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宏观经济论文 >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民就业转型研究

发布时间:2024-03-23 00:10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各项政策的支持下,备受关注的“三农”问题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农村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城市,乡村的发展仍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和现代化建设的薄弱环节,乡村的很多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例如农业竞争力不强、农民收入水平偏低、农村空心化和老龄化严重等问题。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对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是顺应民愿的重要举措和发展乡村的有效途径,为新时代农村农民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乡村的振兴离不开人的决定性作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虽然离不开社会各方的努力,但主要的依靠对象还是以生于农村长于农村的农村劳动力为主。然而我国在城镇化、工业化推进的过程中,农村大量的劳动力流向了城镇,劳动力的转移导致农村老龄化、空心化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农业的发展。同时,这些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入城后因为各方面的限制,在城市的就业面临严峻的挑战,其生存和发展问题面临巨大的困境,而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同样因为农业收入水平低而无法得到更好的发展。农村农民的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就业是民生之本,目前农民...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选题背景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国内研究现状
            (1)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研究
            (2)关于农民就业转型的研究
        2.国外研究现状
            (1)关于乡村发展问题的研究
            (2)关于农民就业转型的研究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四)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1.重点难点
        2.创新点
一、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民就业转型的关系
    (一)乡村振兴战略的概念分析
        1.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背景
        2.乡村振兴战略的科学内涵
    (二)农民的就业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1.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就业现状
        2.农民的就业现状影响了乡村振兴的进程
        3.农民的就业方式需要转型升级
    (三)农民就业转型的现实意义
        1.农民就业转型有助于促进乡村产业兴旺
        2.农民就业转型有助于实现农民生活富裕
二、农民就业转型面临的困境
    (一)传统的思维方式制约了农民的就业转型
        1.经验性思维制约了农民的就业选择
        2.保守性思维制约了农民的就业选择
        3.依附性思维制约了农民的就业选择
    (二)农民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制约了农民的就业转型
        1.农民文化素质偏低,就业空间狭小
        2.农民科技素质较低,科技技能不足
        3.农民市场意识薄弱,难以找对出路
        4.农民心理素质偏低,承受能力不高
    (三)城乡二元结构制约了农民的就业转型
        1.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农村社会长期贫困
        2.城乡二元结构禁锢了农民现代意识的形成
        3.城乡二元结构影响农民进城就业的环境
        4.城乡二元结构使农民身份容易受到就业歧视
三、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农民就业转型对策
    (一)就国家和政府层面上看,要优化政策引导和支持
        1.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
        2.充分发挥政府促进就业转型的服务职能
        3.加强思想道德素质建设,为农民就业提供精神动力
        4.优化农村教育结构,大力发展农村教育
    (二)就社会的层面看,要为农民就业转型提供帮扶
        1.消除对农民的就业歧视
        2.发挥企业培训的帮扶作用
        3.社会资本下乡促进乡村振兴助推农民就业
    (三)就农民自身来看,要转变思维方式提升素质能力
        1.实现思维方式的现代化转型
        2.提升知识水平,完善自身
        3.提高就业能力,积极就业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和承担的科研项目清单



本文编号:39351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39351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04e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