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流行病论文 >

医院内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流行病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7 08:16
   目的:建立铜绿假单胞菌(PA)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指纹图谱基因分型方法,并应用于我院呼吸科及ICU分离到的医院内感染PA的分型,了解PA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 方法:对分离到的21株医院内感染PA做药敏分析,并应用RAPD分型技术进行基因分型,观察其指纹图谱的一致性,并与药敏结果比较,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 结果:根据倪语星教授等关于多重耐药菌及敏感菌的分类标准,21株PA的药敏试验可将这些PA分为两类,即19株多重耐药菌(耐药的抗菌药物≥10种)和2株敏感菌(耐药的抗菌药物≤4种)。其中多重耐药菌株中有5株(4,6,10,11,15)其抗菌谱完全相同,另2株(1,3),抗菌谱接近,其他菌株抗菌谱差别较大。2株(13,14)敏感菌对大多数抗菌素敏感。RAPD分型显示全部菌株均能产生指纹图,分型率为100%。21株PA共分为15种基因型,来自呼吸科的9株PA有2对(1与3;4与6)基因型相同,来自ICU的12株PA,第10,11,15株基因型相同,13与14相同,19与20相同。药敏与基因型比较:基因型相同,其耐药情况相同或相近,RAPD分型中条带的数目位置接近,其耐药性也相近;条带数目相差较多(如敏感菌与耐药菌),其药敏情况则绝然不同。 — ————————— 芦论。我院呼吸科及1*U病房均存在不同程度的PA的交叉感 染。WD指纹图基因分型法具有分型率高,分辨力强,比较 快率简便等优点,是在分于水平上对微生物感染的流行病学研 究的理想方法。抗菌谱与基因型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不能单独 作为PA分型的依据。
【学位单位】:青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2
【中图分类】:R181.3
【文章目录】: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钱文;;浅谈手术室医院内感染的管理与控制[J];内蒙古中医药;2010年01期

2 张鸿晖;周瑞芬;蔡永红;陈慧琳;刘华芝;;原发性肝癌患者医院内感染诊治和预防对策探讨[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3 王丽丽;张齐放;;臭氧消毒在医院消毒工作中的应用现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年11期

4 黄陈江;;颅脑外伤患者院内感染原因分析与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1年24期

5 林桦;王伟;高淑红;;洁净ICU病房人物流管理与医院内感染发生的研究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1年17期

6 韩丽红;叶春林;徐丽;;我院2010年某时间段医院内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11年06期

7 叶惠韶;张常然;吴文辉;汪建龙;刘小云;;585例Ⅱ类手术切口抗菌药物应用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1年04期

8 高成莲;罗建伟;;引起医院内感染的革兰阴性杆菌96株统计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年15期

9 刘蓉;陈文慧;徐威;戚宁;周凯;;假单胞菌降解药厂含酚废水动力学及复合固定化[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11年09期

10 李淑萍;冯淑英;;护理人员规范操作的实际意义[J];中国实用医药;2011年1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咏梅;产精氨酸脱亚胺酶变形假单胞菌的筛选鉴定及酶的定向改造[D];江南大学;2010年

2 梁荣蓉;生鲜鸡肉调理制品菌群结构分析和货架期预测模型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3 唐鸿志;恶臭假单胞菌代谢尼古丁分子生物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4 镇达;Pseudomonas putida ZWL73降解4-氯硝基苯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病毒研究所);2006年

5 赵铁梅;N-乙酰半胱氨酸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抑制及与环丙沙星的协同作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9年

6 姚芬;肺炎克雷伯菌和假单胞菌耐药机制研究[D];汕头大学;2007年

7 綦国红;食源假单胞菌群体感应信号分子的产生及其对食品腐败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8 谢洁;对家蚕几丁质酶具强水解活性的弹性蛋白酶Chi-Elastase的分离及其相关分子基础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9 刘海明;甜椒根际合成抗生素假单胞菌遗传多样性分析及GP72菌株生防机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10 苏凤宜;假单胞菌的快速检测及其与表面活性剂的作用机理研究[D];清华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芳芳;医院内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流行病学研究[D];青岛大学;2002年

2 扈麟;冷却猪肉腐败的细菌群体感应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3 刘志峻;假单胞菌Pha降解苯酚的相关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4 陶小兵;假单胞菌利用玉米芯水解液产胞外多糖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4年

5 李艳波;假单胞菌M-6降解微囊藻毒素的效能和机理研究[D];福州大学;2006年

6 顾少菊;假单胞菌YS1基因组BAC文库的构建[D];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2年

7 陈静;交替假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CHS菌株产碱性蛋白酶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8 陆晓;假单胞菌L-21产鼠李糖脂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9 孟欣欣;假单胞菌Lip35低温脂肪酶分离纯化及酶学性质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8年

10 马展;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的菌群分析和nap基因的克隆表达[D];重庆医科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8872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liuxingb/28872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5db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