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银行论文 >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改革及其对中国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4-10-13 16:58

【摘要】 全球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国际货币体系。只有国际货币体系机制完善、运行良好,才能为各国贸易的互相往来、资金的跨国流动以及国际收支的调整提供必要的环境和条件。自从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牙买加体系走上了历史舞台,但是在牙买加体系下美元泛滥,全球流动性过剩,汇率安排较为混乱,国际货币体系缺乏完善的运行机制和有序的运转环境。当前,经济形势较为严峻,急切需要对现行国际货币体系进行改革,以为全球经济的再平衡和增长提供必要基础:一方面,发达经济体为复苏经济推行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虽然带来了其经济的明显回升,但也进一步加剧了美元贬值、全球流动性过剩,使全球资本涌向经济较为稳定的新兴市场国家,导致新兴市场国家资产价格一路上升,经济面临泡沫的风险;另一方面,美国等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国家”不断“去工业化”、实施“经济虚拟化”,而中国等“外围国家”向“中心国家”输出商品和服务的国际分工格局,也难以实现全球经济的平衡增长。本文从介绍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基本内容出发,对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弊端、以美元作为核心国际货币的稳定性以及未来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趋势和改革路径进行了分析。最后,对中国如何参与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提出了适当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国际货币体系; 内在缺陷; 改革; 中国; 


第 1 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货币体系。良好的国际货币体系能够为资本的国际流动、贸易的正常进行、国际收支的平衡提供必要保证。自从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牙买加体系走上了历史舞台,但牙买加体系下美元泛滥,全球流动性过剩,汇率安排较为混乱,国际货币体系缺乏完善的运行机制和有序的运转环境。 

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本症结在于以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而美国实施的不合理的宽松的国内货币政策则是危机的直接原因。上世纪80年代,美国开始推行金融自由化,放松金融管制,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而2001年,为了刺激受到互联网泡沫破灭冲击的国内经济,美国开始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不断下调利率,低利率与过剩流动性的组合极大地鼓励了金融市场上的投机行为,大量资金涌向股市和房市,拉动资产价格一路上涨。在财富效应的影响下,美国人开始超前消费,负债不断增加。而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下,美元核心本位币的特殊地位使美国只要开动印钞机就可以轻松偿还债务,然而美元的过量发行造成了大量资金外流,导致全球流动性过剩,最终爆发了全球金融危机。危机后,美国等发达国家都不约而同实行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这虽然在短期内有利于其各自国内的经济恢复,但在长期给其他国家、乃至整个国际货币体系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一方面,由于美元是核心本位币,美元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进一步加剧了全球的流动性过剩,美元贬值使全球资本涌向经济较为稳定的新兴市场国家,导致这些国家资产价格居高不下,为美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承担昂贵的经济成本;另一方面,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在短期内缓解了国际货币体系弊端带来的损失,延缓了从根本上对国际货币体系进行结构调整,从而进一步加剧全球经济失衡。 

 

1.2  相关文献综述 

1.2.1  关于国际货币体系演进历史的研究 

1.2.1.1   关于国际货币体系的运行与国际收支调节机制 

克鲁格曼(2002)指出,在古典的金本位制下,各国货币当局更倾向于黄金的流入而不是流出,因而对黄金的流动的管制往往遵循着这样的规则:当黄金流出时,货币当局会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提高利率来吸引黄金的流入;而实现了黄金净流入的国家的货币当局往往售出“无息”黄金、购买国内生息资产,以达到鼓励黄金流出的目的,这一规则有助于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的实现。另外,由于金本位制下各国货币与黄金直接挂钩,与黄金严格保持着约定比率,这种僵化的汇率体制在某种程度上能够自动调节国际收支,就此大卫·休谟(David  Hume)最早提出了“物价与黄金流动机制”的概念,具体来说,贸易顺差的国家由于黄金储量增多会出现国内物价上涨的现象,进而出口减少而进口增加,贸易逐渐恢复平衡状态。李若谷(2008)指出,这种看似完美的国际收支调节机制是有缺陷的。当黄金的跨国流动导致一国国内货币供给发生变化时,货币当局会采取措施干预黄金流动,从而使得该调节机制无法发挥作用;而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降低了黄金在国际清偿中的使用频率,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该机制的实现。 

