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简论王阳明的心性论

发布时间:2022-08-12 18:49
  王阳明生活于明朝中后期,这个时期是动荡与转折时期。经济正发生着新的变化,政治上隐藏着深刻矛盾,思想文化适应事实,发生着重心的转移。 禀承儒学心学学派传统,亲历动荡的王阳明尽己之力以出救世之方欲破山中贼与心中贼。为此,他建立起了心学本体论,通过“心即理”确立了心、理的同等地位;通过“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所在便是物”将心物连接以达“心物同体”之境;而心本体论中的性则被泛化为与心同等的概念。 在工夫之辩中,阳明主张“知行合一”,它展开于心、意、物三阶段;其“知行合一”存在“销行以归知”和“销知以归行”双重倾向;阳明主要的工夫条目是诚意、格物与致知;三者虽侧重不同,然旨趣相一。 阳明的心性论是宋明理学的终结,它促使程朱以来的理学趋于瓦解;它促进了中国哲学的转向。其心性论吸收了三教成果,对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 

【文章页数】:3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一、 阳明心性论产生的历史场景
    (一) 阳明心性论的思想源渊
    (二) 阳明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三) 阳明心学的产生
二、 心性合一的本体论
    (一) 心即理
    (二) 心物同体
    (三) 心性合一
三、 知行合一的工夫论
    (一) 知行合一
    (二) 诚意、格物、致知
四、 王阳明心性论的历史地位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儒学心性论的历史进程[J]. 罗安宪.  中国哲学史. 2000(02)
[2]见理见性与穷理尽性──传统儒学、佛学(华严禅)与理学[J]. 向世陵.  中国哲学史. 2000(02)
[3]儒、佛以心性论为中心的互动互补[J]. 方立天.  中国哲学史. 2000(02)
[4]论华严禅在佛学和理学之间的中介作用[J]. 董群.  中国哲学史. 2000(02)
[5]儒佛之辩与宋明理学[J]. 张立文.  中国哲学史. 2000(02)
[6]王阳明“一念发动处即是行”解析[J]. 李素平.  中国哲学史. 1998(04)
[7]心与天地万物何者为本体──论王阳明哲学中的心物关系[J]. 毛保华.  中国哲学史. 1997(04)
[8]返本归真:真己与自为──王阳明与萨特的伦理哲学之比较[J]. 王路平.  中国哲学史. 1997(04)
[9]论王阳明道学革新及其历史地位[J]. 李振纲.  中国哲学史. 1997(03)
[10]王阳明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J]. 方国根.  哲学动态. 1997(01)



本文编号:36764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6764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f6c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