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人工智能背景下教师角色定位研究

发布时间:2022-10-11 19:12
  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使教育领域更具“智慧性”与“灵活性”,新时代呼唤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已有研究发现,随着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教师被赋予来自社会各界的诸多期待,而角色期待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常常导致教师出现角色模糊等危机,一定程度上阻碍教师专业发展。基于梅罗维茨的“媒介场景理论”,遵循“新场景—新要求—新角色—新路径”的研究思路,采用思辨研究方法,提取人工智能背景下教师角色的普遍性概念,融合“空间性”“社会性”“时间性”等时代特征,明确人工智能背景下教师角色定位,提出教师角色重塑的路径,以促进教师有效实现角色转型,更好地发挥其在人工智能社会中的立德树人作用。具体而言,人工智能作为新媒介,通过加速“信息流动”推动教师身处的信息场景形成“万物互联”的空间;通过改变“传播关系”,调整教师在交往场景中的课程权力、话语权力和规训权力;通过融合“媒介技术”,催生智慧教学模式进而影响教师身处的物理空间。这些新场景要求教师要厘清人与技术的关系、增添人工智能相关的知识储备、明确教学、技术、支持、评价的职能,为此教师需要扮演混合课程模式的探索者、人文渗透技术的关注者、人机协同教育的助推者、学生精准测评的分... 

【文章页数】:7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核心概念界定
    五、媒介场景理论
    六、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人工智能背景下教师身处的新场景
    一、“信息流动”推动万物互联,打造虚实结合空间
        (一)实体教学空间:“解惑”不再限于“从师”
        (二)虚拟教学空间:信息沟通逐渐“多元”
        (三)虚实结合的教学空间:实现空间的联通融合
    二、“传播关系”变革微观权力,转变权力行使主体
        (一)课程权力:参与课程变革的渠道变宽
        (二)话语权力:教学秩序的控制权被转移
        (三)规训权力:数据管理权被分割
    三、“媒介技术”推动教育模式转型,生成智慧教学模式
        (一)技术创新的智慧教学:多模态教学资源融通
        (二)方法创新的智慧教法:教学方法更灵活多样
        (三)人才观变革的智慧评估:评价结果助力“为人”功效
第二章 人工智能背景下新场景对教师的新要求
    一、厘清人与人工智能的关系
        (一)人与技术在激烈竞争中相互发展
        (二)机器人的产出是辅助人类进行劳动
        (三)教师拥有人工智能有待挖掘的“智慧”
    二、明确教师与学科知识的关系
        (一)(AI-TK):人工智能技术知识
        (二)(AI-TPK):整合人工智能技术的教学法知识
        (三)(AI-TCK):整合人工智能技术的学科内容知识
        (四)(AI-TPACK):整合人工智能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
    三、把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一)教学职能突出“智慧性”特征
        (二)技术职能彰显“育人”功效
        (三)支持职能强调“效能感”建设
        (四)评价职能超越“分数至上”
第三章 基于人工智能背景下新要求的教师角色定位
    一、混合课程模式的探索者
        (一)明确技术的功能特点与转化形式
        (二)增强情境的信息传输与作用效力
        (三)建构精益求精的混合式教学方案
    二、人文渗透技术的关注者
        (一)理解人工智能对教育流程的调整
        (二)增强对人工智能技术优势的掌控
        (三)注重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意义建构
    三、人机协同教育的助推者
        (一)利用人工智能打破衔接壁垒
        (二)创造性理解学科内容知识
        (三)助推“人机协同化”教学
    四、学生精准测评的分析者
        (一)依托数据可视化解读学生特征
        (二)严格遵守学生精准评价流程
        (三)共情式实时反馈评价结果
第四章 人工智能背景下教师角色的重塑路径
    一、革新学校组织机构,培育和谐师生关系
        (一)“去集权化”打造富有弹性的组织结构
        (二)“赋权增能”培养权责明确的现代教师
        (三)“仪式再造”构建倾听接纳的师生关系
    二、遵守人工智能规范,构建数据权力系统
        (一)“循证式”深挖数据研究价值
        (二)“以道驭术”规约人工智能伦理
        (三)“数据周期模型”建构数据权力微治理
    三、打破信息传播惯性,聚焦情绪情感管理
        (一)培植与发展高阶思维能力
        (二)调整信息传播惯性与适性
        (三)加强自我调控与情绪管理
    四、找准目标驱动靶向,提高专业建设能力
        (一)利用“学习力”能量系统,加强网络深度学习
        (二)研磨优秀教师教学札记,提升教学敏感性
        (三)以教师专业标准为常模,坚持职业深度反思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及课题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人工智能赋能课堂教学减负提质的机制、风险与应对[J]. 王开,汪基德.  当代教育科学. 2022(02)
[2]从建构主义到社会实在:知识教学的反思与重构[J]. 郑红娜.  当代教育科学. 2022(02)
[3]文化理解视角下的教育评价[J]. 伍远岳,程佳丽.  中国考试. 2022(02)
[4]基于在线教学的师生人际关系管理研究[J]. 张务农.  中国教育学刊. 2022(01)
[5]高职人文教育学习共同体的构成、机制与实践[J]. 余中樑.  教育与职业. 2022(01)
[6]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困境与化解之道[J]. 张善超,仇国伟.  大学教育科学. 2022(01)
[7]人工智能教育中“人—技术”关系博弈与建构——从反向驯化到技术调解[J]. 孙田琳子.  开放教育研究. 2021(06)
[8]媒介情境论视域下教师线上授课的困境、症结与对策研究[J]. 黄勇军,时已卓.  教育科学研究. 2021(11)
[9]基于元模块法构建人工智能教学应用模型的研究[J]. 曾海,王竹青,邱崇光.  中国电化教育. 2021(11)
[10]智能时代思政课教师话语权嬗变与重置[J]. 彭丽.  中国电化教育. 2021(10)

博士论文
[1]论人工智能生成物的著作权保护[D]. 卢炳宏.吉林大学 2021
[2]教师教学语言的教育性之研究[D]. 胡朝阳.湖南师范大学 2019
[3]具身视野下教育中人与技术关系重构的理论探索[D]. 王美倩.华中师范大学 2018
[4]隐性评价与显性评价:语篇功能的评价研究[D]. 马伟林.复旦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基于智慧课堂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研究[D]. 张玮缨.辽宁师范大学 2021
[2]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处理的个案研究[D]. 刘爽.东北师范大学 2021
[3]小学教师创造性教学行为研究[D]. 安然.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
[4]人工智能伦理困境及其破解[D]. 崔志根.北京邮电大学 2021
[5]技术哲学视域下的人工智能伦理问题研究[D]. 卢瑞.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
[6]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在高校排球普修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梁建文.西北师范大学 2021
[7]小学初任教师教学敏感性的提升策略研究[D]. 邢瀚.西南大学 2021
[8]校长营造支持性学生文化的个案研究[D]. 张卓.南京师范大学 2021
[9]基于数据支撑的高中班级学生评价策略研究[D]. 秦照华.西南大学 2020
[10]基于设计思维的小学生人工智能课程设计与实施研究[D]. 潘金晶.浙江大学 2020



本文编号:36911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36911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810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