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新经济论文 >

从国际贸易壁垒角度来探讨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区域分布

发布时间:2023-03-04 19:30
  随着国家区域开发战略的兴起,以及国内外宏观经济的变化,东部地区贸易出口企业转移到邻国和中国中西部。这些变化在我围对外贸易区域分布中是怎么体现的?在这一过程中,我国对外贸易结构作为一个系统是如何相互影响的? 本文提出的问题包含了三层要求。第一,研究范围定位为区域,而不是全国或者某个单一区域。第二,因为涉及到区域比较,所以研究方法不能是传统对外贸易结构中单一、分离的指标,而是能够串联起来的、可以在各区域、各种贸易方式、各类类型企业、各种行业进行比较的指标;第三,研究对象是全国各个区域的对外贸易。 本文试图从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在东部、中部、西部的分布比较,各类企业在东部、中部、西部的分布情况,以及它们在这些区域中的对外贸易能力联系和比较,将传统的单一对外贸易结构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研究。 若要对对外贸易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则必然要建立一个通用的指标。这要求本文的指标必须从微观层面的企业出发。 纵观20世纪70年代开始兴起的新经济地理学,尤其是Dixit-Stiglitz的垄断竞争模型发表后,它在规模经济、生产要素流动和运输成本这三个层面讨论产业在区域集聚,各种微观层面的模型有了蓬勃的发展。总的来...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问题的提出:为什么研究对外贸易的区域分布?
    2. 对问题本身的探讨
    3. 文献综述
        3.1 有关对外贸易的文献综述
        3.2 有关区域发展的文献综述
        3.3 新经济地理学中"边界效应"和距离因素的文献综述
    4. 研究方法,创新之处,文章结构
第1章 我国对外贸易区域分布的概述
    1.1 对外贸易结构的几个重要概念的界定
    1.2 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概述
        1.2.1 从贸易方式角度看我国对外贸易情况
        1.2.2 从分企业性质角度看我国对外贸易情况
        1.2.3 从贸易方式—地区角度看我国对外贸易情况
        1.2.4 从企业—地区角度看我国对外贸易情况
第2章 计量模型和数据
    2.1 基本模型
    2.2 用贸易自由度替代距离
    2.3 数据来源
        2.3.1 模型中的6个指标,以及对应的统计涵义
        2.3.2 模型数据及其来源
第3章 计量结果及分析
    3.1 计量结果
    3.2 对计量结果的整理和分析
        3.2.1 第一层次研究:不同贸易方式比较,不同性质企业比较
        3.2.2 第二层次研究:各类贸易方式和不同性质企业的区域比较
        3.2.3 第三层次研究:不同贸易方式和不同性质企业的比较
    3.3 对计量结果相关性的再研究
    3.4 结论
第4章 对计量结论的经济学解释
    4.1 为什么西部地区的国际贸易壁垒最低?
        4.1.1 经济政策倾斜,以及贸易"出走"机遇
        4.1.2 特殊的地缘位置:运输成本低
        4.1.3 "西三角"出口加工贸易区的建立
        4.1.4 国家对边境贸易的鼓励
    4.2 为什么贸易活动倾向于向国际贸易壁垒最高的中部地区转移
        4.2.1 流动人口转移到哪里?
        4.2.2 东部地区生活成本剧增
        4.2.3 东部地区企业成本大幅提高
第5章 政策建议
    5.1 保障流动人口的利益,改革户籍制度
    5.2 改善出口企业对外贸易的外部环境
    5.3 各地政府做好产业承接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7548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tj/37548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8d9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