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基于“三个和谐”的美丽乡村建设的哲学思考

发布时间:2024-04-27 18:57
  在新时代的今天,农村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广阔舞台。在建设美丽中国的过程中,农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对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在城乡发展的总体统筹及综合谋划中,生态建设作为新时代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要通过绿色发展的新型现代化农业建设引进农村投资去推动乡村的生态文明建设,在提升群众生活水平的同时,也要提高农民群众对生活的幸福感和满足感。由此,我们党提出了美丽乡村建设这一必要举措。而美丽乡村建设暂时面临几个现状:首先,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存在区域差异,导致各地美丽乡村建设情况不一致;其次,各地美丽乡村建设大力推动产业转型,经济发展的同时忽略了环境、人文的发展;再次,地方文化的差异使各地美丽乡村建设发展的程度不同。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自然的保护是不可忽视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思想,人与自然的关系理应是和谐的、齐头并进的,不能为了改变生存现状而破坏生态。秉承人与自然的和谐思想,我们要做到优化资源配置,以绿色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做到青山绿水,也可以是金山银山。从社会的角度出发,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是相互融合的。在发展建设过程中,我们要用全面的眼光看待问题,要...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0.1 选题原由及意义
        0.1.1 选题原由
        0.1.2 研究意义
    0.2 文献综述
        0.2.1 “美丽乡村”研究的相关成果
        0.2.2 “美丽乡村”研究存在的问题
        0.2.3 对“美丽乡村”研究的评述
    0.3 研究目标、研究方法与创新
        0.3.1 研究目标
        0.3.2 研究方法
        0.3.3 创新之处
    0.4 论文结构安排
    0.5 相关理论概述
        0.5.1 美丽乡村
        0.5.2 美丽乡村建设
        0.5.3 “三个和谐”
第1章 美丽乡村建设发展现存问题及成因分析
    1.1 美丽乡村建设发展现存问题
        1.1.1 自然资源差异导致发展不均衡
        1.1.2 产业结构导致建设程度不一
        1.1.3 特色文化的融合水平不一致
    1.2 美丽乡村建设问题产生的原因
        1.2.1 缺乏长效管理机制
        1.2.2 资金筹集渠道狭窄
        1.2.3 村民参与意识薄弱
第2章 “三个和谐”与美丽乡村建设结合——以安乡县梅家洲村为例
    2.1 实现生态文明
        2.1.1 马克思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辩证分析
        2.1.2 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发展
        2.1.3 人与自然和谐作用于美丽乡村建设
        2.1.4 基于“人与自然和谐”的美丽乡村建设案例分析
    2.2 走共建共治共享的正确道路
        2.2.1 过分侧重个体或社会存在的问题
        2.2.2 致力平衡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2.2.3 人与社会和谐关系作用于建设美丽乡村
        2.2.4 基于“人与社会和谐”的美丽乡村建设案例分析
    2.3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3.1 哲学角度分析人自身的和谐思考
        2.3.2 实现个人全面发展
        2.3.3 个人自身和谐作用于美丽乡村建设
        2.3.4 基于“人自身和谐”的美丽乡村建设案例分析
第3章 “三个和谐”对美丽乡村建设的哲学启发与指导
    3.1 哲学视角下基于“三个和谐”的美丽乡村建设的必要性
        3.1.1 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3.1.2 保护环境的主体责任感与使命感
    3.2 “三个和谐”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方法论指导
        3.2.1 基于人与社会和谐
        3.2.2 基于人与自然和谐
        3.2.3 基于个人自身和谐
    3.3 “三个和谐”对美丽乡村建设的哲学启发
        3.3.1 人文主义与自然主义有机辩证统一
        3.3.2 探索科学发展的正确道路
        3.3.3 弘扬中国优秀的和谐文化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本文编号:39655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9655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bc4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