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心理论文 >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研究 ——积极心理的视角

发布时间:2021-12-17 20:00
  幸福是人类孜孜追求的理想和目标,其不仅仅是个体的主观感受,它涉及个人的物质生活、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是个体的总体的生存方式,是人类生活中至高无上的理想状态,也是当代中国梦的价值旨归,其反映着个体的自我价值的实现程度,也反映着个体精神上的快乐和情绪,蕴含着深刻的价值观。当前我国公民的幸福观在各种新的社会思潮的影响下趋于多元化,科学技术的进步与时代的发展使得幸福观及幸福观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个体有关幸福的道德认知、财富观念、生活方式与审美情操等各个方面对国民的精神生活质量都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理性审视当前公民的幸福观状况并对其进行合理培养成为了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课题。自从我国幸福观教育开展以来,存在着重视程度偏低、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理论深度及专业程度较弱、幸福观教育内容话语脱离现实生活世界、教育途径与方法单一等弱点,思想政治教育中幸福观教育的缺位导致了当前公民消极化的幸福观取向,幸福观教育正是以个体正确的幸福认知培育为目的的教育,它所培养的是能够创造幸福、发现幸福和享受幸福的社会个人。幸福不仅仅是人类的永恒追求,同时也是教育追求的终极价值,当代幸福观教育应当更加关注个体的情感,使幸福观教... 