1.2.1.2   关于国际货币关系   

Flnaderau(2001)和 Vermengo(2003)指出,无论是在哪一种国际货币体系下,核心国家与外围国家的关键区别在于其国内金融市场的发展是否完善。Dwyer  和 Lohtina(2003)认为,一种货币必须要同时具备高价值、长期低通胀以及经济基础夯实、贸易发达的发行国三个条件,才有可能成为国际货币。由此可以判断,如果欧洲在未来能够保证欧元价值的长期稳定,那么欧元很有可能取代美元成为未来国际货币体系下的国际本位币。

1.2.2  关于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研究 

1.2.2.1   关于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下的本位货币 

麦金农(2005)认为,由于美元在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下的绝对优势地位,美元被绝大多数国家选作货币锚。与金本位时黄金作为本位币相比,美元作为本位币的最大优势是不会像黄金一样出现供给不足,导致流动性危机。李稻葵、尹兴中(2010)则认为,美元的主导地位难以持续,美元的信用基础已进入长期的下滑和动摇阶段,表现在三个方面:美国经济总量占全球比重的下降、美国联邦政府财政赤字的不断上升以及美国经济对外资产负债表的恶化。与美元继续居于主导地位相比,未来更可能是美元、欧元、人民币三足鼎立的多基准货币体系。 

 

第 2 章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 

 

2.1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基本内容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牙买加体系开始进入历史舞台。在新的体系下,无论是储备货币,汇率制度的选择,还是国际收支的调节机制,相比于布雷顿森林体系各国都有了更多的选择。本节将从国际储备资产的多样化、汇率制度选择的自由性和国际收支调节机制的灵活性这个三方面来具体介绍。 

2.1.1  国际储备资产 

在国际储备资产方面,与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单一的美元资产相比,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下的资产结构显得更加多元化。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美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所占据的份额开始下降,而欧元区的经济实力却不断提升。这在国际货币体系领域表现为,美元虽然仍是居于主导地位的国际货币,但是其霸权地位已经受到严重冲击,由美元垄断国际储备资产的现象已经不再。而欧元自诞生后便开始在国际金融和贸易领域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尤其是2002年美元汇率大幅贬值后,欧元的国际认可度进一步得到了提高。而日元也凭借着日本不断上升的经济实力而成为重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另外,英镑、澳元以及加拿大元仍具有一定的区域性,难以跻身国际货币的行列。 

2.1.2  汇率制度 

牙买加体系下,汇率制度相比于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更具有弹性,其主要特点表现为汇率制度的安排更加多样化。 

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各国货币普遍钉住美元,汇率不能自由变动。而在牙买加体系下,汇率制度的安排呈现出明显的多样化特征,各国可以根据本国的经济发展需要来选择符合本国利益的汇率制度。比如香港实行的是联系汇率制,即港币和美元相联系。港币的发行要以香港货币当局所持有的美元储备为基础,其变动要与美元储备的变动相一致。而中国则实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在政府的适当干预下,随着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变化而浮动。 

 

2.2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    

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下由单一的主权国家货币—美元作为本位币,而美国货币当局不当的货币政策则直接导致了危机的出现。 

