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对外汉语论文 >

“冷”“热”的对称性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

发布时间:2023-02-05 20:52
  在现代汉语中,“冷”“热”是常用的反义词或反义语素,本文以“冷”“热”的对称性为研究对象,考察其在语义、构词、句法三个层面上的对称与不对称现象,并结合现代语言学的标记理论、认知理论等探究存在不对称现象的原因,对“冷”“热”的对外汉语教学提出合理的建议。在语义上,本文分析了词典中“冷”“热”的义项并考察了“冷”“热”的语义演变过程。从义项上看,“热”的义项数量比“冷”稍多,二者既存在相对的义项又存在独有的义项;从语义演变上看,“冷”“热”的语义演变路径相似,但在语义消亡上不对称,“热”的语义引申范围大于“冷”。在构词上,本文比较了“冷”“热”在构词能力、构词方式、所构成的词和固定短语中的对称性。“冷”“热”的构词能力不对称,二者的构词方式虽然都以偏正型为主,但具体数量差距明显。所构成的词除少数完全对称,更多的是词形或意义不对称。“冷”构成的固定短语数量也是略多于“热”。在句法上,本文考察了“冷”“热”在搭配方面和充当句法成分时的对称性。一些词语可以同时和“冷”“热”搭配且意义对称,而一些词语只能同“冷”或者“热”搭配。“冷”“热”都可以作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等句法成分,但“...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选题理由及意义
        0.1.1 选题理由
        0.1.2 选题意义
    0.2 研究综述
        0.2.1 反义词或语素的对称性研究
        0.2.2 反义形容词或语素的对称性研究
        0.2.3 反义词或语素对称性的个案研究
        0.2.4 反义词或语素对称性的教学研究
        0.2.5 “冷”“热”对称性的相关研究
    0.3 研究对象及范围
    0.4 研究方法
    0.5 语料来源
第一章 “冷”“热”语义层面的对称性考察
    1.1 “冷”“热”义项上的对称性
        1.1.1 “冷”“热”义项上的对称
        1.1.2 “冷”“热”义项上的不对称
    1.2 “冷”“热”语义演变上的对称性
        1.2.1 “冷”“热”的语义演变
        1.2.2 “冷”“热”语义演变的对称
        1.2.3 “冷”“热”语义演变的不对称
    1.3 小结
第二章 “冷”“热”构词层面的对称性考察
    2.1 “冷”“热”构词能力上的对称性
        2.1.1 “冷”“热”构词数量上的对称与不对称
        2.1.2 “冷”“热”使用频率上的对称与不对称
    2.2 “冷”“热”构词方式上的对称性
        2.2.1 “冷”“热”构词方式上的对称
        2.2.2 “冷”“热”构词方式上的不对称
    2.3 “冷”“热”所构成的词的对称性
        2.3.1 词形对称
        2.3.2 词形不对称
        2.3.3 “冷”“热”在固定短语中的对称与不对称
    2.4 小结
第三章 “冷”“热”句法层面的对称性考察
    3.1 “冷”“热”搭配方面的对称性
        3.1.1 “冷”“热”修饰名词时的对称与不对称
        3.1.2 “冷”“热”与动词搭配时的对称与不对称
        3.1.3 “冷”“热”受副词修饰时的对称与不对称
    3.2 “冷”“热”充当句法成分时的对称性
        3.2.1 “冷”“热”充当句法成分时的对称
        3.2.2 “冷”“热”充当句法成分时的不对称
    3.3 小结
第四章 “冷”“热”对称与不对称的原因分析
    4.1 “冷”“热”对称的原因
        4.1.1 语言内部原因
        4.1.2 语言外部原因
    4.2 “冷”“热”不对称的原因
        4.2.1 语言内部原因
        4.2.2 语言外部原因
    4.3 小结
第五章 “冷”“热”的对外汉语教学
    5.1 “冷”“热”对称性的偏误分析
        5.1.1 “冷”“热”对称性偏误类型
        5.1.2 偏误产生的原因
    5.2 “冷”“热”的教学建议
        5.2.1 对《大纲》编写的建议
        5.2.2 对教材编写的建议
        5.2.3 对教师的建议
    5.3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7356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37356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d84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