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建构以学的活动为基点的“助学型课堂”

发布时间:2016-02-13 09:05

——新课程理念下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实践研究

 

广州大学附属东江中学  郑俊治

建构以学的活动为基点的“助学型课堂”


老师们在“助学型课堂”听课。

 
      一、“助学型课堂”的问题缘起
       在高中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往往忽视了学生作为生命个体的自主性和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崇尚“满堂讲”““标准答案”。一方面,学生认为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应付考试,渐渐地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教师也在悲叹:现在的学生怎么这么被动?接受能力怎么那么低?这课到底该怎么上?
面对上述现状,2006年,笔者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根据玉林市博白县王力中学、广西希望高中、南宁市武鸣县太平中学的教学文化,朴实无华地提出了“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助学”改革理念,通过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的活动为基点”的“助学型课堂”,并在这些学校开展教学实验,改善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助学型课堂”的内涵特点
      1.致力于引导,变“死学”为“活学”
      助学型课堂的引导,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知识的引导,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材特点,科学地制定课堂教学目标和与目标一致的有层次的教学结构,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去研究,去构建知识结构,使学生能科学地将知识点归放到知识结构的恰当位置;运用知识时,能清楚地从某一位置去提取,让学生从知识的“供应和需求”上建立“主动发展”机制。二是活动的引导,教师在课堂中充分挖掘教学中的活动因素,创设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自觉参与教学的情境,使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参与、思考,积极探索,达成知识、能力、情感目标的统一协调的发展。在这里,教师的独角戏变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大舞台”,传统的“一言堂”变成了“现代议事厅”,课堂教学生动活泼。
      2.着眼于诱导,变“苦学”为“乐学”
      助学型课堂的诱导有两个方面:一是“知识诱导”,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为教,不在于全盘授予,却在相机诱导。”当学生对某一个问题不理解时,慢慢诱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去思维、去理解,直到学生掌握这一知识为止。二是“情趣诱导”,诱导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正确的学习动机,当学生认识到学习内容与达到目标相关联时,他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使探索新知的活动变成自身的迫切需要,变“要我学”的痛苦为“我要学”的快乐,从心理上建立“主动发展”的志趣。
      3.着重于指导,变“学会”为“会学”
      助学型课堂的指导,主要是学法指导和认知指导。学法指导是使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主动学习习惯。而认知指导是使学生掌握获取知识、使用知识的思维方法和心智技能,变知识为能力,变“学会”为“会学”,给学生一把“主动发展”的钥匙。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和激发者;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上;教是以“导”为主,目的是为了“不教”;学是以“练”为主,最终到达“会学”的目的。因此,多维互助、合作探究、共同体验成为助学型课堂的一大亮色。
      三、“助学型课堂”的理论依据
     本课题建构的“助学”理念认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良好的发展,需要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支援服务,在教学中教师应树立“学生为中心”“学习为基点”的“助学”意识,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为学生的活动服务。其主要理论依据有:1.课程发展理论。20世纪90年代,美国威廉姆•多尔提出的新课程发展理论认为,在后现代课程中,课堂结构发生变化,课程应是一种“开放性、整和性、变革性”的新体系,应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阵地。师生互动是课堂活动中最大的亮点,而这需要一种崭新的、合理的课堂教学模式与之匹配。2.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建构的方式获得。3.生本教育理论。生本教育理论认为,人具有发展的无限可能性,教育应充分发挥人的潜能;人具有学习的天性,教育的功能在于顺应人的天性;人具有发展的需要,渴望实现自己的价值。这种教育思想与理论也是对“助学型课堂”的一种有力支撑。
      四、“助学型课堂”的实践操作
      “助学型课堂”建立在以学生主体为核心的教学理念上,教师在课堂上应当成为助学者。适应这个教学策略的变化,“助学型课堂”的学习方式就应该是助学式,即教师帮助学生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学。下面笔者就助学型课堂教师是如何上课的谈些做法:
      1.以“学”为中心设计教学环节——“重学”
      助学型课堂一般以“学”为中心设计教学环节,如预学、自学、互学、示学、用学、复学、问学、导学等。其中,教师可以任意抽取其中几个环节甚至一个环节组成一种助学课型。比如:一环节课型有自学课、互学课、用学课、复学课;三环节课型有“自学、互学、用学”;五环节课型有“定学、自学、示学、互学、用学”。无论那一种课型的设计都应体现出由易到难、由简至繁、环环相扣的特点,且环节之间可螺旋式交替运用,,甚至重复使用。课堂上教师的教学就是围绕每一个设计环节开展有效的支援服务,或激发学生的兴趣;或帮助学生思考;或鼓励创新;或巧妙提问;或组织课堂讨论、辩论;或提供实例引导等等。
      2.以“导”为方式开展助学服务——“善导”
      助学型课堂倡导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实施“以导助学”策略。“导”就是“引而不发,助人自助”。教师“助学”的方式很多,如情景助学、问题助学、练习助学、讨论助学、比赛助学、展示助学、分层助学、案例助学等。不论何种助学,“导”都要贯穿其中,成为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媒介。教师“导”的方式大致有:导趣(激发动机,引起兴趣) ;导疑(巧设疑问,引发思维);导法(引导方法,自主探索);导悟(创设情境,探究发现);导控(点拨精讲,互学释疑);导结(归纳复学,总结规律);导馈(用学检测,反馈矫正);导创(拓展迁移,实践创新)等。教师的“善导”是助学型课堂最大特点之一,是实现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主动发展的主要手段。
      3.以“练”为抓手提高课堂实效——“多练”
      助学型课堂的主要抓手就是“以练促学”策略,注重练习、动手、实践、交流和复习,达到巩固应用知识,培养技能技巧目的。“多练”的含义包括几种:一是形式上的“多练”。“练”的形式有引导性的练、半独立性的练、独立性的练和课外作业的练,“多练”的形式可以是阅读、问答、讨论、操作、实验等,目的是以多样化的练提高学生的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二是内容上的“多练”。助学理念认为,经过一定周期的助学,大部分内容学生都能够自己学会,只有少数的重点、难点需要教师引导。三是时间上的“多练”。助学型课堂提倡“导二练八”的大课堂理念,即一个实践周期(如一个星期、一个学期)“最优效”的临界线是,教师导的时间原则上在一个周期的20%左右,学生自主发展和训练活动的时间要逐步到达80%左右。四是过程上的“多练”。教学过程要体现低起点、小步子、快节奏、多反馈的特点,让学生层层推展,同时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多练”和教师的“善导”要汇合于一个双向、多向互动的科学训练体系。如“五环节助学型课堂”的操作训练,如下图所示:

