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金融法论文 >

互联网金融的刑法规制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2-08-10 20:40
  本文以P2P为例,对互联网金融中非法集资行为的刑法规制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重点围绕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非法占有的目的、使用诈骗方法进行展开,分析其中隐含的有关刑法立法和刑法解释的具体问题,以期在司法实践中更好地运用刑法对互联网金融犯罪进行调整。本文正文部分共包含五章。第一章介绍了本篇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立法现状,详细描述了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及由此引发的互联网金融犯罪和给我国刑法规制带来的挑战;论述了研究互联网金融中非法集资犯罪问题在金融学和在刑法学上的必要性;并梳理了有关互联网金融和P2P的具体立法情况;对学者的相关研究做了整理和总结。第二章介绍了互联网金融犯罪刑法规制的现状。首先明确了互联网金融和互联网金融犯罪的具体内涵,然后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介绍了互联网金融犯罪的几种基本形态,根据其特征指出了在适用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集资诈骗罪中重点出现的几类问题;并通过具体判例对这几类问题进行了展开描述。第三章论述了在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中出现的具体问题。笔者认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调整范围应当限于间接融资领域,这是由“存款”的内涵决定的,且考察刑事立法的沿革可以看出该罪设立的目的是用于调...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意义
        1.2.1 金融监管的必要性
        1.2.2 刑法介入的必要性
    1.3 立法现状
        1.3.1 国内的金融法规与金融政策
        1.3.2 与互联网金融相关的刑事法律
    1.4 文献综述
第2章 互联网金融犯罪的刑法规制现状
    2.1 互联网金融中的非法集资犯罪概况
    2.2 互联网金融犯罪的典型案例
        2.2.1 P2P的主要运营模式
        2.2.2 P2P的典型刑事案例
第3章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认定
    3.1 本罪的调整范围为间接融资领域
        3.1.1 “存款”的价值内涵体现“间接融资”的特性
        3.1.2 将本罪应用于直接融资领域是扩大解释的结果
    3.2 “间接融资”的认定方法
        3.2.1 “归集资金”行为具有多样性
        3.2.2 “间接融资”以成立“资金池”为必要
        3.2.3 具体案件中“间接融资”的认定
    3.3 “承诺还本付息”的认定
        3.3.1 我国金融市场存在担保需求
        3.3.2 我国担保机构发展不足
        3.3.3 “提供担保”的风险低于“承诺还本付息”
第4章 “非法占有的目的”的认定
    4.1 “非法占有的目的”的认定标准
    4.2 “明知没有归还能力”的认定
        4.2.1 司法实践中存在的困惑
        4.2.2 “明知”的认定
        4.2.3 “没有归还能力”的认定
    4.3 “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认定
        4.3.1 “违法犯罪活动”的认定
        4.3.2 “无法返还”结果之必要性
    4.4 具体案例中“非法占有的目的”的认定
第5章 使用诈骗方法的认定
    5.1 “欺骗行为”的认定
        5.1.1 “欺诈性”是非法集资的固有属性
        5.1.2 P2P刑事案件中的欺骗行为具有复杂性
        5.1.3 “欺骗行为”的认定方法
    5.2 因果关系的认定标准
        5.2.1 “被害人怀疑”对因果关系的影响
        5.2.2 被害人具体怀疑的认定标准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犯罪二次性违法特征的理论与实践再探讨[J]. 江奥立,杨兴培.  江汉学术. 2016(05)
[2]P2P网络借贷的刑法规制问题研究——以去了近三年的裁判文书为研究样本[J]. 李永升,胡冬阳.  政治与法律. 2016(05)
[3]被害人怀疑对诈骗罪认定影响研究[J]. 黎宏,刘军强.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15(06)
[4]试论网络犯罪的立法完善[J]. 张智辉.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02)
[5]互联网金融犯罪的基本问题[J]. 常国锋,肖飒,张际枫.  金融法苑. 2014(02)
[6]论互联网金融刑法规制的“两面性”[J]. 刘宪权.  法学家. 2014(05)
[7]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必要性与核心原则[J]. 谢平,邹传伟,刘海二.  国际金融研究. 2014(08)
[8]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刑法思考与风险规制”沙龙研讨活动综述[J].   犯罪研究. 2014(03)
[9]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限缩适用新路径:以欺诈和高风险为标准[J]. 姜涛.  政治与法律. 2013(08)
[10]刑法分则规定之明知:以表现犯为解释进路[J]. 陈兴良.  法学家. 2013(03)

博士论文
[1]互联网金融中非法集资行为的刑法规制研究[D]. 金泓序.吉林大学 2016

硕士论文
[1]论诈骗罪客体与对象[D]. 陈小涛.厦门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6743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jinrfa/36743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b40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