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大鼠脑出血后Nrf2-ARE信号通路对灶周神经保护作用及内源性神经干细胞激活的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4-04-08 20:07
  目的:第一部分:近期研究发现Nrf2(核转录因子-2)/ARE(抗氧化反应元件)信号通路在体内具有抗氧化应激作用、抗炎性反应和神经细胞保护作用。本部分研究采用莱菔硫烷激活Nrf2-ARE信号通路,维甲酸抑制Nrf2-ARE信号通路,观察Nrf2-ARE信号通路对脑出血灶周神经保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探索;第二部分:有文献报道脑损伤后脑内各部位有内源性神经干细胞激活和增殖,且向灶周损伤区域迁徙,但相关机制不明确。本部分研究脑出血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激活增殖及相关TGF-β机制的探讨。 方法:第一部份:采用SD大鼠基底节自体动脉血注射法建立脑出血模型,分四组:单纯脑出血组、莱菔硫烷(Nrf2激活剂,SFN)处理脑出血组和维甲酸(RA,Nrf2抑制剂)处理脑出血和正常对照组,观察不同时间点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取脑组织行免疫组化检测,免疫荧光检查及Western blot检测Nrf2、HO-1、NF-κB表达。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观察脑出血灶周神经保护的作用。第二部分:采用SD大鼠基底节自体动脉血注射法建立脑出血模型,随机分成假手术组、单纯脑出血实验组,分别按1d、7d、14d、21d分为4个亚组...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对照与缩略词一览表
第一部分 Nrf2-ARE 信号通路对脑出血灶周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
    1 前言
        1.1 脑出血后灶周损伤的关键机制
        1.2 NF-κB 活化和小胶质细胞的激活与脑出血灶周损伤的关系
        1.3 Nrf2-ARE 通路调节内源性抗氧化和神经保护作用
        1.4 HO-1 介导神经保护
        1.5 目前待解决的问题及研究意义
    2 材料与仪器
        2.1 材料
        2.2 仪器
    3 实验方法
        3.1 大鼠脑出血模型建立及 MRI 鉴定
        3.2 给药剂量及途径
        3.3 实验分组及取材
        3.4 神经功能评分
        3.5 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Nrf2、HO-1、NF-κB 蛋白表达
        3.6 Western blot 分析
        3.7 免疫荧光检查步骤
        3.8 统计学处理
    4 结果
        4.1 大鼠脑出血 MRI 扫描
        4.2 神经功能评分
        4.3 Nrf2、HO-1、NF-κB 在脑出血大鼠脑组织的表达变化
        4.4 免疫组化检测脑出血灶周 CD11b 阳性细胞表达
        4.5 免疫荧光双标检查 Nrf2 、HO-1 共表达
        4.6 Western blot 法显示 Nrf2 、HO-1 蛋白表达
    5 讨论
        5.1 自体股动脉血建立大鼠尾状核脑出血模型
        5.2 Nrf2-ARE 通路调节内源性抗氧化和神经保护
        5.3 HO-1 在脑出血后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5.4 HO-1 抑制 NF-κB 的作用
        5.5 脑出血后小胶质细胞的神经毒性和神经保护作用
    6 结论与展望
第二部分 大鼠脑出血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激活的机制研究
    1 前言
        1.1 脑出血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激活、增殖
        1.2 脑出血后 ENSCs 迁移和分化
        1.3 ENSCs 的增殖、迁移和分化与 TGF-β信号通路的相关机制
        1.4 目前待解决的问题及研究意义
    2 材料与仪器
    3 实验方法
        3.1 大鼠脑出血模型建立及 MRI 鉴定
        3.2 给药剂量及途径
        3.3 实验分组及取材
        3.4 神经功能评分
        3.5 免疫荧光检查
        3.6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TGF-β
        3.7 统计学处理
    4 结果
        4.1 大鼠脑出血 MRI 扫描
        4.2 神经功能评分
        4.3 Nestin 与 BrdU 免疫双标在脑出血大鼠脑组织的表达变化
        4.4 免疫组化检测胞浆 TGF-β表达差异
    5 讨论
        5.1 脑出血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
        5.2 内源性神经干细胞与 TGF-β的关系
    6 结论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39487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39487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68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