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生态经济论文 >

鄱阳湖区域的生态经济走廊建设以及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5-03-29 18:00
    
    关键词:鄱阳湖区域,生态经济走廊建设,可持续发展,生态经济区走廊论文
 
    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北部,南北长173公里,东西最宽处达74公里,平均宽16.9公里,湖岸线长1200公里,湖体面积3583平方公里(湖口水位21.71米),平均水深8.4米,最深处25.1米左右,容积约276亿立方米,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泊。它承纳赣州、抚河、信河、饶河、修河五大河。
    它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划定的全球重要生态区,承担着调洪蓄水、调节气候、降解污染等多种生态功能。鄱阳湖是长江的重要调蓄湖泊,年均入江水量约占长江径流量的15.6%。鄱阳湖水量、水质的持续稳定,直接关系到鄱阳湖周边乃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用水安全。
    鄱阳湖还是世界著名的候鸟栖息地,这里栖息着310多种湿地鸟类,占跨国候鸟保护协定中全部种属的50%以上。
    鄱阳湖自然资源有以下几个特点:
    1.鄱阳湖流域地处东亚季风区,属于亚热带温暖湿润气候,气候温和,雨量丰沛,水热基本同期,无霜期近300天,适合水稻等多种高产作物生长。鄱阳湖流域自古以来号称“鱼米之乡”,是江西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是我国和江西省主要商品粮、油、棉、鱼生产基地
    2.鄱阳湖湖区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7℃左右;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1400~1700毫米。湖内共有鱼类90多种,其中经济价值较大的有鲤、鲫、鲢、鳙、青、草、鳡、鲌等10余种,年产量达2550万公斤以上。此外,还出产众多的贝类、虾、蟹、水禽、莲藕和湖草等水生动、植物.
    出露的洲滩湿地面积达2,787平方公里,为中国其它诸湖所罕见。鄱阳湖生物资源十分丰富。湖中有水生植物102种,隶属于38科;鱼类122种,分属于23科;保护区有鸟类280余种,分属17属51科,其中水鸟115种,约占全国225种水鸟的51%。
    3.鄱阳湖是江西的母亲湖,不仅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和淡水资源,而且养育着湖区周边地区近千万的人口,在江西整体发展战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4.鄱阳湖具有独特的湿地资源、生物资源、生态资源和极具特色的生物多样性。鄱阳湖湿地是我国东部地区最典型的湖泊湿地,也是世界瞩目和关注的重要湿地,它们对中国乃至全球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国务院已于2009年12月12日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省第一个纳入为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是江西发展史上的重大里程碑,对实现江西崛起新跨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以江西鄱阳湖为核心,以鄱阳湖城市圈为依托,以保护生态、发展经济为重要战略构想,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经济示范区和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先行区。
    一、区域定位
    根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定位是:
    1.建设全国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示范区
    2.建设长江中下游水生态安全保障区
    3.加快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带动区
    4.国际生态经济合作重要平台
    二、战略目标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规划近期为2009年至2015年,远期展望到2020年。2009年—2015年的任务是创新体制机制,夯实发展基础,壮大生态经济实力,初步形成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新模式;到2015年实现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位居全国前列,率先在欠发达地区构建生态产业体系,生态文明建设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到2020年,构建保障有力的生态安全体系,形成先进高效的生态产业集群,建设生态宜居的新型城市群,为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良好基础。
    三、具体措施
    ――保护生态环境,创建一流生态文明示范区。
    主要是实施“绿色生态江西工程”,以水污染治理为重点,推进污水达标排放工程,制止非法采砂工程,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程,节能降耗减排工程,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及湿地保护工程,血吸虫病防治工程等建设。同时,大力推进鄱阳湖生态水利枢纽工程的前期工作。
    ――加快经济发展,使环鄱阳湖区成为江西崛起的带动区。主要是大力发展新型工业、生态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积极有序推进昌九工业走廊建设;积极推进生态工业园区建设。
    ――加强城乡统筹,使环鄱阳湖区成为江西城乡协调先行区。合理发展大、中、小城市,逐步形成以产业为基础、功能互补、空间布局合理的环鄱阳湖城市群;继续落实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各项政策措施,形成稳定、健全、高效的工作机制。
    ――建立生态文明与经济文明高度统一的长效机制。科学制定规划,指导生态经济区建设;加强立法,制定和完善加强鄱阳湖保护治理、促进经济开发等方面的法规;制定新型产业发展的政策导向,分行业制定鼓励、限制、禁止发展的产业目录;利用财政转移支付,加大对生态保护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力度。
    四、现行意义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核心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并在此基础上提升物质文明水平。
    加快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有利于探索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新路,有利于探索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的新模式,有利于构建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实施的新支点,有利于树立我国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新形象。国务院指出,要把鄱阳湖区生态经济区规划的实施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贯彻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保护鄱阳湖“一湖清水”的重大举措,促进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推动这一地区科学发展。国务院要求,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要以促进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为主线,以体制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途径,加快发展步伐,努力把鄱阳湖地区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经济示范区。
    许多时候,我们将大自然的馈赠视作理所当然,却忽略了生态环境本身的价值。1997年,一个由13位生态学家、经济学家和地理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对生态系统的一系列功能作出了价值评估,得出的结论是:自然提供的服务和经济价值总计约为每年33万亿美元!这一数字,几乎与全球每年的总产值相当。从这个角度来看,所谓“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方式,即使在经济上也是得不偿失。
    如果把目光投向过去,灿烂的中华文明,发源于生态良好的黄河、长江流域;丝绸之路上楼兰古国的消逝,很大程度是由于生态破坏和环境恶化。1998年的南方大洪水,与长江中上游森林的严重破坏密不可分;频频发作的沙尘暴,也跟植被的破坏息息相关。生态问题,不仅关系局部的花好月圆,更关系到人类文明的兴衰;不仅是一个经济技术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
    当然,强调保护生态,并不意味着要守着“金山”受穷。无论是经济尚处落后地位的江西,还是置身发展中国家行列的中国,发展依然是第一要义。在这一过程中,如何把经济的发展建立在生态环境可承受的基础之上,不仅考验着执政者的认识水平,也检验着执政者的政治伦理。
    发展鄱阳湖的生态经济,必须把具体措施落实到实处:第一,保护生态环境,建立“绿色生态江西工程”;第二,加快经济发展,使环鄱阳湖区成为江西崛起的带动区。主要发展工业园区等;第三,加强城乡统筹,使环鄱阳湖区成为江西城乡协调先行区;第四,建立生态文明与经济文明高度统一的长效机制。科学制定规划,指导生态经济区建设。
    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是长江中下游重要的生态功能区。保护鄱阳湖对保护长江水质安全、湿地安全有着重要作用,而良好的生态是最大的财富。
    建筑工程学院工程管理081班
    6002308024
    刘珊+作业1


本文编号:188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engtaijingji/188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3f6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