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前教育论文 >

基于德培(DAP)教育理念下的学龄前儿童玩具设计

发布时间:2021-08-01 07:02
  玩具是陪伴儿童成长中不可缺少的工具,是儿童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打开儿童认知的大门。现如今大多数儿童玩具仅娱乐功能已经不足以满足当代儿童的需求,随着社会及家庭对儿童教育问题的重视,侧重教育功能的玩具成为当下儿童玩具设计的趋势。本论文以学龄前儿童为目标群体,通过将德培(DAP)教育理念融入设计研究之中,以期设计出德培(DAP)教育理念下的附有教育价值的学龄前儿童玩具,促进学龄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搭建一个让学龄前儿童与玩具、父母及伙伴之间进行更深层次交流的平台。论文首先对选题的背景、现状、目的意义及内容方法进行了阐述,同时强调了德培(DAP)教育理念的核心,并分析德培(DAP)教育在实际中运用的课程及特色,为研究德培(DAP)教育理念应用于学龄前儿童玩具设计提供核心理论。其次,通过对学龄前儿童的界定、对其生理、心理发展特征作分析研究、定义儿童教育玩具、对教育玩具进行分类以及探讨教育玩具对学龄前儿童成长的意义的研究,为德培(DAP)教育理念下的学龄前儿童玩具设计奠定了理论基础。再次,总结出德培(DAP)教育理念下儿童玩具设计策略,包括设计要素、原则及方法。依据研究的结论,在把握学龄前儿童... 

【文章来源】:大连工业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11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基于德培(DAP)教育理念下的学龄前儿童玩具设计


欧美教育品牌玩具Fig.1-1EuropeanandAmericaneducationalbrandtoys

框架图,思路,论文,框架图


论文思路框架图

机构,学龄前儿童,玩具,教育理念


第一章绪论81.4.2研究方法本课题整体上采用交叉学科研究的方法,以德培(DAP)教育理念、学龄前儿童、教育玩具三方面展开研究,运用设计心理学、儿童教育学、工业设计理论、产品造型设计方法、色彩设计、包装设计学等相关科学研究理论作为指导,并根据前期基础理论探讨的成果,总结出以德培(DAP)教育理念为核心的学龄前儿童玩具设计策略并应用于设计实践当中。研究过程基本上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原则,即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来检验理论。其具体研究方法如下:(1)文献分析法:针对研究的课题,借助现有资料书籍、数据库和丰富的网络资源,查阅有关论文研究内容的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及数据,作为理论支持。(2)市场调研法: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对玩具市场行情和学龄前儿童购买信息反馈情况进行归纳分析,总结出学龄前儿童对不同类别玩具的喜爱程度及教育玩具的销售情况。(3)联系实践法:以理论指导实践,再用实践验证理论,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本人在写论文的期间,去青岛的德培(DAP)教育机构,包括京华合木幼儿园、京华合木亲子会馆、小鬼巧当家儿童职业体验馆做了实地的考察,并且去深入了解了德培(DAP)教育理念,访问了幼儿园教师并进行一系列相关的讲解以及采访家长对德培(DAP)教育的看法和感受(如图1-3所示)。系统的了解其教学模式、课程特点、影响程度,分析了德培(DAP)教育理念对学龄前儿童成长的意义。图1-3德培(DAP)教育机构Fig.1-3Depei(DAP)educationalinstitutions(4)实验研究法:通过有计划的做实验分析,得出一定的科学结论,为设计实践提供可靠的信息。(5)网上调研法:通过互联网系统对有用信息进行收集归纳、分析总结。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国外学前教育改革对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启示[J]. 张枫娇,黄朝宾.  教育观察(下半月). 2016(02)
[2]浅析交互设计理念在学龄前儿童玩具中的应用[J]. 陈瑶.  设计. 2015(17)
[3]益智玩具对儿童成长的影响及教育研究[J]. 周小卜,安秀.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5(08)
[4]浅析儿童互动玩具的设计要素[J]. 邢亚龙,王伯勋.  美与时代(上). 2015(03)
[5]儿童玩具的人机安全设计[J]. 胡晓庆,李怀仙.  人类工效学. 2012(04)
[6]交互设计在儿童玩具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 王艺,张焘.  华章. 2011 (01)

硕士论文
[1]基于成长认知的儿童玩具设计研究[D]. 王新斐.青岛理工大学 2016
[2]利用专用活动室构建幼儿发展适宜性课程的研究[D]. 沈洁.苏州大学 2015
[3]论儿童玩具的教育功能[D]. 吉亚娟.南京师范大学 2012
[4]美国发展适宜性实践理论研究[D]. 张瑾.中央民族大学 2011
[5]幼儿益智玩具设计研究[D]. 赵吉美.齐齐哈尔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3150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qianjy/33150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310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