方式,由以往的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继续优化升级,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要将环境保护资源节约提到一个战略高度上来,把环境保护的理念贯穿于生产、流通、消费的各个环节,不断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防止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而这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循环经济应运而生。沿着循环经济的轨道发展,是达成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共赢的战略决策。循环经济法律法律能够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有效的规制和指引,是我国循环经济得以发展的前提。本文的目的是总结中国的循环经济法律制度的现状和基本的缺陷,比较国外循环经济法律制度的成功经验,希望对循环经济法律制度的完善作出了贡献。本文的第一部分是通过对循环经济的历史背景以及内涵介绍分析的基础之上,提出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之所在;本文的第二部分介绍了我国循环经济的立法进程,对我国循环经济法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在归纳我国循环经济法律建设已取得的成就基础上指出我国循环经济法律的现存问题;本文的第三部分是通过对发达国家在循环经济方面的立法以及实践经验予以介绍,分别列举了德国、日本、美国等国家或地区的循环经济法制建设情况以及发展经验,为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借鉴依据;本文的第四部分提出了相关法律机制来确保我国的循环经济的有效运行,提出我国在循环经济的立法、执法、司法以及循环经济法律监督机制上不断完善的具体做法以及措施,以期对我国循环经济法律的不断完善的基础之上更好地推动我国循环经济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 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法,立法进程,制度剖析,循环经济法律保障机制,生态经济发展规划论文 
 


一、循环经济的一般性问题


(一) 循环经济的历史考察
21 世纪以来,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目标基本完成,基本实现了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进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加速期这两步目标。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 21 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指明了我国未来发展的前进方向。总体上说,跨入 21 世纪后,我国加快了发展步伐,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逐步提升,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步伐加快,“十一五规划”中拟定的发展目标得以提前实现。在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方面取得初步成效。将可持续发展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又提出了重要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坚持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使得可再生能源的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要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生态文明的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①。2004 年 3 月,胡锦涛同志在中央环境工作会议上指出,处理好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一定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在全社会形成资源节约的意识;温家宝总理强调,要坚持发展与保护的同时,节约资源放在首位,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2004 年 4 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开展资源节约活动的通知》,决定 04-06 年在全国范围开展资源节约活动,在三年内力使建设资源节约社会工作取得实效,以便更好地解决我国目前面临的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
……….


(二) 循环经济发展的必要性分析
建筑业、化工、汽车产业等都是我国快速发展的产业,同是也都是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近年来,我国对能源的进口程度日益加深,特别是石油,2012 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程度已经达到 56.4%。而照此计算,,到了 2020 年,我国在石油进口方面的对外依存程度将达到 60%以上之多。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日益加深,我国经济更容易受到国际经济的影响。当前时期,能源更是成为各国交流合作或者竞争谈判的重要标的,而正因为这样,发展循环经济确保我国经济安全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人类活动必须遵循两个生态学规律,即生态承载力和环境容量。否则就会影响环境公平,进而造成环境破坏、资源枯竭等问题,甚至危害人体生命健康、财产安全、经济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威胁国家乃至世界的环境安全。而循环经济是秉承着这样的一个发展理念,即实现人类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方式,为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它通过自然界物质资源以及能量的有效循环流动,减少环境破坏以及资源浪费。从这点上说,循环经济能够最大限度的实现环境公平和环境安全。
……..


二、我国循环经济法律制度概况


(一)我国循环经济立法历程
在 1973 年全国第一次环境保护的会议上,国家计划委员会拟定《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试行草案)》提出努力改革生产工艺,不产生或者少产生废气、废水、废渣,提出“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 32 字方针①。自从 1979 年以来,在我国的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方面已有由全国人大制定的19 部法律,国务院颁布的 30 余部行政法规,国家环保总局等行政部门制定的 70余部部门规章,地方政府制定的 900 余件法规和规章,同时还有 400 个全国性环保技术标准②;这些法律法规有不少与循环经济有关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 25 条规定:“新建工业企业和现有工业企业的技术改造应当采用资源利用率高,污染物排放量少的设备和工艺,采用经济合理的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和污染物处理技术”③可见我国环境保护法已经体现了循环经济的相关精神,只是没有明确提出如何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具体做法④。1996 年 5 月,关于企业清洁生产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修订时做出了相关规定;1996 年 8 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规定要采用能耗少、污染排放量少的清洁生产工艺。1999 年国家经贸委发布《关于实施清洁生产示范点的通知》,相关试点省市也纷纷出台地方性的清洁生产政策,来为本地区清洁生产实践活动保驾护航。2000 年《大气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均规定:企业需要实施资源利用率高、环境污染排放量少的清洁生产工艺。但上述文件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循环经济法律规范。
………