【文章来源】:东南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2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走向幸福之路
    一、本文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综述
    三、本文研究方法
    四、本文创新之处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的理性审视及其现实境遇
    第一节 我国公民幸福观的当代症候及其成因透视
        一、幸福危机:当前我国幸福观问题的价值审视
            (一) 心理危机:注重物质幸福忽视精神幸福
            (二) 价值危机:注重结果幸福忽视过程幸福
            (三) 道德危机:注重个人幸福忽视社会幸福
            (四) 生态危机:注重享受幸福忽视发展幸福
        二、成因追溯:当前我国幸福观问题的理性反思
            (一) 资本逻辑的增殖扩张及其空间化转向
            (二) 消费社会的繁华膨胀及其符号化趋势
            (三) 网络文化场域的辐射及其虚拟化形态
    第二节 当前我国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的现状考察
        一、当前我国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的实践概况
        二、当前我国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存在问题分析
            (一) 对幸福观教育的重视程度偏低
            (二)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理论功底较弱
            (三) 幸福观教育途径较为单一
            (四) 幸福观教育方式脱离现实生活世界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的基本内涵及其理论资源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的概念界说及其价值生成
        一、幸福、幸福观与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原初语象
            (一) 从伦理到心理:对幸福的双重界定
            (二) 幸福观的内在结构与特征
            (三)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及其科学性
        二、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的理论自觉与实践价值
            (一)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的内涵
            (二) 从理论到现实: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的价值目标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的中西方理论资源探析
        一、中国传统幸福观的理论回溯及现实意义
            (一) “德福一致”的仁爱幸福实践
            (二) “返朴归真”的逍遥幸福境界
            (三) “兼爱非攻”的社会幸福目标
            (四) “建功立业”的法治幸福途径
            (五) “超凡脱俗”的涅粲幸福旨向
        二、西方传统幸福观的历史嬗变与当代解读
            (一) 欲望与精神:感性主义的幸福观
            (二) 至善与德性:理性主义的幸福观
            (三) 上帝与来世:基督神学的幸福观
            (四) 美德与利益:功利主义的幸福观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的内容话语及其系统生成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内容的政治意涵
        一、从异化劳动到自由劳动:在劳动中创造幸福
        二、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幸福实现的社会形态
        三、从民族历史到世界历史:全球化视野下的幸福愿景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内容的生命承载
        一、近代幸福思想的生命转向
        二、多重生命本质: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生命向度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内容的财富维度
        一、货币共同体条件下财富积累的幸福幻象
        二、资本逻辑统治之下的财富与幸福悖论
        三、超越资本积累的财富转移与幸福之路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内容的道德对话
        一、道德与幸福同一性的价值确证
        二、马克思主义幸福思想的道德阐发
        三、社会个人:个体和社会的道德幸福统一
    第五节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内容的生态建构
        一、新陈代谢的断裂及其幸福消解
        二、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幸福诠释
        三、生态理性:超越工具与价值理性的幸福生活方式
    第六节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内容的审美旨向
        一、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美学诠释
        二、格式塔、异质同构与审美幸福的生成
        三、审美幸福:人类幸福生活方式的审美救赎
第四章 借鉴积极心理资源的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路径选择
    第一节 幸福观教育:积极心理资源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整合
        一、积极心理学对科学主义心理学的价值颠覆与重塑
            (一) 从失衡到平衡:当代心理学研究取向的价值变奏
            (二) 从问题到优势:当代心理学研究视野的价值回归
        二、积极心理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共生
            (一) 从规训到关爱:积极心理资源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互动
            (二) 从无助到乐观:积极心理资本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归宿
        三、积极心理对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的方法论启迪
            (一) 从文本到现实:积极与优势的定位
            (二) 从概念到情感:情绪与感受的体验
            (三) 从叙事到感染:制度与环境的建构
        四、“消极”的积极心理学:对积极心理学的马克思主义分析
    第二节 提升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效果的积极路径选择
        一、强化个体积极情绪的培养与体验
            (一) 积极情绪及其对幸福认知的扩展
            (二) 社会情绪能力、情绪智力的培养
        二、注重个体积极、稳定和健全人格的培育
            (一) 积极人格特质与幸福
            (二) 自我决定与自我效能感
        三、社会制度的优化与社会实践的积极建构
            (一) 社会制度的健全以确证幸福
            (二) 在日常生活与社会实践中把握幸福认知
        四、扩展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的场域和环境
            (一) 主导性力量:学校的幸福观教育
            (二) 常规性力量:家庭的幸福观教育
            (三) 渗透性力量:社会的幸福观教育
            (四) 时代性力量:网络的幸福观教育
            (五) 内生性力量:自我的幸福观教育
        五、设置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课程
            (一) 将积极心理学融入马克思主义幸福观课程
            (二) 加强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队伍建设
        六、促进认知神经科学与幸福观教育的结合
第五章 借鉴积极心理资源的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效果评价
    第一节 幸福感的发生:幸福观教育效果实现的载体
        一、分裂与整合:积极心理学的幸福感研究取向
            (一)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
            (二) 心理幸福感(Phychology Well-being)
            (三) 社会幸福感(Social Well-being)
        二、幸福感发生的社会心理机制
            (一) 惯化与社会适应
            (二) 目标与社会期望
            (三) 自尊与社会比较
            (四) 依恋与社会支持
    第二节 幸福感的测度:幸福观教育评价指标与方法
        一、幸福指数:幸福观教育效果的衡量指标
            (一) 国民幸福指数(GHN)
            (二) 个体幸福指数(PHN)
            (三) 幸福星球指数(HPI)
        二、幸福观教育效果实现的评价方法
            (一) 总体幸福感量表(GWB)
            (二) 牛津幸福感问卷(OHQ)
            (三) 综合幸福问卷(MHQ)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读博期间的学术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青年幸福观影响因素研究[J]. 齐英艳.  中国青年研究. 2015(10)
[2]走向和谐:转型期中国人幸福观的差异与整合[J]. 丛晓波,王菲菲.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5)
[3]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幸福观[J]. 李进书,吴金娥.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4)
[4]积极心理学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 陈银平.  高教探索. 2015(07)
[5]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当代建构与现实性阐释——关于推进马克思主义幸福理论体系建设的若干思考[J]. 王鲁宁.  东岳论丛. 2015(07)
[6]论马克思恩格斯幸福观的要义与特征[J]. 柏路.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5(02)
[7]论马克思“否定的幸福观”及其实践智慧——以亚当·沙夫的幸福方法论为视角[J]. 王燕.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2)
[8]发展正义与中国治理现代化的价值取向[J]. 刘魁.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2)
[9]格式塔心理美学质疑论的解构与还原[J]. 张杰.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2)
[10]论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精髓[J]. 孙柳.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02)



本文编号:35408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xinli/35408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c04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