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幼师生学业状态与压力知觉、情绪状态、班级氛围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3-08-14 18:43
  近年来,我国学前教育事业迅猛发展,各级学历层次的学前教育人才受到社会青睐,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更是供不应求,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工作及其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中等层次水平(包括中等幼儿师范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是当前幼儿园一线教师群体的主要来源,并在幼儿教师群体中占有非常大的比例。因此,中等层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应该成为学前教育师资质量研究的重中之重,但专门针对中等层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培养的相关研究工作却比较少。本研究以中等层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简称幼师生)的学业状态(学习倦怠和学业投入)为落脚点,探索幼师生的压力知觉、情绪状态、班级氛围与学业状态之间的关系,试图找出改善学生学业状态的相关因素,并为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提供建议。研究对象选取河北省某幼儿师范学校三年制中专和五年制大专的中专段两种类型的一、二、三年级在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采用《学习倦怠量表》、《学业投入量表》、《压力知觉量表》、《情绪状态量表》和《班级氛围感知量表》进行调查,总共发放问卷450份,回收有效问卷447份,问卷回收有效率为99.33%。收集的资料数据采用SPSS19.0...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绪论
    (一)研究缘由
    (二)研究意义
二 文献综述
    (一)学业状态
        1. 学习倦怠
        2. 学业投入
    (二)压力知觉
        1. 压力知觉的概念
        2. 压力知觉的测量
        3. 压力知觉相关研究
    (三)情绪状态
        1. 情绪状态的概念
        2. 情绪状态的测量
        3. 情绪状态的相关研究
    (四)班级氛围
        1. 班级氛围的概念
        2. 班级氛围的测量
        3. 班级氛围的相关研究
    (五)学业状态与压力知觉、情绪状态和班级氛围的关系研究
三 研究方法
    (一)概念界定
        1.幼师生
        2.学业状态
        3.学习倦怠
        4.学业投入
        5.压力知觉
        6.情绪状态
        7.班级氛围
    (二)研究假设
    (三)研究对象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工具
        1.学习倦怠问卷
        2.学业投入问卷
        3.压力知觉问卷
        4.情绪状态问卷
        5.班级氛围感知问卷
    (六)数据分析
四 研究结果
    (一)压力知觉、情绪状态和学业状态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
        1. 压力知觉、情绪状态和学业状态在生源地不同维度上的差异分析
        2.压力知觉、情绪状态和学业状态在是否独生子女上的差异分析
        3.压力知觉、情绪状态和学业状态在专业类型上的差异分析
        4.压力知觉、情绪状态和学业状态在年级上的差异分析
        5.压力知觉、情绪状态和学业状态在班级成绩上的差异分析
        6.压力知觉、情绪状态和学业状态在是否学生干部上的差异分析
        7. 压力知觉、情绪状态和学业状态在父亲文化程度上的差异分析
        8. 压力知觉、情绪状态和学业状态在母亲文化程度上的差异分析
    (二)压力知觉、情绪状态、学业状态、班级氛围间的相关分析
    (三)压力知觉、情绪状态与学业状态间的关系分析
        1.压力知觉对学业状态的预测作用
        2.压力知觉对情绪状态的预测作用
        3.情绪状态对学业状态的预测作用
        4.情绪状态在压力知觉与学业状态关系中的中介作用
    (四)班级氛围的预测作用分析
        1.班级氛围对学习倦怠、学业投入的预测作用
        2.班级氛围对积极情绪、消极情绪的预测作用
    (五)班级氛围的调节作用分析
        1.班级氛围在压力知觉与学业状态间的调节作用
        2. 班级氛围在压力知觉与情绪状态间的调节作用
        3. 班级氛围在情绪状态与学业状态间的调节作用
五 讨论
    (一)压力知觉、情绪状态和学业状态在不同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二)压力知觉、情绪状态与学业状态间的关系分析
    (三)班级氛围的预测和调节作用分析
    (四)教育建议
        1.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尤其是专业教育,树立职业意识,引领专业学习
        2.积极开展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3.进行科学的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保证学生良好的学业水平
        4.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积极开展课程改课,提升课程效率
        5.加强班集体的团队建设,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本文编号:38418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38418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64d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