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新经济论文 >

资源型城市绿色GDP核算研究——以陕西省榆林市为例

发布时间:2020-08-03 06:48
【摘要】:根据联合国制定的SEEA2003核算体系的方法,对我国城市社会经济核算体系进行纠正,提出了榆林市的绿色GDP(GGDP)核算模式。对2001—2006年榆林市传统GDP及GGDP核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2001年以来,榆林市GDP分别在129.31×108~439.48×108元之间,GGDP则分别在55.02×108~329.90×108元之间,各年度GGDP/GDP(%)分别在42.55%~75.07%之间;②自2001年以来,榆林市的土壤资源、林木资源、水资源以及矿产资源的变化,致使GGDP/GDP产生了较大的变化,其中资源消耗账户中土壤资源的耗减成本是GG-DP核算的最大贡献因子;同时,资源消耗账户占GDP比重处于24.74%~57.20%之间。③环境质量退化账户主要是由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工业固体废弃物污染以及环保人员支出等构成,自2001年以来除工业固体废物污染持续保持较高比例外,其它污染成本基本保持均衡,其占GDP的百分比处于0.20%~0.29%之间。
【图文】:

榆林市,环境质量,基本构成,成本


成本的核算结果显示是不断增加的, 2006年突破了千万元大关。环境质量退化账户成本核算结果表明,在四项污染物排放的污染成本中,其贡献率构成逐渐走向均衡,历年污染物成本构成如图1所示, 2001年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工业固体废物和环保工作支出4项成本构成为58·20: 4·06: 35·69: 2·05,水体污染与工业固体废弃物污染所占比例明显较高; 2006年的构成情况为17·25: 8·55: 61·28: 12·92,除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继续保持较高比例外,其它污染成本基本保持均衡。表5 榆林市2001—2006年环境质量退化账户成本核算(单位: 104元)Table 5 Environmental degeneration cost ofYulin from 2001 to 2006年份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工业固体废物环保工作支出工业废水SO2烟尘粉尘冶炼渣粉煤灰煤矸石炉渣其它渣环保人员费用2001 1 819·06 107·80 10·30 8·84 18 484·5 302·2 145·5 165·45 63·942002 1 346·06 182·76 9·98 7·03 28·5 534·0 1 068·7 147·25 177·75 248·492003 1 360·01 371·38 13·78 8·90 26·5 594·9 1 263·9 184 191·25 348·122004 781·32 460·05 21·14 12·98 21·75 706·5 1 443·5 189·93 2 444·4 564·292005 1 048·67 674·99 34·13 24·56 17·25 764·7 1 624·9 220 4 056·2 746·332006 1 458·27 675·55 27·80 19·43 17·25 530·7 3 332·4 166 1 133·6 1 091·6图1 榆林市2001—2006年环境质量退化成本基本构成Fig·1 The structure ofYunlin’s environmental degeneration cost3·3 绿色GDP核算结果分析榆林市2001—2006年绿色GDP的核算结果如图2所示。从GGDP总额上来看

绿色GDP,榆林市


Fig·1 The structure ofYunlin’s environmental degeneration cost3·3 绿色GDP核算结果分析榆林市2001—2006年绿色GDP的核算结果如图2所示。从GGDP总额上来看,呈逐  图2 榆林市2001—2006年绿色GDP核算结果Fig·2 TheGGDP ofYulin from 2001 to 200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杨友孝,蔡运龙;中国农村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可持续性评估——SEEA方法及其应用[J];地理学报;2000年05期

2 王丽霞,任志远;初探绿色GDP核算方法及实证分析——以山西省大同市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05年02期

3 于谦龙;王让会;张慧芝;李凤英;黄青;黄俊芳;;新疆绿色GDP的核算与分析[J];干旱区地理;2006年03期

4 陈源泉;高旺盛;;基于农业生态服务价值的农业绿色GDP核算——以安塞县为例[J];生态学报;2007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瑞亮;武汉市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环境影响评价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9期

2 史宝忠,候晨涛;黄土高原绿色建筑体系评价指标体系[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1年04期

3 桑燕鸿;吴仁海;陈新庚;;绿色GDP核算方法初探[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5年06期

4 王红;刘建德;李杰;;利用弹性理论进行建筑生态环境空间预测分析——以贵州省黔东南侗族村镇建筑为例[J];城市规划;2005年12期

5 郑平建;近年来自然地理研究综述[J];滁州师专学报;2004年02期

6 许学工,后立胜,林辉平;基于比较优势的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区划[J];地理学报;2002年04期

7 蔡运龙,李军;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的度量——一种显示过程的综合方法[J];地理学报;2003年02期

8 刘彦随,王大伟,彭留英;中国农业地理学研究的进展与趋向[J];地理学报;2004年S1期

9 叶岱夫;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与可持续发展的相互作用机理初探[J];地理研究;2001年03期

10 徐中民,张志强,陈东景;环境经济帐户的研究综述[J];地球科学进展;2003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玉林;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农业机械化[D];中国农业大学;2001年

2 左伟;基于RS、GIS和Models的区域生态环境系统安全综合评价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3 董宪军;生态城市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4 王顺久;水资源开发利用综合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5 徐建中;我国矿业资源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3年

6 杨涛;经济转型期农业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3年

7 鲁成树;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的土地利用规划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8 周上游;农业生态安全与评估体系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4年

9 刘启波;绿色住区综合评价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10 徐晓霞;中原城市群城市生态系统分析、评价与城乡一体化调控[D];河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哲;基于区域PRED系统的可持续度模型研究——以民丰县为例[D];新疆大学;2001年

