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锁骨下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17-03-25 23:05

  本文关键词:锁骨下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因素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以颈部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为诊断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的确证方法,评估锁骨下动脉(subclavian artery,Sub A)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并分析引起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可能影响因素。方法:2012年2月至2015年12月在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就诊、行CDUS提示Sub A狭窄或闭塞,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证并行锁骨下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患者67例,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患者共35例,将其纳入研究对象,年龄42~76岁(平均59.60±7.62岁),其中男性26例,女性9例。依据CDUS复查结果分为再狭窄组11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4例;无再狭窄组24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5例。检测记录Sub A支架植入术后支架长度、支架内径、术前、术后及随访时支架段收缩期峰值流速(PSV)、频谱形态、声频特征等,并对两组检测结果进行比对分析、评估支架内再狭窄率。收集患者入院时临床资料、生化指标、手术相关资料,采用单因素回归分析其与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性。结果:35例患者中共检测狭窄或闭塞的锁骨下动脉动脉37条,其中11例患者,共11条血管发生支架内再狭窄,本研究中CDUS评估锁骨下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率约为31.4%(11/35)。单因素结果分析显示:(1)吸烟、糖尿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水平在再狭窄组和无再狭窄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年龄、性别、高血压史、高脂血症、心脏病史、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支架长度在再狭窄组和无再狭窄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33.61±6.40 vs27.73±7.21 P0.05)。两组间支架内径、支架数量、术前狭窄程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锁骨下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率约为31.4%。ISR与吸烟、糖尿病、支架长度、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有关,可以作为ISR的预测指标。
【关键词】:锁骨下动脉 颈部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 支架植入术后 支架内再狭窄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43.3
【目录】:
  • 前言4-6
  • 中文摘要6-8
  • Abstract8-12
  • 英文缩写词表12-13
  • 第1章 引言13-15
  • 第2章 综述15-21
  • 2.1 引起支架内再狭窄的因素15-17
  • 2.1.1 新生内膜的增生15-16
  • 2.1.2 新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16
  • 2.1.3 支架长度、类型与术后残余狭窄16-17
  • 2.2 与支架内再狭窄相关的血清学指标17-19
  • 2.2.1 同型半胱氨酸17
  • 2.2.2 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17-18
  • 2.2.3 C反应蛋白18
  • 2.2.4 纤维蛋白原18-19
  • 2.2.5 其他血清学指标19
  • 2.3 与支架内再狭窄相关的基因改变19-20
  • 2.4 支架内再狭窄的治疗及预防策略20-21
  • 第3章 材料与方法21-24
  • 3.1 研究对象21
  • 3.2 研究方法21-24
  • 3.2.1 一般资料21
  • 3.2.2 脑血管造影及锁骨下动脉支架植入术21-22
  • 3.2.3 支架植入成功及支架内再狭窄评定标准22
  • 3.2.4 CDUS检查22-23
  • 3.2.5 统计学方法23-24
  • 第4章 结果24-31
  • 4.1 一般资料24-25
  • 4.2 再狭窄组与无再狭窄组相关因素的比较25-27
  • 4.2.1 再狭窄组与无再狭窄组一般资料及易患因素的单因素分析25-26
  • 4.2.2 再狭窄组与无再狭窄组生化指标的单因素分析26-27
  • 4.3 再狭窄组与无再狭窄组支架植入情况的单因素分析27
  • 4.4 再狭窄组与无再狭窄组的CDUS血流动力学参数对比分析27-31
  • 4.4.1 再狭窄组与无再狭窄组支架段PSV比较28
  • 4.4.2 再狭窄组与无再狭窄组频谱形态比较28-31
  • 第5章 讨论31-36
  • 第6章 结论36-37
  • 参考文献37-42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42-43
  • 致谢4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时占楼;;纤维蛋白原与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性研究[J];河北医学;2015年12期

2 罗明华;王贺;关怀敏;;支架内新生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进展[J];中国循环杂志;2014年10期

3 王斌达;唐维国;;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后血管再狭窄危险因素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4年17期

4 刘建峰;侯凯;张峰;李辉;李鹏;井山泉;;颈内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3年06期

5 周峰;施洪超;周俊山;陈骅;;颈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危险因素分析[J];医学研究杂志;2013年07期

6 孙冰;;脑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与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J];中国实用医药;2012年09期

7 李宏;潘旭东;;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临床价值[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0年06期

8 吴云虎;王殿华;;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在脑血管支架术后再狭窄形成过程中的作用[J];重庆医学;2010年22期

9 刘博;吴邦理;张学虎;张涛;;脑血管支架的临床应用及其并发症[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年39期

10 张红霞;项东英;刘冬梅;张惠琴;邢锦;何文;;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锁骨下动脉狭窄介入治疗中的价值[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09年03期


  本文关键词:锁骨下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因素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78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678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c2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