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成人教育论文 >

乡村社区教育伦理追求的意义空间

发布时间:2022-11-05 17:32
  传统乡土伦理赋予乡土生活的规则、价值与意义,促成绵延几千年乡土生活的诗意栖居,其现代境遇中的式微是其"通达"天下的普遍性精神受阻,源自于中间伦理实体的中断。乡土社区教育作为植根乡土的教育共同体,可助推城市与乡村、传统与现代在伦理建构过程中实现融合与逻辑自洽。其伦理使命在于敦促所有相关因素立足乡土本身,反思乡土文化传统并结合新时代特点对优秀伦理资源进行整合及现代诠释。同时,架构起城乡伦理通路,吸纳新的富有时代生命力的伦理特质和伦理精神,使乡土伦理具有一定程度的通达性与普遍性,完成乡土伦理新时代下的形塑。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乡土伦理的历史流变与理论省察
二、传统乡土伦理的价值诉求及其实践与实现
    (一)乡土栖居的关系特征
    (二)传统栖居的伦理逻辑实践:从乡土出发
        1. 传统乡土伦理的实践品性
        2.“伦理本位”的精神通达
三、传统乡土伦理的现代遭遇
    (一)乡土伦理的实体性解构
    (二)乡土伦理实体的解构
四、乡村社区教育的伦理建设诉求及实践观照
    (一)作为潜在伦理共同体的乡村社区教育
    (二)乡村社区教育伦理追求之实践
        1. 化古今:助推优秀传统伦理的现代嬗变
        2. 化分殊:助推城乡伦理规范的同质同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道德教育的形式之维与实践之径[J]. 龙红霞,张卫良.  教育研究. 2019(05)
[2]大数据时代:“非一流”大学的一流建设契机[J]. 易连云,易然.  高等教育研究. 2019(01)
[3]伦理实体的宗法模式与唐律的内生逻辑分析[J]. 周斌.  伦理学研究. 2013(02)
[4]“文字上移”: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中国乡村教育的新趋向[J]. 熊春文.  社会学研究. 2009(05)
[5]当前中国伦理道德状况及其精神哲学分析[J]. 樊浩.  中国社会科学. 2009(04)
[6]伦理实体:道德教化的社会环境支持[J]. 詹世友.  甘肃理论学刊. 2000(01)
[7]人伦传统与伦理实体的建构[J]. 樊浩.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1996(03)

博士论文
[1]伦理实体的精神哲学形态[D]. 杨小钵.东南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7030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rjy/37030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39f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