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国学论文 >

先秦经典在清末民国时期《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呈现与特点

发布时间:2024-04-09 05:08
  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建设的加强、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语文教材教法改革的深入,先秦经典阅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语文教材中也加大了先秦经典作品的比重。清朝末期,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入侵,中国开始进入社会转型期,这次转型使我国的传统教育也受到了影响。其中,作为传统文化代表的先秦经典,伴随着学校体系与《语文课程标准》的演变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本论文对先秦经典在清末民国时期《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呈现与特点展开研究,希望能对当下语文教育中如何开展先秦经典阅读有所启示。目前,语文教育界虽然对先秦经典的价值已有所认识,但并未给予足够重视。因此,本论文对先秦经典在清末民国时期《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呈现与特点进行了梳理与探究,主要运用了文献法、历史研究法等方法。首先,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分为三个时期:清末、民国初期与民国后期。其次,分别论述整理先秦经典在每个时期《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呈现特点,进而梳理归纳出先秦经典在整个清末民国时期的总体特点。最后,得出对语文教育中开展先秦经典阅读的五点启示,分别是:第一,以课程标准中关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的要求为依据;第二,内容选择要立足学情与文本;第三,高中经典阅读要注意基于“学习任务...

【文章页数】:8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1.先秦经典自身的价值与魅力
        2.当下“读经热”的兴起
        3.《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4.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要求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核心概念界定
        1.先秦“经典”释义及成为“经典”的条件
        2.清末民国《语文课程标准》概述
    (四)文献综述
        1.资料检索情况
        2.研究现状
    (五)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一、清末(1901—1911年):先秦经典盛行与式微期
    (一)《钦定学堂章程》:以“四书五经”为主
    (二)《奏定学堂章程》:读经尊孔之风盛行
    (三)小结
        1.选文原则:“博”“约”相济,以免“泛滥无实”
        2.内容特点:以服务于社会与个人发展为主
        3.教学原则:宜从浅显,循序渐进
        4.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反对“强责背诵”
        5.时代影响:西学渐进,先秦经典大幅缩减
二、民国初期(1912—1927年):先秦经典时断与时续期
    (一)1912年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特点
    (二)1913-1916年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特点
    (三)小结
        1.课程设置:与其他课程相融合
        2.内容特点:以儒家典籍为主
        3.教学原则:从“读”到“用”,循序渐进
        4.教学方法:精读与略读并进
        5.时代影响:继承性与延续性
三、民国后期(1927—1949年):先秦经典时起与时伏期
    (一)1927-1937年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特点
    (二)1938-1949年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特点
    (三)小结
        1.课程设置:课程设置分散
        2.内容特点:儒家典籍减少
        3.教学原则:总体理解到局部分析
        4.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学”的能力为重点
        5.时代影响:政府态度发生变化
四、清末民国时期先秦经典呈现的总体特点及其启示
    (一)清末民国时期先秦经典呈现的总体特点
        1.课程设置:冲破限制,不再单独设科
        2.内容特点:相对传统
        3.教学原则:系统化加强
        4.教学方法:相对单一
        5.时代影响:先秦经典的发展起伏不定
    (二)对语文教育中先秦经典阅读的启示
        1.以课程标准中关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的要求为依据
        2.内容选择要立足学情与文本
        3.高中经典阅读要注意基于“学习任务群”理念开展
        4.关注先秦经典阅读对于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意义
        5.先秦经典学习要联系传统文化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本文编号:39493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39493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fc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