2.2.1  美元的霸权地位 

美元在现行的牙买加体系下居于绝对的主导地位,是国际贸易结算中最主要的结算计价货币和金融交易手段。此次美国次贷危机的直接原因是美国人的超前消费模式,然而其根源却在于美元的这种霸权地位。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实际的消费需求一直以高于实际的可支配收入的增长率增加,这种消费远远超过收入增长的背后,是不断下降的国民储蓄率和不断上升的国民负债率:美国储蓄率由 1984 年的 10.08%迅速下降到 2007 年的 1.7%,与此同时,从 2001 年到 2004 年,美国个人家庭债务占收入的比重也从 2001年的 100%上升到 136%。美国通过不断的负债来满足远远超过其收入水平的消费模式。许多完全没有收入来源的美国人都通过银行贷款购买到了房屋,这就形成了次级抵押房屋贷款;而这种次级抵押贷款又被打包成证券,并在美国乃至全球金融市场上流通,使金融风险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下美元是各国经济和贸易往来中的交易和结算主体,美元走出美国流向世界的途径有两个:商品和服务进口以及资本输出。而美元的这两种供应渠道对应的是两种资金回流方式,从而形成了两种资金循环模式。3在第一种循环模式中,美元通过资本市场流出,然后通过国际贸易流入。具体来说,美国通过投资有价证券、直接投资和向其他国家提供贷款援助等方式,向全球经济注入美元;再通过对其他国家出口商品和服务来获得美元回流。在第二种模式中,美元通过国际贸易流出,然后通过资本市场回流。具体来说,美国进口其他国家的商品与服务后支付美元,向全球经济注入流动性,然后其他国家将其贸易中得来的美元又投向了美国的金融市场。在第一种模式中,美国向其他国家出口商品和服务,通过美国经常账户的赤字来输出美元,这种向全球经济注入流动性的方式有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其他国家要对美国的商品和服务有着稳定的需求。然而,自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日本以及欧洲国家的产品凭借着过硬的质量和合理的价格对美国的产品产生了严重冲击,美国的出口开始不断下降,而进口却不断增加,从而使美国难以通过国际贸易的渠道输出美元,于是第一种美元循环模式便逐渐让位于第二种模式。而第二种模式能够发挥作用需要有以下三个条件:首先,美国愿意通过经常项目赤字的方式向世界输出美元;第二,处于贸易另一头的国家能够有条件维持对美国持续的贸易顺差,这要求其有着较强的经济实力;

 

第 3 章   美元本位制运行机制的可持续性......... 12 

3.1 全球流动性过剩——美元与欧元竞相滥发.......... 12 

3.2  欧美经济的“去工业化”和“虚拟化” .......... 13 

3.2.1  美国经济的“去工业化”和“虚拟化” ..... 13 

3.2.2  欧洲经济的“去工业化”和“虚拟化” ... 14 

3.3  发达经济体的“再工业化”战略和全球产业分工布局的变化 ........ 14 

第 4 章   未来国际货币体系的演进方向和改革路径............ 17 

4.1  未来国际货币体系的演进方向......... 17 

4.1.1  美元的未来走势.............. 17 

4.1.2  国际货币体系的未来发展方向.............. 17 

第 5 章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背景下中国的对策 ............ 22 

5.1  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 22 

5.1.1  提高贸易水平................ 22 

5.1.2  完善金融市场 ........ 22 

5.1.3  推动人民币与其他国家的货币互换 ............ 23 

 

第 4 章   未来国际货币体系的演进方向和改革路径 

 

4.1  未来国际货币体系的演进方向 

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严重冲击了美元核心国际货币的地位,在当前金融市场剧烈震荡、全球经济萎靡不振的情形下,对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呼声越发强烈。本章将从分析美元的的发展态势入手,探讨未来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方向,并在此基础上,评析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路径。 

4.1.1  美元的未来走势 

美元在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中居于绝对的主导地位,所以其汇率的走势、未来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角色,很大程度上左右了国际货币体系未来的演进方向。概括来说,美元短期会保持强势而中长期会出现疲软。中长期内美元疲软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第一,全球金融危机后,美国为了刺激国内经济,实施了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美国将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面临巨额财政赤字的压力;第二,美元在短期内保持强势,会给美国出口带来阻碍,从而使美国的经常项目赤字在中长期内持续增加,国际收支失衡加剧;第三,全球金融危机后美元的信誉严重受损,美元作为规避风险、保值增值的货币资产作用不再,投资者投资美元以进行资产保值的需求减少,从而导致美元汇率下降。当然,市场的变化是复杂的,美元汇率究竟将如何变动是难以预计的,但是中长期疲软仍是美元未来的大致走向,其核心货币的地位会受到沉重打击。在未来的国际货币体系下,美元将难以继续居于核心地位,而是被其他更加稳定的货币所取代。 

