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汉代象数易学哲学思想探析

发布时间:2022-08-12 12:35
  汉代象数易学不仅是易学史上最富特征的一个重要阶段,同时,也是汉代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理解汉代象数易学不仅有助于把握易学发展的自身规律,还能影射整个汉代社会、汉代文化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价值体系和思维方式。象数易学经历了汉代的兴盛,魏晋以来长时期的消寂,又体味了清代汉易复兴的热潮。伴随着时冷时热历史的硝烟,汉代象数易学并没有离我们远去。本文着眼于哲学立意,重在挖掘汉代象数易学的历史意义和当代价值。全文共分为三章,第一章对汉代象数易学的发展演变作出合理的说明,并充分探讨了经学背景下今文经学、谶纬神学与汉代象数易学的关系,尤其对汉代易学的象数偏向作出多角度分析。第二章以汉代象数易学大家和重要作品为线索,对汉代象数易学的哲学思想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分析,并从宇宙观、辨证思想、价值论等方面进行说明。重点突出了孟焦易学的“重象”、京房的“八宫”学说、《易纬》的宇宙生成论、荀爽的“乾升坤降”说、郑玄的“爻辰”说、虞翻的“卦变”说等。第三章从体用等多个角度对汉代象数易学的总体特征进行说明,并分析了汉代象数易学的局限以及给我们的启示。本文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力求重点阐述和有所推进:第一、在汉代易学象数偏向上... 

【文章页数】:7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意义和研究动机
    二、研究概况及方法
第一章 关于汉代象数易学的几个问题
    第一节 汉代象数易学的发展演变
        一、汉代象数易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二、汉代象数易学的发展阶段
        三、汉代象数易学的内涵和定位
    第二节 经学背景下的汉代象数易学
        一、经学的时代背景
        二、今文经学与汉代象数易学
        三、谶纬神学与汉代象数易学
    第三节 汉代易学象数偏向的原因分析
        一、政治原因
        二、社会经济原因
        三、重阴阳、言灾异的学术倾向
        四、今文经学的影响
        五、谶纬神学的影响
        六、象思维习惯及经验论的思维方式
        七、儒家经世致用,形下与形上之学相结合
        八、易学自身发展规律
第二章 汉代象数易学中哲学思想
    第一节 孟焦易学中的哲学思想
        一、孟喜以“卦气”为核心展开的宇宙观
        二、孟喜易学中辩证思想
        三、孟喜易学价值观及其评价
        四、焦延寿易学哲学思想及其评价
    第二节 京氏易学中哲学思想
        一、系统宇宙观的构建
        二、辩证法的思想的丰富展开
        三、价值观——天人合一,社会和谐的儒家文化价值理想
        四、京氏易学的局限及评价
    第三节《易纬》中的哲学思想
        一、《易纬》宇宙观
        二、《易纬》中辩证思想
        三、对《易纬》的总体评价
    第四节 荀爽易学中的哲学思想
        一、乾升坤降为核心的宇宙观
        二、卦变说中体现的辩证思想
        三、荀爽易学的评价
    第五节 郑玄易学及其哲学思想
        一、郑玄宇宙观的构建
        二、郑玄易学中辨证思想
        三、郑玄易学评价
    第六节 虞翻易学及其哲学思想
        一、重乾坤消息的卦变说
        二、“之正说”与“成既济定”的易学内涵与哲学分析
        三、旁通说及哲学分析
        四、取象多样化的方法论特色
第三章 汉代象数易学的评价
    第一节 汉象数易的总体特征
        一、以阴阳之道为内在之体
        二、以服务人事为外在之用
        三、理论核心是卦气说
        四、“内儒外道”为明显特征
        五、“天人合一”的思维视角
        六、以《易传》为源头,兼象数与训诂,重师法与家法
        七、与汉代政治相共生
    第二节 汉代象数易学的局限
    第三节 汉象数易学的启示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东汉初帝王的谶纬信仰和经学调整[J]. 闫海文.  兰州学刊. 2009(09)
[2]《焦氏易林》与汉代宗教文化构建[J]. 李昊.  宗教学研究. 2008(03)
[3]北魏郑玄易学研究[J]. 张轶.  河南社会科学. 2008(04)
[4]《易纬》的“四太”学说辨析[J]. 于成宝.  社科纵横. 2007(10)
[5]谶纬的起源[J]. 曾德雄.  学术研究. 2006(07)
[6]《易纬》“数”论的思维模式研究[J]. 萧洪恩.  周易研究. 2006(03)
[7]郑玄经学的特色及评价问题[J]. 边家珍.  理论学刊. 2005(08)
[8]《焦氏易林》之管见[J]. 方尔加.  周易研究. 2004(02)
[9]董仲舒易学哲学思想探析[J]. 李英华.  周易研究. 2004(02)
[10]荀爽易学乾升坤降说的宇宙关怀与人文关切[J]. 王新春.  中国哲学史. 2003(04)

博士论文
[1]汉易象数学研究[D]. 井海明.山东大学 2006
[2]乾嘉易学三大家研究[D]. 陈修亮.山东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6758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6758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50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