建构以学的活动为基点的“助学型课堂”

      此外,助学型课堂还突出以“问”(巧问)为主轴启动学生思维,以“思”(诱思)为主攻促进学生的发展。鼓励教师巧设关键问题、坡度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强调思维的发展是助学型课堂的终极目标和主攻方向,通过问题和训练促进学生的思维习惯和思维能力的形成。
      五、“助学型课堂”的案例分析
      “助学型课堂”其根植于新课程理念,又直接针对传统课堂的弊端,因此该教学模式一经推出,便受到了部分学校和教育专家的重视。笔者指导过的学校正在以“助学”理念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许多教师尤其是语、数、英三门学科的教师踊跃参与实验,并已取得优异的教学成绩。下面以两个条件相当的教学班级所上的语文课作一个分析:
      对照班:以教师为中心组织教学,课堂主要由教师讲授为主。文章的生字新词、时代背景、中心思想、层次结构、写作特点,主要由老师在讲授中完成,学生在听讲的过程中做好记录,最后老师指导学生完成课后的习题。由于教师指导具体、详尽,因此学生作业的正确率很高。
      实验班: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教学环节,要求学生按阅读训练的要求自读课文—提出问题—独立思考、相互提问—在教师指导下讨论(小组、全班)—完成作业—纠错补漏。整个教学过程由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完成。
      实验结果:每教一篇课文后,经过较长时间的搁置、“冷却”,以事前不通知的方式、用同一套训练题对两班学生同时进行测验,虽然对照班和实验班的班级学生水平相当,但每次几乎都是实验班的成绩优于对照班。实验班的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效率明显有了提高,不少语文课是学生自读课文,自己分析课文,学生的合作能力明显增强。
      实验分析:为什么试验班的成绩优于对照班?原因在于:1.在对照班中,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而在实验班中,从学生自读提出问题,到讨论、解决问题,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状态下完成的。可见,助学型课堂的有效性与学生投入的程度、主动发展的程度成正比关系。2.在对照班中教师的作用发挥过度,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阅读的权利,而在实验班中,教师的指导适度,着眼于引导学生自求理解,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学习能力得到了应有的锻炼。
     六、“助学型课堂”的实践思考
      实施“助学型课堂”的前提要求教师就更多地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做到以学论教,为学而教。教学中实施的“导二练八”助学理念,教师导的少了,但教师导的作用却变得更加重要,备课需要更加周全,教师关注全体的时间更多,对教师调控课堂的能力有更高的要求等。这需要教师具有科研意识、加强业务学习和师德修养。另外,助学型课堂”的“乐学”“活学”“会学”“多练”正是为了最终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让学生充分地拥有自主发展的权利,享有乐趣,强化体验。



本文编号:185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85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3e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