(二)我国循环经济法律制度缺陷分析
我国当前的循环经济立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循环经济理念,总体来说仍然是比较狭隘,我国环境立法尚未进入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一体化的阶段。有关循环经济的规定,以《清洁生产促进法》和《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为代表的几部新近立法中体现了循环经济理念,但关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结构合理布局;资源综合利用、产品清洁生产、生活中绿色消费的“减量化”理念的地位并没有得到应有提升。环境立法仍然停留在“先污染后治理”的阶段,注重污染产生后的处理过程。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上,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预防思想,要求预测评价经济活动对于环境不良影响并设计相应防治环境污染设施,但是本质上并没有将环保真正融入经济发展和消费的血脉之中。除了《清洁生产促进法》专门体现了循环经济的思想外,我国相关法律规范还是显得比较零散的散见于其他法律文件中,缺乏体系化思维以及制度性的有效设计,并未形成一套从全局上统领并指引循环经济发展的体系,缺乏循环型社会的综合性法律,作为单向法的《清洁生产促进法》无法从全局角度带领整个社会向循环型社会进发,因此,一部综合法性质的循环经济法律规范的出台十分必要。
……..


三、国外循环经济法律制度以及实践经验.....10
(一)主要发达国家循环经济法律制度 ........... 10
1.德国 ....... 10
2.日本 ....... 12
3.美国 ....... 14
(二)主要发达国家先进经验对我国循环经济法律制度的启示 ......... 15
四、保障我国循环经济法律有效运行的相关措施........18
(一)发展循环经济立法方面的完善 .... 18
(二)循环经济执法保障机制的完善 .... 21
1.加强执法制度建设,提高执法能力 ........ 21
2.建立综合执法机制 .... 22
3.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促使政府转变职能 .... 22
(三)循环经济司法保障机制的完善 .... 23
(四)循环经济法律监督机制的完善 .... 24


四、保障我国循环经济法律有效运行的相关措施


(一) 发展循环经济立法方面的完善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其重大创新就在于它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核心内涵,解决了必须要发展、为什么发展以及如何发展等重大问题,明确增长和发展的关系①。科学发展观要求可持续性的经济发展,发展要在当代人需求满足的基础之上,也要满足子孙后代的需要,不能无限制的发展。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就是要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之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使得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从整体上对经济发展趋势进行把握。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求发展注重持续和长远获利,不可以只顾当前不思未来。也就是说,当前社会的生产和生活都不允许对于未来的生活状态造成损害。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美丽中国的中国梦,就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坚持发展循环经济。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找准两者间的辩证统一关系,让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之前得到良性发展、又好又快的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旨意。因此,一定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在科学发展观的原则指引下,制定循环经济法律法规,坚持循环经济立法的科学性、前瞻性。
……...


结 论


发展循环经济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普遍选择,我国也应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一种绿色发展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环保,贯彻了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可使得我国的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强调是强调生产消费的环保模式,倡导在经济建设、社会建设的同时保护自然环境,不仅是当代人民能够共同享有发展的成果,更为子孙后代的未来预留更大的发展空间。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循环经济已在促进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不断完善循环经济法律制度,能够很好地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尽管我国目前的循环经济法律制度没有充分展现循环经济的理念,相关的专项立法呈现空白,法律规定的可操作性比较差,与循环经济基本法律相配套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备,尚未形成统一的法律体系,但是这些不足也正为我们指明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促使我国循环经济法律的不断完善。本文经过对国外各个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法律制度进行对比研究,不断剖析得出我国完善循环经济法律制度的必要性,并拟提出符合适合我国国情的循环经济法律的完善措施。我国应该在循环经济法的立法方面注重循环经济法律制度的可操作性、尽快建立循环经济促进法相配套的各项法律法规;在循环经济法的执法方面注意转变观念、明确职责、提高执法能力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政策上的支持;循环经济法的司法保障方面要完善循环经济的民事、刑事以及公益诉讼制度,为循环经济法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司法保障;在循环经济法律监督中不断创新,通过各种循环经济的法律保护机制,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
…………

参考文献:

[1] 付晓松.  论循环经济立法的完善[J]. 西安社会科学2012(01)
[2] 徐伟敏.  德国废物管理立法的制度特色与启示[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05)
[3] 孙佑海.  循环经济法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制度论纲[J]. 法商研究2007(03)
[4] 吕忠梅.  循环经济立法之定位[J]. 法商研究2007(01)
[5] 李娅.  德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及我国的路径选择[J]. 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05)
[6] 孙佑海,程贞,李丹.  中国应当制定什么样的循环经济法[J].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2006(04)
[7] 晋海.  日本循环经济立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03)



本文编号:194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engtaijingji/194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5c7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