4.1.2  国际货币体系的未来发展方向 

全球金融危机使美元的霸权地位难以持续。要研究未来国际货币体系的走向,首先要分析哪种货币将成为核心国际货币。然而关于这一问题,目前并没有达成相应的共识。 

不少人认为国际货币体系应该回复金本位制。理由是,在金本位下作为主要流通货币的黄金可以自由铸造,自由兑换和流出入,从而避免汇率动荡、国际收支失衡等问题。的确,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很大程度上与信用本位制相关,次级抵押贷款泛滥,美国接连实行的宽松货币政策等都促成了危机的爆发。所以,很多人认为,恢复黄金作为主要国际货币的金本位制才是可行的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方案。

 

第 5 章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背景下中国的对策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全球第一大贸易国,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每一方面都与中国的经济发展息息相关,中国应当积极参与到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中去。需要指出的是,短期内中国还难以对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施加重要影响。虽然 2013年中国的GDP仅次于美国,但人均 GDP却排在全球第 86位,人民币在国际经济交往中的使用量也很少。但是中国可以从自身出发,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变革。具体来说,中国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应对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 

 

5.1  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人民币要实现国际化,真正“走出去”,就要放开资本项目上存在的诸多管制。在此次全球金融危机后,美元受到严重冲击,这给人民币走向世界、实现国际化跨越提供了大好机遇。 

5.1.1  提高贸易水平 

一国货币的国际化依赖于其贸易的发展。人民币要提高其国际化水平,就要提高中国的贸易水平。具体来说,中国要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一方面促进中国对外贸易在总量上的扩大,另一方面要追求在贸易结构上的改善。这是因为,一国的发达的国际贸易水平能够促进该国货币在贸易结算中的使用,而一种货币作为贸易结算的职能与货币的国际地位是紧密相关的。此外,一国发达的对外贸易往往与繁荣的实体经济相连,而运行良好的实体经济,是一国货币币值稳定的保证。人民币的国际化可以从区域化开始,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双边贸易,先在周边区域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然后再加强亚洲范围内的货币合作,实现亚洲范围内的国际化。 

5.1.2  完善金融市场 

人民币的国际化,不仅意味着中国要有能力对外输出人民币,还要求输出的人民币能够通过投资等渠道回流到中国,这样其他国家才会真正接受人民币,对人民币产生需求。而输出的人民币要回流到中国,就对中国的金融市场发展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最重要的是要实现利率市场化。 

利率市场化要求政府放开利率管制,只能以市场交易主体的身份参与交易,通过改变供求关系来引导利率的走势。在实现资本项目的自由兑换前首先实现利率的市场化,可以避免出现实际利率和管制利率并存的混乱局面。  

在利率市场化推进的具体路径上,应该遵循稳健的原则:贷款先于存款,长期先于短期,大额先于小额。在贷款利率上,要通过逐步放宽自主定价区间,来最终实现贷款利率的市场自主定价;而在存款利率上,要先逐步放宽中长期定期存款的上浮范围,再相应放宽短期和小额存款利率上浮范围,最终实现存款利率的市场自主定价。 

要实现利率市场化,需要的不仅仅是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定价,还有赖于市场化的金融产品创新、市场化的资金供求双方主体及行为等,而这些都需要宏观政策做出相应的关注与引导。此外,利率市场化必将对中国商业银行的利差收入和经营业绩产生重要冲击,这要求商业银行要加快改变依靠利差收入盈利的经营模式。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96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uobiyinxinglunwen/96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6bb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