2 翟俊;水污染控制规划地理信息系统模型库研究[D];重庆大学;2001年

3 李宏;环境经济损失评估方法体系研究[D];重庆大学;2001年

4 何念鹏;农牧交错区乡村生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5 陈楷根;区域环境承载力理论及其应用[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6 唐蜀川;耕地分等定级研究与基本农田保护区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D];浙江大学;2002年

7 刘京;基于RS与GIS的土地利用/覆盖及其生态环境质量评价[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2年

8 陈旭东;重庆市生态环境现状分析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9 李成茂;密云水库集水区可持续发展评价及其调控对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3年

10 李娟;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夏万军,陈先玉;绿色GDP核算探讨[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2 胡鞍钢;我国真实国民储蓄与自然资产损失(1970—1998)[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3 李健,陈力洁;论“绿色GDP”核算体系及其面临的问题[J];北方环境;2005年01期

4 李红继;可持续环境与自然资源发展核算[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3年02期

5 王德发,阮大成,王海霞;工业部门绿色GDP核算研究——2000年上海市能源—环境—经济投入产出分析[J];财经研究;2005年02期

6 谢诗芬;公允价值计量:中国引入绿色GDP理念和环境会计审计的重要前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4年01期

7 温宗国,张坤民,杜斌;现行GDP核算体系的缺陷及其修正——方法学与案例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8 王礼茂,郎一环;中国资源安全研究的进展及问题[J];地理科学进展;2002年04期

9 王丽霞,任志远;初探绿色GDP核算方法及实证分析——以山西省大同市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05年02期

10 赵跃龙,张玲娟;脆弱生态环境定量评价方法的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1998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许健民;黄河三角洲(东营市)湿地评价与可持续利用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彦明;;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财政政策:介入方式[J];经济研究参考;2011年30期

2 张旭光;;放胆先行先试 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J];前进;2011年07期

3 彭会军;关继荣;;英、法、德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考察报告[J];宏观经济管理;2011年08期

4 张伟;;河北省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J];科技资讯;2011年19期

5 祝福恩;马丽娟;;资源型城市解决民生问题的路径及对策——以黑龙江省鹤岗市为例[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1年08期

6 孟士翔;;我国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途径研究[J];北方经济;2011年10期

7 张志军;;国外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成功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能源技术经济;2011年03期

8 汪陈友;;资源型城市转型视角下的中小企业成长策略[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9 刘义文;;我国资源型城市发展转型的路径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9期

10 胥建明;;白银市经济转型问题探讨[J];发展;2011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明峰;;基于循环经济的资源型城市产业体系探讨[A];2004“安徽制造业发展”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2 齐建珍;;资源型城市转型学[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3—2004年度)[C];2003年

3 于文远;;产业集群在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中的作用浅探[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前言[A];第二届全国微生物资源学术暨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运行服务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5 武晓敏;;实现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以蔚县为例,浅谈煤炭资源型城市的转型[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6 申永顺;闫欣欣;;资源型城市城镇化战略选择初探[A];新型工业化道路与城市发展模式及途径——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30分会场论文集[C];2003年

7 苏元文;王书田;;论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发展[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8 朱明峰;;新型工业化是实现资源型城市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A];2004“安徽制造业发展”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9 张忆川;刘延龙;赵雨昕;;资源型城市的现状及转型的对策建议[A];黑龙江省林业经济学会2004年年会暨第四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张平宇;;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战略问题及对策——阜新案例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殷春永;资源型城市沉重的问题仍然沉重[N];中国改革报;2005年

2 高文书;资源型城市就业难的原因[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3 赵凤莉;“358”促资源型城市成功转身[N];中国化工报;2008年

4 娄底市委书记 林武;以思想大解放推动资源型城市大发展[N];湖南日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高慧斌;转型:资源型城市在困境中崛起[N];辽宁日报;2008年

6 乌海市市委书记白向群市委副书记、代市长 侯凤岐;推进资源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N];内蒙古日报(汉);2008年

7 本报记者 蔡菡 肖昌琦;徐州资源型城市靓丽转身[N];徐州日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艾芳;旅游业为资源型城市转型增光添彩[N];经济日报;2008年

9 甘肃省金昌市委书记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郑玉生 金昌市委副书记 市人民政府市长 张令平;资源型城市怎样实现成功转型?[N];中国环境报;2008年

10 本报特约通讯员 逯德忠 万盛区委书记 向涛 万盛区人民政府代区长 潘毅琴;万盛:探索资源型城市转型之路[N];重庆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雨潼;我国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2 姚玉舟;资源型产业集群模式选择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3 李咏梅;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新疆大学;2005年

4 徐向国;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转型进程与测度体系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5 吴春莺;我国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6 康银劳;基于自组织建模的成都GDP增长及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7 吴前进;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理论与模式优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8 王川红;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协调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9 吴奇修;我国资源型城市竞争力的重塑与提升[D];中南大学;2005年

10 赵景海;我国资源型城市空间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晓咏;典型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2 李波;煤炭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3 程建方;当代中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D];山东轻工业学院;2011年

4 王景新;低碳经济条件下我国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1年

5 翟新丽;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6 王华锋;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趋势与绩效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7 刘姗姗;资源型城市焦作产业转型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8 李喜云;我国煤炭资源型城市节能减排评价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9 司帆;资源型城市科学转型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10 郭莹;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792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tj/27792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9f1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