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消化疾病论文 >

血清磷对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判断的价值

发布时间:2016-11-12 18:24

  本文关键词:血清磷对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判断的价值,,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郑州大学》 2015年

血清磷对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判断的价值

郭倩  

【摘要】:目的探讨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血清磷水平对其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方法,选择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9月至2014年4月期间收治的153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其临床诊断符合2012年制定的《肝衰竭诊治指南》[1],收集其完整的临床资料,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定性资料数据使用卡方检验,定量资料数据采用t检验,并进一步将有意义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对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及生存时间有影响意义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Ka Plan一Meier法绘制153例患者生存曲线,采用Log rank检验进行生存率比较。结果1.经单因素分析筛选对影响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即生存还是死亡)有影响意义的因素中P0.05的因素有总胆红素(TBIL)、肌酐(CR)、血清磷(p)、白细胞(WBC)、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PTA)、白蛋白(ALB)、血清钠(Na)、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2.将上述有意义指标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对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即生存还是死亡)有影响意义的独立危险因素中P0.05的因素有血清磷(p)、总胆红素(TBil)、白细胞(WBC)、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PTA)、消化道出血以及肝性脑病是影响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3.绘制153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生存曲线,生存曲线表明血清磷小于0.81mmol/L生存率(88%)较血清磷大于0.81mmol/L生存率(67.5%)高;血清磷水平大于1.61mmol/L生存率(30.4%)最低,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与血清磷水平呈负相关。结论1.TBIL、CR、血清磷、WBC、PTA、ALB、血清钠、肝性脑病以及消化道出血是影响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其中血清磷、TBIL、PTA、WBC、消化道出血以及肝性脑病是影响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2.血清磷作为影响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的一种独立危险因素,可以与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肝性脑病分级、高胆红素水平等指标共同指导慢加急性肝衰竭的治疗。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575.3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鱼康康;李宁;施光峰;;在争议中迈步向前:慢加急性肝衰竭研究进展[J];肝脏;2014年03期

2 ;慢加急性肝衰竭的8项定义[J];现代医院;2008年05期

3 朱爱红;丁苇;;恩替卡韦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年14期

4 蒋伟;谌宁生;;谌宁生教授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经验[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0年06期

5 张晶;;慢加急性肝衰竭临床诊断与治疗研究热点[J];山东医药;2011年16期

6 刘明;邓国宏;谭顺;刘洪利;孙小雯;谭文婷;毛青;;慢加急性肝衰竭前期临床常规预警指标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2年08期

7 刘芳蓉;叶永安;;慢加急性肝衰竭的诊治体会[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年05期

8 刘晓燕;陈婧;王晓霞;胡瑾华;;3233例急性、亚急性、慢加急性肝衰竭病因特点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2年05期

9 李广明;;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临床研究[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年06期

10 刘明;张绪清;毛青;;慢加急性肝衰竭前期的概念及预警模型[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2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姝;兰英华;姜立胜;李用国;;核苷类似物应用与慢加急性肝衰竭发生及预后相关性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六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2 胡瑾华;刘晓燕;王慧芬;陈菊梅;;1977例急性、亚急性、慢加急性肝衰竭病因分析[A];第一届全国疑难重型肝病大会、第四届全国人工肝及血液净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王鲁文;王立坤;陈辉;李汛;龚作炯;;丙酮酸乙酯对实验性慢加急性肝衰竭大鼠的保护作用[A];全国第4届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4 刘倩;李媛;白佳;许婷;赵雪琪;郝友华;丁红晖;朱帆;赵西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外周血NK细胞频率与功能的变化[A];中华医学会第十六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5 王鲁文;王立坤;陈辉;李汛;龚作炯;;丙酮酸乙酯对实验性慢加急性肝衰竭大鼠的保护作用[A];中华医学会第十六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6 谭善忠;张旸;孙薇薇;沈建军;肖倩;梁重锋;蒋淑莲;;基于外周血T淋巴细胞比例特点的慢加急性肝衰竭正虚机制[A];中华医学会第十六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7 段钟平;;慢加急性肝衰竭:理论指导下的治疗与干预策略[A];第7届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大会论文集[C];2013年

8 刘磊;韩涛;聂彩云;阚志超;李岩;肖时湘;李莹;刘华;阎俊卿;陈英;庄茗;;13C-美沙西丁呼气试验在评价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肝储备功能及预后中的应用[A];第7届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大会论文集[C];2013年

9 毛青;;慢加急性肝衰竭前期诊断标准探讨[A];第三届全国病毒性肝炎慢性化重症化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10 李宏宇;;颅脑损伤合并慢加急性肝衰竭一例[A];2011年浙江省神经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琦;肝衰竭临床科研系统和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模型的建立[D];浙江大学;2014年

2 丁文超;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发生发展的分子标志物鉴定与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3 陈佳佳;李氏人工肝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观察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4 吴会玲;慢加急性肝衰竭内毒素血症对清道夫受体CD163作用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杨玲;乙型肝炎病毒变异与慢加急性肝衰竭发病关系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6 刘慧敏;解毒凉血法治疗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疗效评价及机制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7 郝绍瑞;李氏人工肝系统治疗乙肝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疗效和预后评价[D];浙江大学;2013年

8 刘晓燕;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PD-1的表达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9年

9 林芳;Th17在乙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中的特点及与预后相关性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9年

10 杨贵奉;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及基因变异与慢加急性肝衰竭间的关系及其可能的致病机制[D];南方医科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晓爽;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的回顾性临床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3年

2 李海天;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维生素D及其受体变化的意义[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3 吕元君;不同药物对NH_4Cl诱导的肝细胞模型能量代谢影响[D];郑州大学;2015年

4 郭倩;血清磷对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判断的价值[D];郑州大学;2015年

5 吴云辉;慢加急性肝衰竭前期患者检测血清M30、M65的临床意义的初步探讨[D];苏州大学;2015年

6 郭朝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7 沈云;慢加急性肝衰竭临床特征分析及清热化湿凉血解毒法治疗疗效评价[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刘明;预测慢加急性肝衰竭发生的预警指标研究及预警模型建立[D];第三军医大学;2012年

9 张茜茜;影响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10 张卫;中西医结合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湿热瘀黄证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血清磷对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判断的价值,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724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1724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0b8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