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论情感因素在幼儿教育中的融合与渗透

发布时间:2014-07-07 17:21

 一、情感教育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意义及其现状
  1. 情感教育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意义。情感教育主要是育人感情的教育,每一个人对现实总是持有自己的态度,产生不同的内心体验和感受,这些体验和感受会逐步演变成一个人稳定的性格特征,而幼儿情感的发展对其以后心理的发展影响是大的。情感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主导作用,是其他学科教育无法替代的。良好的情感教育对孩子们的人生具编辑。有积极的意义,它可以促进孩子认知、发展和交往能力的提高,可以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有利于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因此,只有把情感教育和知识教育两者完美地融合起来,才能实现完整意义上的教育,才能将现实教育目标向理想教育目标靠近。
  2. 情感教育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现状。在现实中,有些教师对孩子的情感教育较为忽视。因为现在基本上是独生子女,有的教师认为:孩子太小,要求孩子去体谅、理解、关心他人有点苛刻,等他长大后,自然会懂得的;再加上有的家长给孩子灌输了一些不健康的思想,导致了孩子责任感降低、缺乏爱心、不会关心他人的不良情感品质。更有些教师对孩子娇纵过分,不严格要求孩子,没有原则地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对于孩子的不良习惯及行为,任其发展,使孩子逐渐养成了“以我为中心”的态度和习惯。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到对幼儿的情感教育,但在实施过程中,却往往得不到预想的结果,甚至与预期效果恰恰相反。
  二、教学活动中的情感目标定位
  在教学活动中,笔耕文化传播,情感的目标是激发和发展儿童对认知世界的好奇心,学习知识的兴趣,培养儿童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自信心、自制力、责任感和合作性等良好的个性品格。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不仅要关注幼儿的成绩好坏,更要关注幼儿的情感反应,他们喜欢什么,发现了什么新的内容,有什么疑问等等,以便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促进幼儿的发展,逐渐形成良性循环。
  仔细体会不同年龄阶段的情感目标,会发现有些情感目标的定位比较集中于爱护自然环境、动植物以及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上,而与上述总目标有一定的出入。缺少了行为,特别是性格方面的培养目标,所以造成了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专注情感方面的体验,而忽视了行为、性格上的培养。
  三、教师如何在教学活动中进行情感教育的渗透
  1. 目标设置考虑情感教育。在进行教学活动前,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就要注意情感目标的制定。如小班的教学活动《瓶子和盖子》,如果把目标设定为:(1)初步知道瓶盖子的作用,能根据瓶口的特征(大小、有无螺纹等)选择合适的盖子匹配;(2)能积极尝试盖紧瓶盖,获取拧、按的技能,发展手部动作。这样,目标中就不存在情感类的目标,说明在这个教学活动中情感教育目标的制定是被忽视的,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教师对情感目标的忽视。相反,如果教师通过“帮助斑点狗妈妈”的场景设置来引发问题,那么可以制订这样的目标: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体验帮助的快乐。这样,不仅使幼儿锻炼了各种技能,学习到了知识,也能使幼儿的同情心、合作意识、胆量、语言以及规则意识得到一定的发展。
  教师在设计活动的初期,就要将情感教育的目标设计在活动目标内,在思想上给予充分的重视。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活动中真正地实施情感因素渗透。所以说,情感目标的制定,是使情感教育能在教学活动中渗透的一个重要前提。
  2. 根据幼儿的兴趣选择素材。人们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经常会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或物进行探究活动,从而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教师要选择幼儿感兴趣、喜欢的事物或现象进行活动的组织,即使是使用教材上的素材,也要使用恰当的方法,激发幼儿对这一现象或事物的兴趣,再进行其他的培养。
  3. 充分运用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亲自动手,激发幼儿的兴趣。在幼儿期,人的所有感官都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所以要充分利用这一阶段,对幼儿的各种感官,特别是视、听、触、味、嗅觉和各种大、小肌肉群进行锻炼。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各种实验,既可以使幼儿的各种感官得到锻炼,

本文编号:22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22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c71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